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自测题三.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751956 上传时间:2024-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自测题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自测题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自测题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自测题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自测题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自测题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自测题三.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自测题三一.名词解释1.感染2.侵袭力3.毒血症4.败血症5.带菌者6.内毒素7.外毒素8.菌血症9.脓毒血症10.类毒素11.菌群失调12.条件致病菌13.致病菌14.细菌毒力15.侵袭力16.医院内源性感染17.医院感染18.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19.医源性感染20.非特异性免疫二.填空题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 及 有密切关系。2.细菌的毒力是由 和 决定的。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 . 和 构成。4.内毒素是 菌细胞壁中的 成分。5.内毒素是由脂质A, 和 组成。6.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 ,菌体抗原(O抗原)是 。7.类毒素是由 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

2、体产生 。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可用甲醛处理制备。9.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 , 和肠毒素。10.抗毒素可由 或 刺激机体产生。11.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与粘膜屏障 , 和 。1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 吞噬与 吞噬两种。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 , , ,。14.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 , 等。16.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1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等。18.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 , , 等有密切关系。19.细菌侵袭性酶有 , , 等。20.定居于人 和 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21.医院内

3、感染的方式包括 . 和。三.单项选择题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A.荚膜B.菌毛C.异染颗粒D.脂多糖E.磷壁酸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A.毒素B.血浆凝固酶C.热原质D.细菌素E.透明质酸酶3.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血浆凝固酶D.芽胞E.透明质酸酶4.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鞭毛B.普通菌毛C.荚膜D.性菌毛E.芽胞5.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A.肽聚糖B.M蛋白C.膜磷壁酸D.壁磷壁酸E.SPA6.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A.菌毛B.荚膜C.M蛋白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7.细菌内毒素的 成分是()A.H抗原B.

4、肽聚糖C.O抗原D.荚膜多糖E.脂多糖8.内毒素的中心成分是()A.特异性多糖B.脂多糖C.核心多糖D.脂质A E.脂蛋白9.内毒素不具有的 毒性作用是()A.食物中毒B.发热C.休克D.DIC E.白细胞反应1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性质稳定,耐热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11.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12.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

5、可制备成类毒素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E.耐热13.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B.霍乱肠毒素C.白喉外毒素D.肉毒毒素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伤寒沙门菌B.霍乱弧菌C.肉毒梭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脑膜炎奈氏菌15.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破伤风杆菌C.肉毒梭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肠炎沙门菌16.抗毒素()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 毒性作用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E.B+C17.类毒素是()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

6、.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18.下述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A.破伤风梭菌B.伤寒沙门菌C.白喉棒状杆菌D.肉毒梭菌E.霍乱弧菌19.带菌者是指()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C. 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20.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与生具有,人皆有之C.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D.

7、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21.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溶菌酶C.抗生素D.乙型溶素E.白细胞素22.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E.抗体与 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23.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为()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24.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8、()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25.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A.抗肿瘤作用B.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C.合成维生素D.与外来菌竞争营养物质E.刺激补体合成26.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在血中繁殖,产生大量毒性物质,而引起人体中毒,称为()A.毒血症;B.脓毒血症;C.病毒血症;D.败血症;E.菌血症四.问答题1.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2.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9、3.试述条件致病菌的致病原因。4.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自测题三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1.感染:细菌侵入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2. 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3. 毒血症:病原菌侵入机体局限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细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外毒素作用于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白喉和破伤风菌等。4.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鼠疫和炭疽菌,引起不规则发热,皮肤和黏膜有

10、出血点,肝脾肿大等。白喉和破伤风菌等。5.带菌者:某些病原菌在引起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并未被及时清除,可在体内继续存在且经常或间歇性地排出体外,为带菌者。6.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7.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8.菌血症:病原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过血流到体内有关部位在繁殖而导致的疾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9.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

11、肾脓肿等。10.类毒素:外毒素经0.4%甲醛处理,可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成为类毒素。11.菌群失调:多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引起正常菌群间比例失调和改变,引起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12.条件致病菌: 有些细菌可在人体皮肤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寄生.增殖,通常不致病,但当条件改变时或因宿主免疫功能下降就可能致病13.致病菌:能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使宿主致病的细菌。此性能叫细菌的致病性。14.细菌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15.侵袭力: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16.医院内源性感染:指来自自身的病原菌所导致的感染。病原菌一般都

12、是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是以隐性状态居留的病原菌。产生的条件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17.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18.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医院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包括从病人或带菌者到病人或医护人员.健康人,也可从医护人员的直接感染。19.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院诊断护理实施中由于操作污染.治疗不当引起的感染。20.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种系进化和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有遗传性,生来就有,故又称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二.填空题1数量和途

13、径。2.毒素和侵袭力3.荚膜,菌毛等粘附因子和侵袭性酶。4.革兰阴性菌,脂多糖。5.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6.脂质A, 特异性多糖。7.外毒素,抗毒素。8.蛋白质,类毒素。9.神经毒素,细胞毒素。10.外毒素或类毒素。11.血脑屏障,血胎屏障。12.完全吞噬,与不完全吞噬。13.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14.肉毒毒素。15.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16.菌毛,膜磷壁酸。17.荚膜。18.细菌的毒力,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部位。19.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20.体表和腔道。21.交叉感染.内源性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三.单选题答案1.C 2.D 3.D 4.B 5.C 6.E 7.E 8.D 9.A 10.B 11.C 12.B 13.D 14.C15.B 16.B 17.C 18.B 19.D 20.C 21.C 22.E 23.D 24.A 25.E 26.D四.问答题1.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1)细菌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首先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其次,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细菌的毒素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