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双手头顶传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74726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面双手头顶传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正面双手头顶传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正面双手头顶传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正面双手头顶传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面双手头顶传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面双手头顶传球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面双手头顶传球教学设计根据水平四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我校排球选项课教学模块的要求,本课以体现课程改革新思想,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观念,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快乐体育为重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以团结友爱、积极拼搏为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对于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二、教材分析排球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通过排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

2、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本课教学内容是排球运动的传球技术,传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是进攻的纽带。起着组织全队进攻的重要桥梁作用,是排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七年级女生,共二十人。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地方。运动技能有差异,个别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掌握技术较差,所以本课结合了正面上手传球讲解示范和通过争分游戏,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上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采用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

3、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四、重点难点重点:击球点、传球手型。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五、教学过程1、准备部分: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她们尝试自编排球健身操的乐趣,课前让他们搜集资料编排球健身操,教师加以指导,组合成一套自编排球健身操。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感情的融洽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为进行基本部分做好生理、心理准备。2、基本部分:(1)、复习部分采用了一组轮转式的多人抛球与多人垫球的复习方法。使学生在多人的不同角度去理解垫球的多样性。在移动的过程中,又能使学生练习了步伐动作与垫球动作的结合。这个过程,能够

4、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并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2)、学习正面上手传球部分,采用了由浅入深的方法,先做正面上手传球的徒手动作,使动作在学生脑海中形成表象,然后进行单人抛球,单人上手传球的练习,使学生从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动作的组成。(3)、游戏是同学们喜欢的项目,加入排球的内容更具趣味性、娱乐性,同时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竞争意识。3、结束部分采用游戏方式,同时也达到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目的。最后学生自评本课的感受及收获,教师点评。六、教学特色: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球操热身和游戏,再加以教师语言的调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2、学生自主:在基本部分,分为三个小组,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尝

5、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创新的平台。3、游戏为主教学: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动作,整节课游戏有三个,使本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生在互助的游戏环节里,互相照应,互相模仿与学习,从而达到上课目的。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1、通过对反应速度的练习,带动学生对排球下手垫球技术的复习,以及上手传球技术学习过程的辅助练习,学生基本达到了拓展学习兴趣的目的,但是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只注重反应速度的练习,对于技术的完整程度还不够。2、本课通过三个游戏的练习拓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学生在第二个游戏“争分”游戏中学生上手传球技术得以发展,但是练习运动量还不够。3、本节课的学生下手垫球技术还不够完善,而且学生的基本功不够,使得本课上手传球技术的学习有些难度。4、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本人一定会努力挖掘教学技能与教学特色,使上课效率得以提高。八、场地器材:排球场:1块、标志球托20个、排球21个、哨:1个九、预计负荷:平均心率:125次/分 最高心率:160次/分 练习密度: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