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语文联考.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73127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语文联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语文联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语文联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语文联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语文联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语文联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语文联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联考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摇曳(y) 估量(ling) 孱头(cn) 叨陪鲤对(do)B鞭笞(ch) 嘈杂(co) 恫吓(xi) 命运多舛(chun)C槛菊(jin) 伺候(c) 赡养(zhn) 掎角之势(j)D挑剔(tio) 遄飞(chun) 愧怍(zu) 两涘渚崖(s)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祛除 骄诏 缄口 百战不骀B赎罪 久蜇 簇新 历经沧桑C汲满 偏袒 痴迷 雷霆万钧D垢骂 拙劣 沉缅 生机盎然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 )A西方也有美轮美奂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B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了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C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肖邦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喙的组成部分。D车厢里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充满了恐惧,她们感到有些不对劲儿,刚才的兴奋之情一下就烟消云散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由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CCTV-1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后,超过原时段电视剧播出收视30%,也让一度远离电视的许多年轻人重新回到了电视屏幕前。B“十二五”期间,温州将加强医疗、教育、文体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完善保险、

3、住房、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缩小与标杆城市的差距,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的原因,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D在很大的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而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5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的场面描写雨果运用了“美丑对照”的原则,目的是想歌颂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B“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岩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

4、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 选自长江三峡的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比喻、通感的修辞,形、声、色相结合生动地描写了巫峡中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秀美景色,使读者身临其境。C.虞美人这首词虚实结合,全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其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为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情具体化。 D.“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句中的“丰富”“大度”是“褒词贬用”,表达了作者对送去主义者自欺欺人行径的嘲讽。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写演讲稿,要根据演讲话题,确

5、立明确的观点,选用充实的材料,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写时事评论,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建议。B艾青的北方写于1938年,诗前小引中“北方是悲哀的”一句,是诗人的情感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忧郁、悲哀、沉重。除北方外,艾青的主要作品还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发现、我爱这土地、在浪尖上等。C高尔斯华绥,德国作家,获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福尔赛世家D王勃,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欧阳修,字永叔,号香山居士,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二、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6、龙应台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地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

7、,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中年的儿

8、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孤立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

9、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

10、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要的黏合剂。 7本文的标题只是一个假设复句的前一个分句。通读全文后,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下一个分句。(2分)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8龙应台在她的文章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中谈到了文学的一种“功能”是 “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你通过如文能看见哪些感动?(4分) 9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4分)(1)看四郎探母时,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请说说你对“只好”一词的理解。(2)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请结合全文,简析“柔弱”和“强韧”的含义。10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两个角度谈谈继承民族优

11、秀传统文化的意义。(6分)三、古诗文阅读(共38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5题(15分,每小题各3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身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12、,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1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数罟不入洿池 数: (2)谨庠序之教 谨: (3)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 1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D申之以孝悌之义1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是 ( )例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C去今之墓而葬焉D雄州雾列,俊采星驰14下面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非我也,岁也C夫晋,何厌之有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15 简要说明这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的主要特点及其表达

13、效果。(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除翻译5分外,其他小题各3分,共17分) 刘基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其龙兴守胡美遗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大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

14、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因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宜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言不可,曰:“宪有相才而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