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的临床治疗与注意事项.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744610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风病的临床治疗与注意事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痛风病的临床治疗与注意事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痛风病的临床治疗与注意事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痛风病的临床治疗与注意事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痛风病的临床治疗与注意事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痛风病的临床治疗与注意事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风病的临床治疗与注意事项.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痛风病的临床治疗和注意事项西药治疗痛风的优缺点1、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对痛风治疗有特效,开始每小时0.5mg或每2h 1mg,至症状缓解,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副反应时停用。一般需48mg,症状可在612h减轻,2448h控制。以后可给0.5mg,每日二三次,维持数天后停药。胃肠道反应过于剧烈者可将此药12mg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于510min内缓慢静脉注入,但应注意勿使药物外漏,视病情需要68h后可再注射。有肾功能减退者24h内不宜超过3mg。由于临床疗效显著,对诊断困难的病例可作试验性治疗,有助于鉴别诊断。在秋水仙碱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白细胞降低及脱发等反应。秋水仙碱的药理学特点是不影

2、响尿酸的排泄。痛风急性发作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组织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包括粒细胞吞噬尿酸结晶),局部PH值降低与尿酸盐的沉积有关。秋水仙碱可能通过降低白细胞活动和吞噬作用,并减少乳酸形成而减少尿酸盐的沉积,起到减轻炎症和止痛的作用。秋水仙碱还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之停止在M期,故可用作抗肿瘤药。适用于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肺癌、胃癌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秋水仙碱口服吸收迅速,蛋白结合率为10%34%。治疗痛风时口服后12h生效,持续4872h。本品在肝内代谢,从胆汁和肾脏排泄。肝病患者从肾脏排泄增加。应用秋水仙碱时应掌握以下注意事项:(1)早期毒性反应有恶心、呕吐、胃痛、腹泻、食欲不振等

3、。长期用药可发生周围神经炎、同髓抑制、脱发、皮疹。晚期中毒症状有肾功能衰竭、血尿、少尿,胃、咽、皮肤烧灼感,抽搐,重症或血性腹泻,发热,精神改变,重症肌无力,呼吸抑制或肺水肿。(2)本品可致畸胎,孕妇禁用。老年人使用蓄积中毒。有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疾患等应慎用。(3)使用本品期间定期检查白细胞、血小板及肝、肾功能等。有关秋水仙碱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秋水仙碱可抑制维生素B12的吸收;秋水仙碱可使中枢抑制药增效,拟交感药的效应加强。秋水仙碱的制剂有片剂,每片0.5mg。注射液为1mg/ml。秋水仙碱能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此药可以抑制发炎关节部位的白细胞聚集,使

4、白细胞吞噬尿酸的作用减弱,这样局部白细胞破坏引起的炎症反应就减轻,而达到迅速消炎的目的。此外,秋水仙碱尚有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也可使炎症反应受阻。到目前为止,秋水仙碱仍然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服药后可迅速见效。对其他性质的关节炎,秋水仙碱则无甚效果。因此,它的良好效果又可作为诊断痛风的依据之一。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任何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均可使用秋水仙碱。临床症状越严重,红、肿、热、痛越明显,越应及早采用秋水仙碱治疗,以迅速控制炎症发作,减轻关节的损害。对那些刚出现关节炎急性发作苗头的病人,也最好立即使用此药,将发作事先就压下去,不要等到关节炎症发展到高峰期才用药。但

5、对一些关节疼痛轻微的病人,可不必使用秋水仙碱治疗,因秋水仙碱副作用较大。秋水仙碱给药方法有以下两种:口服法。静脉注射法。此法临床不常用,只是在口服给药引起严重的胃肠反应,或者病情较重,希望能尽快控制病情,或者病人合并有消化道出血不能进食的状况下,才可考虑使用静脉注射,因为静脉注射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而且起效快速,作用可靠。秋水仙碱片剂有0.5mg及1mg两种。当痛风急性发作时,可每1h服用0.5mg或每2h服用1mg,直到症状解除或病人产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每日最大量6mg为极限,一般均可在当天见效。以后应减少至每日0.51mg,直至关节肿痛完全消退即可停药或再维持几天,以免反

6、跳现象的出现。静脉注射的用法是:每次用秋水仙碱2mg加入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注射(一般不少于5min),每日用量不应超过4mg,单一剂量对大多数急性发作者均有效,以后改用每日12mg静脉注射,维持疗效。急性发作控制后立即停止静脉注射,改用其他药物口服治疗。关于秋水仙碱在痛风间歇期是否需要继续服用的问题,专家们认为,因为间歇期无任何临床症状,故不必再继续服用秋水仙碱。再加上秋水仙碱副作用较其他抗痛风药大,所以在平时尽量少用,可在急性发作时作为一线药物发挥作用。另外,专家们还认为,有下列症状的痛风病人不宜服用秋水仙碱:(1)有急性或慢性肝病,尤其是伴有肝功能异常者。(2)有慢性肾病,尤其是有肾

7、功能减退者。(3)有较重的胃肠病,如处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慢性胃炎发作期、慢性肠炎发作期以及各种急性胃肠炎、急慢性食管炎者。(4)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或严重贫血者。(5)有过敏体质的病人。(6)老年人即使肌酐水平正常,肾功能仍可能有减退,亦不宜使用。关于秋水仙碱能否预防痛风的发作,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在平时服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每日0.5mg)可以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另一种则认为它不能有效地防止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有以下5方面:(1)消化道反应:这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大多数痛风病人在服用秋水仙碱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及腹部不适等症状。有的病人则因上

8、述症状较为严重而终止治疗。(2)骨髓毒性反应:主要是对骨髓的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导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3)肝脏损害: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严重的可发生黄疸。(4)肾脏损害:可出现蛋白尿,但引起肾功能衰竭少见。(5)其他副作用:包括脱发、皮肤过敏、精神抑郁等。因此,在使用秋水仙碱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对已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的病人,以及老年病人应慎重使用,除非病情急需而其他药物又不能奏效时,可减量或短期应用,一般忌用。2、别嘌呤醇又称别嘌醇。(1)特点:本品及代谢物氧嘌呤醇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而使次黄嘌呤转变为尿酸的生化过程受阻而减少尿酸生成

9、。口服吸收80%90%,吸收的药物大部分在肝中代谢为活性物氧嘌呤醇。本品由肾排泄,约10%为原形药,70%为代谢物。别嘌呤醇的t1/2为28h,氧嘌呤为1830h,肾功能不全时可显著延长。(2)应用:用于慢性痛风。对急性发作无效,并可加重或延长急性炎症期。对急性炎症应同时应用秋水仙碱或抗炎镇痛药,也可用于因应用抗癌药而引起的体内尿酸盐沉积。 治疗痛风:成人用量,开始每次50mg,每日3次,逐渐增至每次100mg,每日3次,或每日1次服300mg。治疗肾结石:每次100mg,每日12次或每日1次,每次300mg。肾功能不全者减量。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每日200mg;清除率310ml/

10、min,每日100mg;低于3ml/min,间隔24h以上用100mg。对于小儿,限用于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6岁以内每次50mg,每日3次;610岁,每次100mg,每日3次,或每日1次,每次300mg,用药2d后根据病情和反应调整用量。注意事项:a)不良反应较常见,有皮疹(常为斑丘疹)、瘙痒、荨麻疹、还可有紫癜、多形红斑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尚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周围神经炎、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还可见全身过敏性血管炎,可导致严重损害,应立即停药。b)孕妇、哺乳期妇女、肾功能不全者均应慎用。c)服药时应大量饮水,并适当碱化尿液以减少尿酸结石的产生。开始服药时,可能会有

11、痛风的急性发作,可加服秋水仙碱或抗炎镇痛药相互作用a)本品可抑制疏嘌呤、硫唑嘌呤的正常代谢而使效应增强,可将后两药的量减少1/41/3,以保证安全。b)本品可加强口服抗凝血药的作用,应注意减量使用。c)可加强环磷酰胺的骨髓抑制作用。d)与尿液酸化药合用,肾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增加。曾有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发生肾功能衰竭及过敏的报道。制剂为片剂,每片0.1g。别嘌呤醇是当前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中唯一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治疗痛风的原理为:黄嘌呤氧化酶是次黄嘌呤转化为尿酸所必需的酶。别嘌呤醇是一种次黄嘌呤类似物,可主要被代谢为氧嘌呤醇。氧嘌呤醇亦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抑制作用,使其丧失活

12、性而不起作用,于是黄嘌呤就不能氧化为尿酸,尿酸生成减少,从而使血尿酸下降,高尿酸血症消除。由此可知,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的原理是抑制尿酸的生成。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痛风,都可以用别嘌呤醇治疗,也就是说,所有的痛风病人都可服用。但由于别嘌呤醇对肝脏有一定损害,故患有肝病的痛风病人一般不宜使用此药。因别嘌呤醇及氧嘌呤醇都是从尿中排泄,故患肾病,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病人应慎用或不用。另外,别嘌呤醇对个别病人可引起骨髓抑制的毒性反应,而导致白细胞减少,所以,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痛风病人,也不宜使用此药。然而,别嘌呤醇只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对痛风急性发作时的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无效。所以,在痛风性关节炎

13、急性发作时可选用秋水仙碱及非甾类药物治疗。关于别嘌呤醇有无痛风的预防作用问题,专家们认为,因为别嘌呤醇可抑制尿酸的生成,所以,长期适量地服用此药,可使血尿酸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能有效地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别嘌呤醇有较强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从而阻断次黄嘌呤向黄嘌呤、黄嘌呤向尿酸的代谢转化,在人体逐渐氧化成易溶于水的黄嘌呤并从尿中排出。它还能在5-磷酸核糖-1-焦磷酸存在时转变成相应的核苷酸,消耗5-磷酸核糖-1-焦磷酸使次黄嘌呤核苷酸合成减少,因而可迅速降低血尿酸值,并可使尿中尿酸浓度降低而促进痛风石溶解,并能防止痛风石和肾结石的形成。那么,血尿酸降至正常后,是否可停用别嘌呤醇呢?

14、专家们认为,当血尿酸降至正常后,应继续小量地服用别嘌呤醇,以使血尿酸长期保持稳定状态。如在服用维持量的过程中血尿酸又有波动,可随时调整服药剂量。如果血尿酸降至正常后即停药,可使血尿酸再度升高,这对彻底控制病情是不利的。别嘌呤醇为口服片剂,每片100mg。专家们认为,其使用剂量和方法为:每次100mg,每日23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0mg。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全量。当血尿酸下降到正常后,然后逐渐减少用量,每日可服100mg或50mg而使血尿酸保持正常,即为最低的有效维持量。然后按此维持量长期服用。别嘌呤醇常见的副作用有:(1)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2)皮肤过敏反应:

15、如皮肤瘙痒、皮疹等。(3)骨髓抑制反应:可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4)肝细胞损害: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主要为转氨酶升高,少数可有黄疸。(5)过敏综合征:是一种对该药物的免疫学反应,临床可有发热、酸性粒细胞增多肾功能恶化、肝细胞损害和各种各样的皮疹。包括多形性红斑、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红斑性斑丘疹和剥脱性皮肤损害。此反应较为严重,但临床很少见,应加注意。以上这些副作用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则发生副作用的机会越多。另外,也存在个体差异。为了预防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病人要在用药过程中仔细观察和体会有无异常感觉,如出现乏力、肝区不适、皮肤瘙痒等,应及时作白细胞及血小板、肝功能检查。即使没有上述异常感觉,在服药过程中也应当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可给予适当治疗或考虑停止服药。由于别嘌呤还可能引起肝损害,所以,其他可能伤肝的药物应尽量避免与别嘌呤醇同时服用。例如抗痨药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以及某些安眠药及镇静剂。另外,一些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氢克尿塞、速尿、利尿酸、泰尔登、甲氧苄青霉素等,也不宜与别嘌呤醇同用,以免减弱疗效。3、丙磺舒又名羧苯磺胺。为临床上三大排尿酸药物之一(另两种为苯磺唑酮和苯溴马龙)(1)特点:本品可抑制尿酸盐在近曲肾小管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盐排泄,使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