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机制学习材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79054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救助机制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救助机制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救助机制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救助机制学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救助机制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救助机制学习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救助机制学习材料各部门的传统分工应当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是政府内部各部门间分工问题。政府内部。明确建立由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管理体制。民政主管,就是民政部门对构建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建议,从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大局出发,对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就是各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履行职责,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进行这样的分工,理由是首先,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一起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无论哪一项社会救助工作,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所以即使把有关社会救助的职能分设在不同部门,加强各项社

2、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也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在相关政策法规出台之前,对各项规定进行统一考察和协调的工作就不可缺少。其次,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救助制度、灾民应急救助制度、救助性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等工作完全或基本上由民政部门负责,社会救助服务网络的建设也主要与民政部门相关,只有扶贫开发工作另设了职能部门。因此,由民政部门主管统一协调社会救助工作是最为恰当的第三,社会救助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任务艰巨,要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就必须做到既有统一又有分工。从而在基层搭建起统一的社会救助平台,实现救助信息的畅通、共享,形成“一口上下”运行机制,有效地利用社会

3、各界中的救助措施,提高社会救助的效果。上下级政府都有责任。应该建立健全救助经费分级负担、救助工作分级负责制度。救助经费方面,第三是上下级政府间的责任问题。社会救助工作中。上级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特别是随着各项救助制度的建立健全,经费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有效地实施社会救助,建立救助经费分级负担的制度,增加各级财政的投入已经成为关键问题。上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特别是相对贫困落后地区必须加大支持力度,承担重要责任。同时,为防止下级财政过分依赖上级财政,上级财政在下拨社会救助经费时一般应要求下级财政提供相应的资金配套,如果下级财政配套经费不到位,上级财政则停拨或减拨下一年度的救助经费。至于救助工作

4、责任的划分,也应该根据救助任务的大小,建立分级负责的制度。此基础上,上级政府应当更多地承担制定政策、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和协调各方力量配合行动的责任,而把实施具体救助的任务交给地方去做。总之,只有正确解决上下级政府的责任问题,分别履行各自的责任,才能有效地实施社会救助工作。现金与实物救助是社会救助的主要手段,第四是现金、实物与服务救助的密切配合问题。一般而言。服务救助是对现金和实物救助手段必不可少的补充。现金和实物救助是所有社会救助手段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也能起到有效的救急作用。但是现金和实物救助的方式,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贫困人口来讲,如果没有来自外

5、界的服务救助,生活困难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服务救助是社会救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补充手段。只有充分发挥现金、实物救助与服务救助的密切配合,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种服务实体和服务设施,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互助活动,充分发挥服务救助的补充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传统城乡三大差别正在逐年缩小。南方发达省份已走上城乡一体化的路子,第五是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平衡发展问题。城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市南郊城关乡的城乡区别已非常小,乃至于基本一体,甚至有超越城市的趋势。但经济欠发达乃至落后地区的城乡差异仍有较大的距离。因此,一定时期内,城乡发展可以有先有后,社会救助的方式方法和救助标准可有所不

6、同,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只重视城市而忽视农村,或者只重视农村而忽视城市,而应当坚持城乡并重。这里应重点考虑到国民待遇平等的问题,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服务于广大困难群众,保障其生存权,国家履行职责,保障公民权利最直接的体现。当然,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一定在任何方面都要保持同样的步伐、同等的水平。城乡差别,一个长期存在客观事实。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应该在先后次序、救助方法、救助水平、救助主题等各个方面有所差

7、异。同时,城市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支持农村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社会救助制度。近年来,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比如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各部门、各单位的定点扶贫活动等等,今后应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地予以完善。单个看来,第六是健全、完善、规范社会救助体系的途径和方向问题。目前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都有相对完整的政策法规、比较系统的工作体系和较为明确的工作思路,但整体而言,仍然比较明显地存在着法规不健全、工作不规范、整体效益差、工作手段落后等问题。为此,要健全、完善、规范社会救助体系,发挥整体效益,就要继续加大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力度。加大法制化力度,就是通过在基

8、本法、专项法规和部门规章三个层面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制定有关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在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方式、救助主体方面的区别与联系,使所有的社会救助工作形成一个规范、有机的整体,发挥出整体合力。加大社会化力度,就是通过救助对象的全覆盖、救助主体的多元化、救助方式的配套化、救助队伍的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充分发挥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应有作用。加大信息化力度,就是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行信息管理,构建一个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网络,真正实现救助资源信息共享,为社会救助工作实现完善配套、科学规范、高效运作提供保证。除了上述几个需要特别注意并正确解决的问题以外,努力构筑社会救助体系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识、研究和解决,比如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关系问题,提高各类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素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的步骤问题等等。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