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774023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龙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龙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龙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安龙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安龙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龙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龙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龙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安龙县干旱、洪涝、冰雹、大风、雷暴、霜冻、凝冻、秋风等时有发生,常常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由气象原因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生物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气象次生灾害也较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增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总则(一)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是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性和非工程性设施建设及城乡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全社会防灾减灾的科学指南。为了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进我县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科学预测和预防,

2、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指导意见,编制安龙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对构建“和谐安龙、富裕安龙”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二)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和贵州省气象条例等法律法规,编制安龙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三)适用范围与期限规划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我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安龙县区域。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10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

3、0年。(四)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以防御突发性气象灾害为重点,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气象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以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基层组织、各企事业单位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五)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气象灾害防御中,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放在首位,完善紧急救助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教育,

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气象灾害防御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非工程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相结合。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集中有限资金,加强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着重减轻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并探索减轻气象次生灾害的有效途径,从而实行配套综合治理,发挥各种防灾减灾工程的整体效益。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气象灾害防御要实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防御措施,按轻重缓急推进区域防御,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集中资金,合理配置各种减灾资源,减灾与兴利并举,优先安排气象灾害防御基础性工程,加强重大气象灾害易发区的综合治理,做到近期与长期结合、局

5、部与整体兼顾。4坚持依法科学防灾原则。气象灾害的防御要遵循国家和贵州省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划,并依托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防灾减灾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减灾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工程建设应当科学合理避灾,气象灾害防御工程的标准应当进行科学的论证,防灾救灾方案和措施应当科学有效。(六)目标与任务1目标(1)总体目标。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软硬结合、以防为主和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配合有力、保障到位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到202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减少20%,人员伤亡减少30%;工农业经济开发以及人类活动控

6、制在气象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城乡人居气象环境总体优良;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达标单位占应申报单位的80%以上。(2)近期目标(20102011年)。初步建成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区非工程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完善新安等中心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加强全县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信息覆盖率达90%;完成1-3个气象灾害防御示范村标准化建设;建设5个农村防雷示范工程推广项目;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加强气象条件所引发的交通安全、疾病流行、森林火灾等公共安全工作。(3)远期目标(20122020年)。按照安龙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任务和要求,加

7、速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的建设。建成气象多灾种预报预警系统,加大气象灾害易发区域的工程治理力度,实施重点水利工程;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中心城市、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教育园区防洪工程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提升主要中心城镇和重点农业园区防洪排涝建设能力,按20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排涝的标准完善配套;加强南部山区小流域治理,达到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各类防汛防旱、城市防洪、交通防灾等工程性建设基本适应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县气象防灾减灾事业的全面发展。2主要任务(1)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应急体系建设。以建立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目标,逐步形成防御气象灾害的分级响应、属地管理

8、的纵向组织指挥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部门协作体系。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防洪防旱应急预案、小流域山洪防洪专项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冰雪灾害应急预案、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和乡镇各灾种专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预案演练。(2)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按照气象防灾减灾的要求,建立“统一业务、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形成综合观测、数据传输和处理、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气象业务系统,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受众面达90%以上。(3)提高暴雨洪涝防御能力建设。针对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涝灾害,制

9、定防御方案,为各级防汛机构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提供依据。建立各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做到防御标准内暴雨洪涝不出险不失事,确保南昆铁路、汕昆高等级公路、324国道安龙段等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遇超标准洪水,通过科学调度和全力抢险,确保重要水利工程的安全,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4)完善城镇和区域防洪排涝设施。与现有城市规划相配套,进一步加强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不断完善中心城市50年一遇防洪标准,城镇新区建设地面标高达到有关防洪排涝要求,避免城区内涝成灾。健全区域防洪排涝措施。(5)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实地勘查、治理或落实避让

10、措施;开展旅游景区山洪和地质灾害调查。以强化监管和动态监测为重点,巩固前期工程成果,预防和有效遏制因气象灾害引发的突发性山洪和地质灾害以及人为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的形成,完成其它一般防治点的防治工作。二、气象灾害防御现状(一)防御工程现状近年来,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已拥有1台移动人工增雨防雹火箭作业车,8个人工增雨防雹固定点,16个乡镇气象自动站,1台TWR-01小型雷达,1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基本建成气象短信预警平台等,建立了6个农村气象预警电子屏,基本实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但预警信息覆盖率仍然不高。同时,气象灾害社会化管理水平和全社会主动防灾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初步建立

11、了政府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可转发和传递上级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实现统一业务、统一服务、统一管理。(三)存在问题。现有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还不够完善,交通干线大雾和道路热力状况以及山洪、地质灾害等的监测能力仍然欠缺或不足。各部门信息尚未做到实时共享,突发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预警能力较低。预警信息发布尚未做到全天候、无缝隙和全覆盖。对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防灾减灾工程体系标准不高,对重大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仍显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建筑活动对防灾减灾工程或防灾体系造成了影响和破坏,致使防灾减灾工程难以充分发挥效用,部分山塘、堤坝、排涝泵站等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防御重大洪涝

12、的能力较为薄弱。基层和公众气象灾害主动防御能力不足、应急能力弱,社会减灾意识不强,防灾减灾法规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培训不够普及,防灾减灾综合能力薄弱,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成果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是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依据,是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的基础。通过对我县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进一步查清了我县气象灾害的分布、形成原因以及发生规律。1暴雨洪涝。我县年平均暴雨日数为3.4天,最大日降水量达155.7毫米。我县境内地形复杂,山高谷深,生态环境脆弱,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坡脚、海子、龙山、笃山、洒雨等乡镇地势多山谷沟壑,容易产生洪涝,中

13、部地区相对较少,但低洼河谷地段洪涝时有发生。2干旱。我县一年四季均会发生旱灾,春旱发生频率高,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我县年平均干旱少雨日数为17天左右,连续最长日数为74天,干旱风险度高。3大风灾害。我县年平均大风日数2.8天/年;年最多日数达16天。以3月最多,4月次。出现大风有二种情况,一是天气晴朗时的西南大风;二是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雷雨大风。县境内各乡镇均会出现大风。4雷电灾害。我县为雷电多发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72.6天,最多年达到87天,最少年也有29天;安龙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天气出现,但以7月12.6天最多,8月12.2天次之,冬季12月雷暴出现的概率最低,仅为0.2天。5冰雹灾害。

14、我县每年都有冰雹出现,年平均冰雹日数多达2.4天,一年中冰雹出现以春季最多,夏、秋、冬也有出现,但比例小,成灾率低。春季以3月、4月出现的频率最大,达61%。全县各地均有冰雹天气出现,但以海子、洒雨、钱相、新安、龙广木咱等地冰雹出现较多,灾情较重。根据冰雹的风险区划,在我县西北部中部以西部地区冰雹灾害风险度相对较高,县城新安经济、人口密度相对集中,冰雹灾害风险度亦较高。6秋风。在安龙境内,每年8月1日9月10日期间,气温低于20.0的低温时段,连续23天为轻级秋风,45天为中级秋风,68天为重级秋风,9天以上为特重级秋风。按照出现时段先后论,8月前半月出现秋风灾重于后半月,9月上旬出现的秋风灾

15、害影响偏轻。县境内各乡镇均会出现秋风天气。7倒春寒。在安龙境内,3月21日4月30日,日平均气温低于10。持续3天或3天以上,第四天开始,允许间隔1天的日平均气温大于10.5,确定为一次倒春寒天气过程。34天为轻级,56天为中级,79天为重级,10天以上为特重级倒春寒。我县年平均倒春寒日数为9天,连续时段最长达22天。全县均会出现倒春寒天气。8冰冻灾害。12月1日次年2月28日,日平均气温低于1.0,极端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0,有降水量,三者同时出现称为凝冻灾害性天气。凝冻持续3天内为轻级,45天为中级,69天为重级,10天以上为特重级。就安龙的气候来看,3月上旬可列入凝冻时段统计。9大雾。我

16、县年平均雾日数为22.4天,12月次年3月有16.4天,占年度的73%,4月次年11月,占6.0天,占27%,。按季度排列,冬季最多,平均天数为12.9天,占58%,春季次之平均天数5.3天,占24%,秋季第三,平均第三,平均天数3.0天,占13%,夏季最少,平均天数1.1天,占5%。从月份论,元月出现几率最多,平均有5.2天,其次是2月份4.2天,12月有3.6天,3月有3.4天。10地质灾害。我县南部万峰湖、坡脚,中西部的洒雨、海子,北部龙山为地址灾害高易发区。南部的坡脚、万峰湖主要为强降水诱发的地址灾害,北部主要为地势和强降水诱发。11森林火灾。高火险天气天气灾害存在于冬季和春季,年五级高火险日数平均为5.6天,最做年份18天,最少年为1天月高火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