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177105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序号10 主备人:赵亚飞 审阅人 : 秦海龙 审核人: 王亚锋 班级: 姓名: 时间:2013-11-26第15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其贡献;西汉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昭君出塞。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认识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学习重点】匈奴的兴起;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昭君出塞。【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学习方法】 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共同学习,合作提高学习感悟【学习过程】【课前预习

2、】(课下做好对知识的基本预习,填充好本课的知识梳理。)一、匈奴的兴起: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兴起的概况: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_,由于_,_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2、兴起的表现: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1)_兴旺发达;(2)冶铸业发展起来,_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3)金属制品多用动物图案做装饰,富有游牧民族的特色;(4)在同中原的交往中,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_,开始_。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二、汉与匈奴的关系:1、西汉:(1)西汉初,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物品,并与他们进行贸易。作用:较长时间无大规模战争;但匈奴仍年年南下,威

3、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2)汉武帝时,_,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其中,两位杰出的将领分别是_、_,关键性的战役是_。作用:_。(3)西汉末,元帝时期,_请求和亲,_自请前往。他们两人,为_。2、东汉: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北匈奴出兵攻打东汉。东汉先后派大将_、_大败北匈奴。【课内学习】【合作探究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对草原经济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合作探究二】汉武击匈奴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史记材料

4、二: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武帝)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获首虏万五千级。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至皋兰,斩首八千余级。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斩首虏三万余级。 史记 武帝记(1)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情况?(2)与汉初相比,材料二中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材料一所反映的情况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三】昭君出塞外材料三:“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材料四:“边城宴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

5、,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两件事?作者对其中哪件给予了肯定?(3分)(4)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作者为什么肯定这件事?(3分)(5) 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4分)【合作探究四】汉对匈奴的政策是如何转变的?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堂训练】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A可汗B.单于C赞普D大王 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A畜牧业兴旺B. 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 3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卫青 霍去病 窦宪 窦固 AB.CD 4“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

6、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B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C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D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6西汉宫女王昭君前往匈奴和亲的原因是()A不满西汉宫廷的黑暗而前往的。B西汉皇帝为图边界安宁而强迫她的。C匈奴军队在同西汉战争中抢去的。D为了促进汉匈两族友好相处而自愿的。7、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是在( ) A汉高祖时 B汉武帝时 C汉景帝

7、时 D汉元帝时8、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汉武帝时,和亲政策起不到作用 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9、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是在 ( ) A公元前119年 B公元119年 C公元前1世纪中期 D公元1世纪中期【课堂小结】【知识拓展】汉初和亲与昭君出塞和亲的异同点目的相同: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间的和平关系。背景不同汉初和亲汉初限于国力,被迫和亲,具有屈辱性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主动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作用不同汉初和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的骚扰问题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

8、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课堂收获】【作业布置】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 A蒙古族B匈奴族C突厥族D东夷2. 昭君出塞发生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3. 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 )。 A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B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C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4.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一史书记载下列哪件历史事件有关?( )。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D昭君出塞 5.关于“昭君出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B向汉朝

9、提出和亲的是呼韩邪C是汉朝迫于匈奴压力的一项和亲D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6下列对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汉对匈奴的反击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役B反击匈奴后,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C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同西域的关系D与匈奴的和战、友好交往是主流7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老上单于 D郅支单于8下列关于冒顿单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汉之际,匈奴族的杰出首领 B首次统一蒙古草原C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D与西汉订立和好盟约9贾谊(公元前200一公元前168)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

10、马。“引文指的是( )。A蒙恬率军反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C窦固率军反击匈奴 D窦宪大败北匈奴10(2006年,湖北荆州)卫青、霍去病沉重打击匈奴的地点是( )。A漠北地区B蒙古草原 C河西走廊D河套地区11“皇帝女儿不愁嫁”,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时的事(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元帝 D汉和帝12“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首诗是现代史学家翦伯赞所作,他在诗中赞扬了( )。在王昭君的家乡湖北姊归,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王昭君为了汉胡和好,远嫁塞外。昭君出塞前返回故里探亲,怀抱琵琶,坐在香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弹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泪下,晶莹泪珠滴入河水顿时化作体态透明的桃花鱼。从此每年三月,当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就可以在溪水中看到悠悠游荡的桃花鱼。王昭君出塞以后更加思念家乡,可又不能回到汉朝。年老的时候,她立下遗嘱,要求在她死后安葬在归化(呼和浩特)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能够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A汉武帝 B冒顿单于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1第1页(共1页)张洪中学七八年级政史备课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