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级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75704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级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级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级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级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级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级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级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长城和运河一、说教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主演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还要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二、说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增强民族自豪感三、说教法这里主要说说我的教法:首先;让学生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让他们有个大致的了解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欣赏;然后跟读在读中让学生更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四、说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

2、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 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

3、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3.师总结.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五、说反思通过教学;发现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喜欢;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

4、利用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说教材美丽的南沙群岛是苏教版小学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描写景色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与丰富的物产。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第二自然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着重介绍了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第三自然段作者也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描写了南沙群岛的优美景色。细细读来;仿佛在观赏南沙群岛的优美风光;了解南沙群岛的愿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由然而生。二、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生字只识不写;

5、凭借图片再现理解“星罗棋布”、“水天相连”等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悟“翡翠”、心旷神怡”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情感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培养学生热爱、赞美南沙群岛的感情。能力目标:4、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赏、感悟语言的美丽;从而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三、说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重点;所以我们把理解和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我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南沙群岛;很难让他们陶醉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中;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所以;这是教学的难点。我准

6、备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创设出一个个与课文相通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南沙群岛的迷人风光与丰富物产;读读南沙群岛的优美语句。读思结合;读中语情;让学生陶醉在美丽的画面中;陶醉在美丽的语言中。四、说教学过程下面;我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一、以优美的传说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再质疑导入新课。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畅;不理解的词句作上记号;有的可以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解决。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培养他们自学能力。三、检查自读情况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组织交流不理解的词句;对于学生理解的词句;可以马上解决。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

7、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首先;我让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我由简单的问题入手;鼓励学生开口说话;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并通过复习回忆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精读感悟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柔软的沙滩、碧蓝的大海、湛蓝的天空;将学生进入情境;由“同学们;这么优美的地方想去游览一番么”;这个问题带入课文学习。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先让学生读读该段;再说说读懂了什么。借机学生可以知道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在此基础上练习朗读。2、通过一个问题“历史悠久的南沙群岛究竟美在什么地

8、方呢?”引入下文;让学生自己读读第二、三两自然段;并品一品。学习第二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扣住“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这个中心句;让学生说说南沙的物产;并相机板书:“物产丰富”;引导学生抓住“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这些词初步感知南沙有丰富的物产;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以帮助体味。接着;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的资料;如南沙究竟有哪些珍贵的海洋生物、矿产资源和海洋动力;加深对南沙群岛的认识。学生理解了;感悟了;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内化文本语言。学习第三自然段。本段我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我以“南沙有着丰富的物产;它的景色如何?”过渡引入下文;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景色

9、迷人”;在朗读过程中;我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边读边体悟;抓住“水天相连”体会湛蓝的天与碧绿澄清的海相连的景色。通过“五彩缤纷”感受龙虾燕鱼;海龟玩耍的有趣画面。从“挥舞的花束”等词体会浪花奔涌的欢快与活泼。接着;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真切地把自己感受表达出来。三、拓展迁移围绕“南沙真是个景色迷人、物产丰富”这个中心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体会体会;引导学生明白南沙群岛的景色迷人与物资丰富是吸吸相关的;并不是割立开的。我设置情境:同学们;游览了美丽的南沙群岛;相信你们都非常感叹她的迷人景色。我扮演记者对游客(即学生)进行采访;让他们说说南沙群岛。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悟

10、与记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一次语言实践的机会。物产丰富板书:2.美丽的南沙群岛景色迷人四、作业设计我提供一个中心句“南沙真是个景色迷人、物产丰富的世界!”把学生再次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方式写一段话介绍南沙群岛。以上所述;只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庐山的云雾一、教材浅析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其中写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占的篇幅最

11、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12、第二大段;会背诵第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的第3、4、5、6题。三、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会背诵第4自然段。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五、教学难点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

13、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重情境的教学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

14、节: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庐山云雾的好奇心。教师的配乐表情朗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庐山云雾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投影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二)注重学法的指导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

15、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采用指导读第3小节师生共读第4小节独立自学第5小节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三)注重读写结合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习;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庐山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家乡的晨雾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