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75619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一、古典主义萌发阶段 格鲁克 克里斯托福威利巴尔德旺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1),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歌剧)。 戈塞克 弗兰克斯约瑟夫戈塞克(Francois Joseph Gossec,17341829),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乐。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学派 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代表作品: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

2、94(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唐璜(歌剧);后宫诱逃(歌剧);魔笛(歌剧);G小调弦乐小夜曲。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第十四(

3、月光)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哀格蒙特序曲。 古典主义时期三巨臣及其经典作品介绍 一、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

4、,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第94(惊愕)交响曲:本曲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

5、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 “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贯穿整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法。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4拍子。即

6、著名的“惊愕”的乐章。平缓的旋律之后突然出现一个乐队的强音,之后又进入平缓的旋律。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甚快板,G大调,3/4拍子。曲调诙谐,音乐富有活力。第四节章,终曲,急板,G大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主题具有鲜明的歌谣风味,略带有感伤的情调 二、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

7、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

8、室内乐重奏。 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莫扎特作于1788年。该曲以“朱庇特交响曲”而著称(据说是钢琴家坷拉玛所起)。朱庇特是古罗马神话里最高的造物之神,正是因为这部交响曲具有雄伟的史诗性与非凡的创造力,才被冠此美名。第一乐章是没有引子的快板奏鸣曲式,它的主部主题与十多年后出现的贝多芬第一交响曲非常相象。副部主题幽雅典美,展开部是由它的主部主题发展构成。第二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成,行板,乐曲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愤慨咆哮,为音乐里增添了悲壮的戏剧性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终曲乐章最为精彩,被人们称为“胜利的赞歌”。 G小调弦乐小夜曲:该曲是18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

9、在维也纳完成,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全曲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强而有力,随后出现与第一主题相关的副题。第二乐章,行板,是一首抒情浪漫曲。第三乐章,小快板,是一首规整的小步舞曲,三段体结构,中段是三重奏。第四乐章,回旋曲式,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它在该乐章中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三、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

10、台演出。1792 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

11、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第五(命运)交响曲: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巴洛克时期重要音乐家及其经典作品 一、威瓦尔第 安东尼奥威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于1678年出生于意大利。自幼随父学习音乐。1693年成为神父,1703年至威尼斯,任教于音乐专门学校。 1718年只曼图亚,任菲利普亲王宫廷乐长。1727年至维也纳,任理查六世宫廷乐长。

12、早期作品以歌剧为主,中后期写作大量协奏曲及其他器乐曲。在音乐史上,其成就长久不被重视,直至二十世纪中叶,其作品的价值才逐渐被认识。 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包括四个乐章:春、夏、秋、冬):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

13、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季的标题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恼人;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第一乐章欢快活泼;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14、)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

15、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莫扎特作于1788年。该曲以“朱庇特交响曲”而著称(据说是钢琴家坷拉玛所起)。朱庇特是古罗马神话里最高的造物之神,正是因为这部交响曲具有雄伟的史诗性与非凡的创造力,才被冠此美名。 第一乐章是没有引子的快板奏鸣曲式,它的主部主题与十多年后出现的贝多芬第一交响曲非常相象。副部主题幽雅典美,展开部是由它的主部主题发展构成。 第二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成,行板,乐曲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愤慨咆哮,为音乐里增添了悲壮的戏剧性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终曲乐章最为精彩,被人们称为“胜利的赞歌”。 G小调弦乐小夜曲:该曲是18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