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760822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保护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保护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保护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保护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护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保护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建设 保护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建设 贵州省安顺市有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43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回族、彝族、白族,户籍人口284万人中少数民族人口109.98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39%,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分布广。安顺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是助力安顺经济社会发展,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资源。 一、安顺市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情况 安顺市的少数民族中以布依族、苗族和仡佬族人数较多,分布较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迁,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往和联系增多,少数民族普遍都要过春节等传统节

2、日,形式和汉族大体相同。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三月 三、六月六等。“三月三”以祭祀社神和为祖先扫墓为主要形式,要念摩经、宰杀牛或猪、染彩色糯米饭、祭祖、祷告山神、扫寨及歌舞表演。“六月六”是纪念先祖大禹和开天辟地的英雄盘古。内容有“祭祖”、“祈丰年”、“传族规”、“玩山”、“歌节”等。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宰牛、打狗、杀猪或宰鸡,特别要包粽子,祭祀祖宗。妇女们背着装满粽粑的提篮,抱着鸡走亲访友,男人们则在寨中聚会,端杯餐饮,制订本寨子的寨规民约; 1老年人给少年儿童们摆苦情、讲传说、传族规,男女青年新装艳服,手拎萧筒、四弦胡、月琴,口吹木叶,成群结队聚集于旷野草地或某个寨子对

3、歌、“囊冒囊哨”、丢花包。妇女们要把新衣服拿出来晾晒,防潮防霉,孩子们用竹筒制作的水枪打水仗娱乐。 布依族还有在农历正月三十(也有正月二十八)过“了年”的习惯,这天用糯米面、黄豆面、干红薯面等做成圆弹子粑粑,用油炸成嫩黄色,等待已出嫁的姑娘回来团圆合欢。 “三月三”、“六月六”这两个节日苗族同胞也过,习俗和布依族差不多。 苗族的主要节日有跳花节、四月八等。跳花节主要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二举行,为的是纪念先祖蚩尤,并为苗族多年不育的夫妇祈福。跳花场设于山坡草坪,适当宽阔,由当地有名望的人担任场主,并由场主带领人去栽花树、吹唢呐。男女盛装而来围着花树起舞,预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四月八是在农历四月

4、初八这天,杀鸡、煮红鸡蛋、做彩色糯米饭或打糍粑过节,为的是纪念苗族英雄杨鲁(亚鲁王)。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苗族人民披戴银饰,穿戴新衣,从山顶、山腰、田坝的村村寨寨向四月八节日活动场地聚集,这一天要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海、狮子舞、打花鼓、赛歌、吹唢呐、吹木叶、打秋跹、请球接球、武术、茶灯等优秀的民族民间文艺表演。 2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即“仡佬年”,农历三月初三,寨中长老宰杀5只公鸡、5只母鸡,以鸡血滴于酒中,共同祭祖,并祈祷山神、草神保佑全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吃新节,农历七月第一个晨(龙)日或茂(狗)日举行,届时人们可任意采摘谁家粮食做贡品祭祀祖先。意为纪念开山辟草的先民,庆祝丰收

5、,共享劳动成果。 牛王节,农历十月初一,每家用鸡、糯米粑敬奉牛王菩萨,让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把糯米粑挂在牛角上,以谢牛的辛劳。 回族以伊斯兰的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为传统的重大斋庆节日。 安顺市各级部门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深入开展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苗族“跳花节”、“四月八”、仡佬族“吃新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有效传承和发展了民族文化。2021年,关岭自治县开展了苗族“花树节”、布依族“三月三”、苗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活动,活动参加人次为4万余人次。紫云自治县开展了“四月八”庆典活动,打造了地区节庆品牌。平坝区举行了布依族传统节日“六月六”,苗族“跳花节”。

6、黄果树旅游区先后在白水镇翁寨村举办了布依族“三月三”活动,在黄果树镇王安村举办了苗族“四月八”活动,在黄果树镇石头寨村举办了布依族“六月六”活动。 二、各地特色民族技艺传承情况 3近年来,各县(区)以不同的方式,传承特色民族技艺,各有特色,亮点纷呈。 镇宁自治县铜鼓十二调、民族服饰、布娃娃、布依织锦、花格布等民间技艺正在打造旅游品牌。镇宁简嘎乡开展国家级非物“布依勒尤”技艺进校园活动,受到了师生的好评。镇宁对民间工艺、技艺实行“镇宁民族蜡染手工”认证,提高了广大手工工艺制作者的积极性。镇宁县组织民间“铜鼓十二调”、艺术团参加省里6届民族巡游活动,向省内展示镇宁特色民俗文化遗产,受到关注。 关岭

7、自治县盘江小调等,坚持地域文化、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通过对布依族唢呐、大号、芦笙、铜鼓、跳花、板凳舞、对山歌等民间艺术和民族服饰、刺绣、织锦、蜡染、民居建筑、民间雕刻、苗族银饰等民间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多个少数民族村寨开展了丰富的文旅活动,如踏青季“蜡染的安顺花样的木城”魅力三月三活动、木城布依六月 六、凡化地戏表演、花树节(苗族芦笙舞)。 紫云自治县苗族的上刀山、下火海的民间技艺在格凸河景区进行表演,传承发扬民族民间技艺。 平坝区传承的民族技艺有。龙海村布依族抵杠,在丧葬、婚庆、节日或各种集会中进行。在抵杠前,必须由寨老将杠“请出”放于寨前土地庙处进行祭祀,以乞求保佑寨邻平安,五谷丰收等。祭

8、祀完毕再由寨老亲自将杠取下,交给选手在 4指定的地点比赛。比赛在事先划好的圆圈中进行,选手以抵倒对方或将对方抵出圈以外为胜。 普定县补郎苗族乡注重苗族刺绣、蜡染、服装服饰、手工艺品山区人才建设,重点打造等堆村为特色村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确保民族文化传承。目前,补郎有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加工厂4个,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厂1个,懂少数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加工妇女80人。猴场苗族仡佬族乡大力挖掘苗族古歌、苗族阿江、苗族射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果树旅游区传承的民族技艺主要有地戏、蜡染、苗族服饰、安顺木雕等。 三、民俗文化传承的困境和问题 (一)保护力量相对薄弱。民俗文化保护的机构缺乏、力量薄弱、经

9、费不足。民俗文化不像基层建设容易看到成绩,导致部分同志不重视民俗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 (二)民俗文化处境堪忧。许多民间艺术面临濒危境地,如苗族刀山火海、布依族抵杠等,由于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缺乏必要的活动平台,生存空间越发尴尬。 (三)传承队伍青黄不接。传承人队伍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如西秀区湾子村的仡佬族傩戏,参加表演者,年龄长者七八十岁,算年轻点的也有四五十岁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少之又少。普定的铜鼓十二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 5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表演者主要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所以培养传承人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 四、对弘扬活态民俗文化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组织

10、领导,为民俗文化提供组织保障。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为民俗文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进一步认识传承保护民俗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依靠和服务群众,加强整体保护,注重传统民俗的活态保护。要把弘扬活态民俗文化与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二)建立专门机构,系统整合挖掘民俗文化资源。西秀区湾子寨村、紫云自治县巴身小村等都是民族风情浓厚的村寨,应当将其作为挖掘的重点。加强对民俗传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挖掘整理,着重打造出各地民俗文化品牌。 (三)培育传承队伍,发挥其民俗活动中的作用。民俗文化活动传承人是民俗文化活动组织者和能人,是传统表演艺术的重要的活态载体。要在深入普查、了解的基础上,遴选各级传承人,并对传承人进行保护,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将其技艺用录像等形式完整的记录下来,并真正传承下去。 (四)建立专项基金,推动保护工作持续进行。开展民俗活动涉及道具、鼓乐以及服装等相关费用,经费来源可以各显神通。建立专项基金,做到专款专用,以保证民俗文化 6的发展、传承与保护。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