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正能量(51)张伯苓: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的校长.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7843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晚正能量(51)张伯苓: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的校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每晚正能量(51)张伯苓: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的校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每晚正能量(51)张伯苓: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的校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每晚正能量(51)张伯苓: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的校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每晚正能量(51)张伯苓: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的校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晚正能量(51)张伯苓: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的校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晚正能量(51)张伯苓: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的校长.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04-22每晚正能量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五分钟快读张伯苓: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的校长马建强摘要: 张伯苓,早年弃武从文创办南开学校,一辈子献身教育,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育事业,首先是体育。他认为: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教育精神中应有“体育”为骨干。而中国德智体三育中,我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 张伯苓,早年弃武从文创办南开学校,一辈子献身教育,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育事业,首先是体育。他认为: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教育精神中应有“体育”为骨干。而中国德智体三育中,我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张伯苓一生的教育实践表明:中国近代教育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他这样倾心体育

2、,精通体育。张伯苓是“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 一,早年弃武从文,毕生献身教育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历史上一直承担着最基本的传授文化知识的任务。一般而言,私塾的成立,只要有一位塾师、几个学生、一间草棚、一幅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和几张桌椅即可开班授课。私塾的教育模式是单向的下授方式,构建的是没有愉悦的教育环境,标榜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传授的是千年不变的四书五经,由此学生便从早到晚,一年到头,在战战兢兢中抱着书本死记硬背。甚至学生只有借故上厕所才能自老师手中得到片刻闲暇,于是常有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停要求上厕所,塾师便有“懒人多屎尿”之责怪。私塾的教育方式是填鸭式的,谁肯死读书谁记

3、忆力好谁的成绩就突出。张伯苓,1876年生于天津,他的父亲便是以教私塾为生。从小耳濡目染,因而张伯苓对私塾这种填鸭式教育深有感触。由于家庭并不富裕,加之父辈也无心供他走科举道路,于是读了几年私塾后渴望继续求学的张伯苓,便报考了时称“新学”、不用缴纳学费的北洋水师学堂。水师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产物,主要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教师也是外国人,尽管当年这种洋学堂还不被社会主流认同,但对上过私塾的学生来说,在此学到了以前闻所未闻并能经世致用的新知识。1898年鲁迅到南京求学,上的便是南京水师学堂。张伯苓在水师学堂学习五年,受到了比较正规的新式教育训练,学到了比较系统的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对中西文化的

4、异同有了最直接的感受。1894年张伯苓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学成毕业,服务北洋海军。时值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当时我国海军数量、质量都不亚于日本,却惨败对方。兵败后的北洋海军,更是军心涣散,士气低落。一日张伯苓在海军衙门前竟看到一位军官在懒散地逗小哈巴狗开心,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痛感祖国国土虽大,历史虽久,人口虽多,但是人不行了,“必须改造人!”而此后不久张伯苓亲眼目睹“国帜三易”更是令他毅然决定弃武从文、献身教育救国:甲午战争期间威海卫被日本占据,后英国人要强租威海卫,而清政府无力相拒只能听之任之。张伯苓亲身参加了威海卫交还一事,先看到日本国旗在威海卫降下,再看到中国国旗升起,隔一日又看到改升英国

5、国旗。“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张伯苓从海军军官改行献身教育,先在严修家馆教书。严修晚清翰林出身,是当时少有的放眼世界、倡导教育新民的革新派,他不让自己的子侄专学孔孟之道、四书五经,更不希望他们重复读书科举做官的老路。他礼聘张伯苓主持家馆,就是希望张能传授新学,造就新人才,最终能成为历史新旧交替激流中锐意进取、造福国家的教育家。张伯苓从1898年执教家馆开始,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学、南开小学、南开幼儿园、重庆南开中学、四川自贡蜀光中学等,构建了完整的教育体系,50多年呕心沥血桃李满天下,他真正成为了一

6、名锐意进取、造福国家的教育家。二,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张伯苓在严修家馆讲授的科目除英文、算术、物理、化学外,特别增设体育课:他用鸡毛掸子杆作为跳高的跳竿,让严家子弟把辫子盘在头上,穿着靴子,掖起长袍的衣襟,在鸡毛掸子杆上练跳高,竿子升高了,就在椅子上垫书本;家馆没有木马,就让学生曲身,两手撑膝,排成一列,然后鱼贯腾越,代为木马练习。现在看来,这样的体育课似乎有些滑稽可笑,但当年张伯苓正是用这种方式在挑战千百年来的教育传统。曾出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所长的陶孟和是张伯苓严馆时代的学生,他回忆说:“张伯苓对学生的体操很注重。他回忆自己上北洋水师学堂时做体操用的哑铃和棍棒,画出图样,让

7、木匠定做了给我们练习。他同我们一起玩,教给我们各种操练和室外运动,像骑自行车、跳高、跳远、踢足球。”当年西方体育传入我国,最初主要局限在军队和军事学堂,塾馆至多传授些养生健体的拳术。而此时的张伯苓不仅大胆把体育列为私塾的必备课程,还积极以课外活动方式开展新式体育,踢足球、骑自行车、练哑铃等,夏季时鼓励学生穿短裤参加体育锻炼。士大夫阶级、读书人当时还是宽袍博带,端着长指甲、迈着四方步。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18871936)回忆童年所受私塾教育时说:我们都是在旧式私塾里读书的。不特一切的新式运动完全没有梦见,而且受了“规行矩步”的影响,终年不肯劳力,因此“书生”变为全国“最文弱”的阶级。我

8、十六岁以前没有步行到三里以上,学地质的时候才努力学了走路。而张伯苓极力引进近代体育,大胆开风气之先,给当年脑后还拖着辫子的塾馆学生带来了喜悦和生气,也为张伯苓高度重视体育的教育生涯拉开了帷幕。创办新教育,就是造就新人才。新人才是个什么样子呢?当年张伯苓曾在刘公岛看到两个人,一个是英国兵,一个是中国兵。那英国兵身体魁伟,穿戴得很庄严,面上露出轻看中国人的样子。而中国兵穿的衣服乃是一件很破的衣服,胸前有一个“勇”字,面色憔悴,两肩高耸,像个“山”字。这两个兵若是一比较,实有天地的分别。这一幕给张伯苓带来的刺激非常强烈。甲午战争的惨败,令国势垂荡,此时许多朝野人士和知识分子体悟到人的改造对国家生存的

9、关键影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造人作为改造一切的基础”成为许多知识分子共同具有的基础理念。而人的改造,便直接关乎人的身体改造运动。1895年后,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正流行于中国,并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信仰重心,对身体的改造运动产生了强烈的推动作用。这种由生物界的竞争而衍生出来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和适者生存的观点,对身处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有着莫大的警醒作用。人得到了重视,人的身体也得到了重视,晚清中国所面临的困顿局势,以及由此困顿而产生的许多改革措施,如由清政府推动的自强运动,变法、修律和教育改造运动,以及其后由民间知识分子所发动的军国民、新民、新文化和公民运动等,都和身体的打造或再造有着直接的

10、关联。身体即国体,张伯苓在北洋水师学堂的老师严复,便是大力重视体育提倡体育的启蒙教育家,他主张教育救国,要求“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其中“鼓民力”,就是要发展体育。张伯苓认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国民体魄衰弱,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落,服务年龄短促,原因固属多端,要以国人不重体育为其主要原因。人没有良好的体质,学问、道德再好也发挥不出来。而中国传统读书人的样子恰恰是: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师范出身的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文章也表述了与张伯苓相同的观点: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

11、寓者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新人才应该是“野蛮其身体,文明其精神”。张伯苓热爱体育运动,是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一面旗帜,是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中国近代教育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他这样倾心体育,精通体育,没有一个教育家具有他这样的国际体育交往和学校体育经验,也没有哪一所学校能像他领导的南开这样取得普遍而显著的成果。三,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的校长 张伯苓办教育,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南京政府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但不管在什么阶段,张伯苓一直以重视体育为教育之根本。他说:我国晚清以来,经受外国列强欺侮,主要是我中华民族有五病,即“愚”、“

12、弱”、“贫”、“散”、“私”。而要矫正上述民族五病,必须大力兴办教育、培育救国建国人才。而要实现教育救国的目的,首先要重视体育,二是提倡科学,三是团体组织,四是道德训练,五是培养救国力量。张伯苓把体育看成教育的最重要方面,他一直认为: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教育精神应以“体育”为骨干。并明确指出,中国德智体三育中,我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中国人身体软弱以读书人为甚。因而办教育“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校长。”他希望以体育增强国民的健康体格,并以体育精神和方法,来组织国民,团结国民,使散漫变为组织团结,使自私变为合作互助,养成国民的健全人格;要始终把体育置于和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13、,强调体育无论在学校与社会,必须德智体群四育并重,不可偏于求知的智育。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的观点是: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她颂扬精神、身体和意志的均衡发展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她将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努力创造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谋求良好典范的教育价值以及对普遍道德原则的尊重。张伯苓认为:英国美国精神即是体育精神,体育不仅是强健体魄的需要,还是锻造精神、健全人格、培养团队协作、促进民众自治等种种现代公民素质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张伯苓对于体育与教育、体育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刻认识,是与顾拜旦有着跨文化的共识的。南开一直是私立学校,经费主要靠募捐,经济常常陷于拮据状态,张伯苓当年常说

14、的一句话是:南开南开,越难越开。但张伯苓对体育设备的投入从来都是毫不吝惜。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南开便有篮球场15个,足球场5个,网球场17个,器械场3处,400米标准跑道大运动场2处,各种体育轻重器械一应俱全,甚至还专程从美国购进最新式全套试脚力与背力器,马表式手枪,手球,护膝等。一位抗战前在南开小学读书的学生晚年回忆说:南开小学的校舍和环境并不十分讲究,但有宽阔的操场,阳光充足的教室,备有舞台和钢琴的礼堂。南开对体育教学师资更是高薪礼聘,其中学校体育课主任章辑五,张伯苓先后专门送他到东南大学体育系进修一年,到德国、意大利、芬兰、瑞典、丹麦、苏联考察,到英国接受训练,赴美国进修。而对学生则规

15、定体育成绩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加大普及体育锻炼的力度,体育课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为:以能使身体各部平均发育,训练端正之姿势;使各器官之机能完全发达,增进全身之健康;使一切动作敏捷正确,精神愉快,发生美感,并养成能守纪律,重体力,尚仁侠之健全人格。南开的学生要“学业扎实、生活朴实、工作踏实”,但首先是“身体结实”,所以张伯苓一直自豪地说:“南开学校自成立以来,即以重视体育,为国人倡,以期个个学生有坚强之体魄及健全之精神。故对于体育设备,运动场地,力求完善;体育组织,运动比赛,力求普遍学生在校,固应有良好运动习惯;学生出校,亦应能促进社会运动风气。少数学生之运动技术,固应提高;全

16、体学生之身体锻炼,尤应注意。”四,只有会玩的人,才能把书读好中国传统思想历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便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而八股取士是金榜题名的唯一通道,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几乎成为旧时读书人的不二法门。张伯苓早年接受新学,并多次赴日本欧美留学考察,深谙世界大势与学问真谛,他坚决反对死读书:“只知道压迫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他主张要为学生营造充满情趣的教育环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展示特殊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安排业余时间,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与体育活动。一次他专门召集一些家庭困难但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学校奖学金的学生到家里吃饭,饭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