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74859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2 分)A 萦带(yn) 殷红(yn) 元勋(xn) 奠基(din)B 校对(jio) 调羹(n) 薪金(xn) 抹杀(m)C 绞肉(jio) 硕果(shu) 迭起(di) 梳头(sh)D 卓越(zhu) 昼夜(zhu) 挚友(zh) 澎湃(pn)【解析】“殷红”中的“殷”应读 y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2 分)A 选聘 谣言 鲜为人知 家谕户晓B 抱歉 小楷 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C 咳嗽 草率 不以为然 深恶痛决D 悠然 疙瘩

2、 锲而不舍 妇儒皆知【解析】A.家喻户晓;C.深恶痛绝;D.妇孺皆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D)(2 分)A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笑,这是豪壮的选择。B 四川九寨沟地震救灾现场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C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D相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是一见如故。【解析】“一见如故”指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根据语境,两人“常常” 见面,并非“初次见面”。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2 分)A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B 没有谁不能不被消防英雄们的事迹感动

3、。C 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D 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2 分)A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B 说和做一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 ,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 家方面的说做事迹,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C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文章 ,作者通过叙写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刻 画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D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持编写的一部国别体通史。 【解析】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

4、一项是(B)(2 分) 人格是什么? 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才能拥有亮丽、伟岸的人生。 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也必将渺小、肮脏。 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基座。A B C D7古诗文默写。(6 分)(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2)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 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的诗句是: 马上相 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 孙权劝学中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8(曲靖中考)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8 分)【听音台】(1)阅读材料,拟

5、写新闻标题。(2 分)5 月 6 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 3 个月,12 期, 12 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 68 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 余个故事,60 余段 朗读。它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 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 潮。标题:朗读者第一季完美收官【说话吧】(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2 分) 示例:要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要注重停顿,读出节奏;要抑扬顿挫,读出语气语调;要读出感情等。(指出两种朗读技巧即可

6、)【读书角】(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 分)材料一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 你的怀里。”诗句出自繁星 春水(或繁星)。(1 分)材料二 “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 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 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选段中他是 祥子(或骆驼祥子)。(1 分)【写作间】(4)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2 分)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 对夏天炎热的告别;飘飞的雪花是对秋天萧瑟的告别;亭亭的荷叶是

7、对春天落花的告别(或: 欢畅的河流是对礁石阻挡的告别;肥沃的土地是对沼泽荒芜的告别)。告别不是遗忘,而是 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二、阅读理解(44 分)(一)(11 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3 分)A治经为博士邪 (为:成,当)B 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8、C 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D 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 11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3 分)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 大变化。(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 可)12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形容什么?(3 分)“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刮目相待”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 看待人或事物。(二)诺奖之路(

9、14 分)加拿大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爱丽丝 门罗荣获了 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也成为了有史以来第 13 位获此奖项的女性 作家。能获得此奖对于一位作家来说是至高荣誉,门罗长期以来都是在北美和英国较有名气, 而此次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将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不仅因为她是位女性作家,更是因为她 最擅长写的是经常受到忽视的短篇小说。每当有一位人士获得了诺奖,接下来的场面都是一样的,媒体的报道会铺天盖地而来, 就如同是另一个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爱丽丝见到一大堆卡片从天而降一样。人们关注的不 仅是耀眼光环之下的获奖作家,还有认识这位获奖者的所有作家。一句箴言、一段旧事、一 句评价,都会成为美谈。“她的作品到底

10、怎么样?”“为什么是她?”各种声音此起彼伏。门罗自己不大可能会顺着这些问题说下去,在加拿大,作家只要一张扬,就会挨批评, 看门罗的小说你以为你是谁,你就知道了,所以我觉得她以后也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写 作中,在文字中抒发情怀。我们人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胆小怕事的时候,我说的是作家,特别是加拿大作家,更尤其 是我们加拿大上一代女作家。加拿大传媒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艺术是我们的避风港。”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门罗作品中有多少谋杀犯最后被绳之以法。(答案:一个也没有。)门 罗知道,写作和偷东西有类似之处,乐趣与恐惧同在:偷东西得手当然令人欢喜,可万一让 人捉到了怎么办?门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写作时

11、,不仅是女性作家,所有加拿大人都让人觉得有一 些叛逆思想。那时候门罗发现自己被人叫做“那个家庭妇女”,并且听到人们说她的作品主 题太家庭化,让人望而生厌。我们看看门罗作品中的人物,他们一般都是狂妄、互相轻视, 或者是受到亲戚们的责问:你们怎么出不了名?如果作品人物是个女作家,听到的问题更可 怕:你就不能长得漂亮些?门罗的获奖之路并不平坦,她出生于 1931 年,幼年时经历了大萧条,少年时经历了二 战,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环境,能出一个文学之星的可能性似乎为零。然而同样是那 个年代、同样是安大略省,除了门罗,还出了罗伯逊 戴维斯、格姆 吉伯森等好些位作家。门罗故事里的人物很多带有一些市井气:

12、多事、势力、古怪,喜欢嘲笑别人,特别是艺 术家的热情。也许正是让人透不过气的环境给了人争取自由、在某种领域有所建树的决心, 但是如果你要进行尝试,最好能做得出色。否则,那些本来就笑话你的人就会笑得更厉害, 一个冰上舞蹈家在冰上摔了跟头,比别人摔跟头更滑稽。懊恼和不安是门罗作品人物的主要特征,正如完美主义对于她来说是写作的宗旨一样: 要写,就写得透彻。在门罗所写的故事中,失败大大多于成功,这也许是作家以此告诉我们,生活没有尽善尽美。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是个浪漫主义者:美好前景近在眼前,却又无法得到, 如果你公然去追求它,杂货店里的小市民就会认为你是个大傻瓜。从另一方面来说,门罗具有加拿大人的典型性格

13、。面对诺贝尔文学奖,她会保持谦虚, 不会头脑发胀。在她人生中这一辉煌时刻,我们其他人也只有顺应她的淡定,才是对一位获 奖者的最好捧场。(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13本文的叙事线索是诺奖之路,门罗凭借短篇小说获得 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4 分) 14门罗获得诺奖之后为何不张扬,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 分)因为门罗十分谦逊,具有加拿大人的典型性格,其用意是以门罗为代表,高度赞美加拿 大人从容淡定、低调谦逊的美德。15门罗写作初期,其作品有何特点?门罗故事里的人物具有哪些典型性格?(4 分) 初期作品思想叛逆;门罗故事里的人物具有以下典型性格:多事、势利、古怪,喜欢嘲笑别人,热情、懊恼、不安。

14、16文章主要写了门罗哪些方面的事情?其主旨是什么?(4 分)主要介绍了门罗写作初期的叛逆思想、个人身世与时代背景,还有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 主要特征。主旨:本文通过叙写门罗并不平坦的获奖之路,对其写作风格与艺术特色给予高 度的评价,颂扬其谦逊的品格,抒发强烈的赞美之情。(三)忘(衡阳中考)(19 分)季羡林 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 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 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 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

15、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 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 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 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 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 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 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 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