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791112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生素在环境中降解的研究进展时间:2009-04-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康大夫 点击: 923 网友评论分享到微博抗生素是世界上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欧洲1999年抗生素的使用量为1 328吨,其中35用于动物;美国2000年抗生素的用量约为16200吨,约70用于畜牧水产养殖业;全球抗生素年均使用总量约为100000吨200000吨。我国每年也有成千上万吨的抗生素类药物被用于畜禽养殖业和人的医疗中。多数抗生素类药物在人和动物机体内都不能够被完全代谢,以原形和活性代谢产物的形式通过粪便排到体外。排出体外后的抗生素代谢物仍然具有生物活性,而且能够在环境中进一步形成母体。近年来的资料

2、表明,抗生素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污染相当严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场废水和水产养殖废水都是水环境潜在的抗生素污染源。3种典型废水中,养猪场废水检出抗生素的种类最多,浓度也最高;磺胺类检出频率最高,尤其是磺胺甲恶唑、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甲氧嘧啶。叶计朋等在珠江三角洲水体中发现,珠江广州河段(枯季)和深圳河抗生素药物污染严重,最高含最达1 340 ngL,河水中大部分抗生素含量明显高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河流中药物含量,红霉素(脱水)、磺胺甲恶唑等与国外污水中含量水平相当甚至更高。在重庆,多种水体中普遍存在痕量水平的抗生素。其中以污水处理厂进水检出的抗生素种类最多,畜牧养殖场下游地表

3、水的氯四环素检出最高浓度。1、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吸附和迁移抗生素一旦释放进入环境后分布到土壤、水和空气中,便会在土壤、水和沉积物中重新分配,常常会经过吸附、水解、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有氧和无氧降解)等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它反映了抗生素与水体有机质或土壤、沉积物相互作用,并可预测抗生素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一般易被土壤或沉积物吸附的抗生素,在环境中较稳定,易在土壤或沉积物中蓄积,但污染水体的风险较小。11 抗生素被土壤的吸附作用吸附是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迁移和转化的重要过程,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生素和土壤的特性。土壤矿物和有机质组分可能是抗生素药物的主要吸附位点,同时疏水分配、阳离子交换、阳离子键桥、表

4、面配位鳌合以及氢键等作用机制都可能在吸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因其化学结构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四环素类如金霉素、土霉素和强力霉素与表层土壤、土壤和沉积物有较强的吸附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泰乐菌素和阿维菌素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表层土壤矿物质有明显的吸附能力。土壤对恩诺沙星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残留在土壤中的低量恩诺沙星主要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不易释放和随水迁移。抗生素的吸附能力还与土壤类型、pH等条件有关,一种抗生素在不同的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差异很大。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上的吸附能力随土壤或沉积物pH的增加而降低。12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部分抗生素不与固相物质结合,它们及其代谢物具有极

5、性,很容易到达水环境,对地下水构成威胁。土壤中的抗生素被淋洗到附近的河流中,最终将影响河流及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生物。不同的抗生素的性质、代谢途径及使用剂量不同,在环境中的转移也不一样。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光稳定性、键合、吸附特性、淋洗和降解速率等。一般来讲弱酸、弱碱性和亲脂性类抗生素与土壤有较好的亲和力,在土壤中不易迁移。2、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21水解水解是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和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的降解途径。人们在研究抗生素水解时主要是考虑pH的影响。各类抗生素中-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易溶于水发生水解。大环内酯和磺胺类在中性pH条件下水解慢,且活性较低。-内酰胺类在弱

6、酸性至碱性条件下的降解速度都相当快。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的水环境中都能发生水解反应。Paesen J等发现泰乐菌素A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成泰乐菌素B,而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则可产生丁间醇醛泰乐菌素A和一些极性的分解产物。泰乐菌素A的分解速率不仅与pH有关,还受缓冲液类型、浓度及离子强度的影响。氯霉素在pH偏碱的缓冲液中,降解速度增加的幅度比在低pH缓冲液中大的多。青霉素类药物易受亲核及亲电试剂进攻,容易水解并引起分子重排,某些金属离子、氧化剂及加热等能对青霉素类药物的分解和分子重排起催化作用。在碱性条件下,青霉素类药物的-内酰胺环首先被破坏,分解为青霉酸;有金属离子作用时青霉酸

7、能进一步分解为青霉醛和青霉胺。离子强度对抗生素水解无明显影响。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降解速率差异显著,这表明它们在不同水体(表面水体、废水、地下水等)中的水解机制可能有差异。22光降解221光降解机理 目前人们对抗生素的光降解机理研究仍然较少。一般认为,光化学降解反应机理主要就在于分子吸收光能变成激发态从而引发各种反应。光化学转化过程可分为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直接光解见于那些具有吸收光子基团的药物分子。阿维菌素的光化学降解过程是属于直接光解反应的过程。间接光解机理是指当环境中存在的某些物质吸收光能呈激发状态后再诱发一系列药物参与的反应。前者为激发供体(光敏剂)把激发能量传

8、递给受体分子(抗生素),受体分子即可进行光化学转化。光敏剂作为光能的载体或受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可改变药物的光稳定性,加速或延缓光解。抗生素本身的化学结构仍是其能否光解的决定因素。所有C-7侧链有甲氧亚胺键构型的头孢菌素,均存在同样的光降解反应。Fabre H等发现,就光降解稳定性而言,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222光降解的主要反应类型2221光氧化 吸光物质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光化学过程,生成0H、O2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再引发抗生素的光化学反应。左红影用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半合成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废水90 min,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dem

9、and,COD)去除率达931。2222光还原光还原即由光引发的还原反应。光化学还原过程包括两类,一是给光激发态物质加上一个或多个电子,二是由某种物质在光化学过程中产生氢。光还原反应见于带氯原子的抗生素降解。2223光水解多数含醚或酯类的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若体系中有水或湿气存在时能发生光水解反应,水解发生的部位一般在最具酸性的酯基上或醚位上。如多杀菌素类药物在无光条件下的水中非常稳定,但在光照条件下光水解迅速,半衰期小于1 d。2224光重排光照可以引发药物分子的重排反应。光解过程中有自由基参与,许多药物分子光分解后本身会产生自由基,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重排。紫外光可诱发顺反异构化作用。

10、异构化作用完全取决于光线的波长,当波长增加时,异构化作用将明显下降。头孢噻肟对紫外光254 nm波长很敏感,其水溶液感光分解产物主要是反式异构体。223环境中影响抗生素光降解的因素2231光敏剂 有机物质如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腐殖质、核黄素等,无机物质如N03-、N02-、Fe3+、Fe2+、NaCl、Ti02等,它们都具有强的光敏化作用,可以加速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在接近中性(pH为75)的水溶液中,经过l h的光照,脱水红霉素和红霉素的光降解率在30以下;而在有2 000 mgLTiO2催化剂存在时,光照15 min,二者的降解率即可分别达955和972。2232水分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有利

11、于光解。当表层的土壤受到光照时,就会形成大量的自由基、过氧化物和单重态氧,这些物质能够加速药物的降解。土壤中水分的增加能够增加土壤中药物的移动性,也有利于光解。试验证明,光促反应在溶液中更易发生。Dimou A D等发现喹恶啉类、呋喃酮等对光敏感,在光存在下,尤其在水体中容易被降解。实际水样中,光照30 min脱水红霉素和红霉素的降解率分别达915 0A和883。2233 pH崔馨研究发现,当pH为70时,加入Ca2+、Mg2+、Zn2+和Cu2+能加快土霉素的光解速率,而且离子的含量越多,土霉素的光解速率越大;在pH为85时,加入Ca2+、Mg2+,其结果与pH为70时相反。土霉素在海水中的

12、光解速率变化趋势与其在Ca2+、Mg2+溶液中的变化趋势相似。将不同pH红霉素和罗红霉素溶液置于紫外灯下照射60 min后,pH为75时,光照l h,降解率为30,而在pH为63和85时,降解率都在10以下,这可能是由于红霉素和罗红霉素在pH为75时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所致。2234其他因素环境中抗生素的初始浓度、光照时间、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等都对抗生素的光降解有一定的影响。Torniainen K等发现药物对光的敏感程度与其初始浓度成反比。高俊敏等用Ti02ZnO复合半导体处理四环素溶液时发现,催化剂的配比、溶液体积、初始浓度、光强、pH5种因素对四环素溶液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均较显著,

13、只有光照时间影响较小。伊维菌素冬季在混有粪便土壤中降解缓慢,需90 d240 d,而在夏季由于光解作用,其降解速度加快,仅需7 d14 d。过氧化氢对氟罗沙星光降解有促进作用,咪唑对氟罗沙星和培氟沙星的光降解有抑制作用。Jung J Y等在研究磺胺类的光损害时发现,光照类型比光照强度和时间重要,自然光降解磺胺主要是由于其中的紫外光。23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抗生素在环境中降解的最重要的途径。被生物降解的抗生素,可能转化为生物体的组成部分或是最终转化为没有生物毒性的无机或有机小分子。生物降解主要有植物降解和微生物降解两种方式。231微生物降解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丝状菌、芽孢杆菌、枯草

14、杆菌、硝化细菌、酵母等都具有抗生素的降解功能。王立群等从-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生产废水中分离筛选到了4株对此类抗生素具有高效降解作用并有较强耐受能力的效应菌株。它们分别为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埃希菌属和芽孢杆菌属。2311微生物降解机理 抗生素的微生物降解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使抗生素残留物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其化学和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即通过将抗生素残留物从大分子化合物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最后成为H20和C02,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其中耐药细菌起最重要的作用。耐药菌直接破坏和修饰抗生素而使其失活,包括水解、基团转移和氧化还原3种机制。许多抗生素含有易水解的敏感化学键(如酯键和酰胺

15、键),耐药菌含有消除这些脆弱化学键的酶而摧毁这些抗生素的活性。这其中主要的一类酶是可以消除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内酰胺环的酰胺酶。另外,还有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有关的酯酶及磷霉素耐药性有关的开环环氧化酶。基团转移有多种途径,包括:乙酰基转移修饰。通过对羟基或酰胺基等活泼基团的共价修饰导致化合物失去靶点结合能力从而失活。乙酰转移是细菌使抗生素失活的常用机制,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酸化。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和肽类抗生素硫酸酯霉可通过这种机制降解。糖基化。见于大环类酯类。核苷酸化。见于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核糖基化。见于含氨基酸残基的抗生素。巯基转移,如磷霉素。氧化还原机制不多见,四环素可被耐药性酶TetX氧化。2312影响微生物降解的因素(1)pH、水分和温度。环境的酸碱度和温度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生长代谢,进而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对大多数细菌而言,pH为6585,温度为2545时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微生物进行代谢活动时需要有足够的水分。微生物的呼吸方式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在海洋、淡水和含水层中,微生物不会因缺水而受到限制,但在土壤中的水分有时会成为限制因素。(2)氧气。微生物具有好氧、厌氧、兼性好氧多种代谢途径,微生物可以在好氧或厌氧的条件下都可以发挥作用。环境中需氧菌生长速度快,降解作用明显。人们在处理抗生素废水时,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