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测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732948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测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图“疆域四至”示意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 )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2 . 史记载,“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与文中所述相关的是A长平之战B大泽乡起义C巨鹿之战D垓下之战3 . 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到来之际,如果要去参观、考查

2、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应去A云南省元谋县B陕西省蓝田县C北京周口店D陕西西安半坡村4 . 请看一副对联:上联是“( )灭夏建亳都”,下联是“盘庚迁殷定国疆”。上联括号中应该填写的人物是A夏桀B商汤C商纣D文王5 . 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此时是( )A公元前 20 世纪早期B公元前 20 世纪晚期C公元前 21 世纪早期D公元前 21 世纪晚期6 . 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获得爵位,他的途径是( )A发奋读书,考取功名B弃商务农,努力耕织C上战场杀敌,立下军功D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7 . 下列图片中能够见证我国青铜器发展水平

3、的文物是ABCD8 .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D仁者爱人9 .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秦朝的暴政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遇雨误期10 . 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炎帝黄帝联盟生活在黄河流域B他们的历史是我们祖先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C相传炎黄部落生活在距今5000年前D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11 . 央视播出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

4、。主食,永远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A北京人B元谋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12 . 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今天的( )A北京市B云南省C陕西省D河南省13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B确立世袭制C实行分封制D推行郡县制14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交融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确立D促进了社会文化发展15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主要是赞颂哪一人物的A秦穆公B秦二世C秦始皇D秦孝公16 . 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的我国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

5、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17 .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媒体评出“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其中“论语、道德经”入选。这两部书对应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分别是A孙子老子B老子韩非C孔子老子D孔子墨子18 . 下图是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A禅让制B宗法制C中央集权制D分封制19 .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说明了商鞅变法的A内容B影响C性质D背景20 .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A齐桓公B楚庄王C晋文公D周幽王21 . 他

6、在位时,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这里的“他”是A夏桀B商纣王C周幽王D周厉王22 .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这段话表述的是( )A汉族的形成B华夏族的形成C少数民族的形成D古代各民族相互对立23 .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A舜传位于禹B启继承了禹的位置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大一统24 . 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兵家二、填空题25 . 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出现了有作为的开国之君

7、和臭名昭著的暴君。(1)约公元前2070年,_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2)夏朝的最后一个王_在位时,无休止地征发百姓。(3)约公元前1600年,_建立商朝,都城建立在亳。(4)商朝最后一个王_尽情享乐,施用炮烙之刑,镇压人民。(5)公元前1046年,_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周朝建立。(6)公元前841年,_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西周开始走向衰落。26 .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礼器,其中的典型是(_)27 . 读图,请回答问题。(1)这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2)他创立了学派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核心是。(3)请写出他关于教学方法

8、和教育思想的三句名言。三、综合题28 .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1)“家国一体”制度出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体现我国古代哪一相关制度? (2)家国情怀是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

9、们要挽救这种危亡,用民族精神来救国。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甲乙(2)材料甲反应哪一事件后思想上的转变? “为师夷长技”在中国近代救国道路中所实施的努力?材料乙,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孙中山阐述上述思想目的.材料乙中反应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哪一点?(3)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1950年冬,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吴老三解放前是个剃头匠。1956年成了公家人,当

10、然还是剃头。时光荏苒,近三十年过去了。吴老三退休了,就在自己家门口开了一个理发馆。每天点钱的日子很惬意,不过他儿子却牢骚满腹因为在国营厂子里不好混了。丙丁戊(3)材料丙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全国开展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出现上述材料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图片丁与什么政策有有关.材料戊1956年吴老三成为公家人原因?吴老三能开理发馆与哪次会议有关?他儿子为啥“牢骚满腹”?(4)历史不同时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各不相同,当今的中学生应如何践行家国情怀?29 .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的

11、。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上人类时于自然界动物和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使得人口以较大规模地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些农作物的国家(举出两种农作物)?(2)根据材料二中图片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后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3)材料二中,图片二展示的是哪一古代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这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着哪些方面的作用?30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片甲骨惊天下)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的?(青铜文明震世界)材料二(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填空题1、2、3、三、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