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画画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78005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猪画画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猪画画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猪画画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猪画画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猪画画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猪画画教案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猪画画教案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小猪画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写的是小猪爱画画,但是它没有主见,在众人有指点下,它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整篇课文生动有趣,可读性强。二、说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运用“马上、连忙、立刻”三个词语。2.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情感目标:明白对于别人的意见要认真思考,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三、说学生: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

2、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难点:理解对于别人的意见要认真思考,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头饰六、说教学流程: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教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下面就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根据以上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积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定位在文章的朗读和理解两个方面。1激趣导入: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老师唱粗心的小画家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一节课

3、,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2。回顾课文,整体感知:听录音范读,初步梳理文章。3。细读感悟:在本环节中,我体现了三个注重( 1) 。注重朗读训练:明确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据此,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顺、读懂、读好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并且通过老师范读,带动作读,表演读,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

4、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评价读,展示读,戴头饰读配上音乐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2) 、注重个体感受。在语文课堂上,肯定有些学生会表现出茅塞顿开、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等这种类似思维上的碰撞或情感的共鸣。针对这篇文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认为必须应该让学生上升到一定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尝试着用思想去触击。( 3) 、注重语言积累。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课文中出现意思相近的词和“又。又。”,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带着喜悦之情来收获自己发现的成果,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

5、。并通过朗读和说话等训练形式,使学生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自觉地学习、了解,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的积淀。在教学最后还设计了赠送名言一环节,这些名言紧扣课文主题,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4。写字练习: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低年级学生是很重要的,学会发现和观察,得到新发现,从而更好的书写祖国文字。5。拓展延伸,个性飞扬:我把最后一段作为本文的思维重点,师根据课文内容改编了粗心的小画家,唱完之后,创设情景让大家都大笑,哈哈大笑之后,动物都说些什么,小猪又会想些什么,让孩子展开想象再鼓励激发。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得到突破,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实现了升华。在教学最后还设计了赠送名言一环节,这些名言紧扣课文主题,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这较多种多样的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围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以上是我对小猪画画一课的粗浅认识和设计意图,考虑的不一定到位,并且虽然这些意图都是我力求要体现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尽人意的地方,而自我感觉在这节课的设计方面,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还请各位专家,教师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