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庖丁解牛》复习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72739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庖丁解牛》复习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庖丁解牛》复习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庖丁解牛》复习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庖丁解牛》复习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庖丁解牛》复习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庖丁解牛》复习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庖丁解牛》复习学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庖丁解牛复习学案(含答案)一轮复习学案之庖丁解牛 主题思想: 庄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庖丁的形象。他宰牛时娴熟的动作、优美的声音、高雅的意境让文惠君叹为观止。庖丁解牛告诉我们更普遍意义的道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时,仍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把事情做好。 写作特点: 1、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2、文章用细致生动的记叙和描写阐明抽象的道理如开头介绍解牛的场面;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从庖丁开始解牛,

2、到三年后解牛,再到今天的解牛,三个阶段的对比。 三、相关成语 游刃有余:现代人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一般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 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批郤导窾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新硎初试硎:磨刀石

3、;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亦作“发硎新试”。 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庖丁解牛: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四、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庖丁为( )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然向( )然,奏( )刀騞然,莫不中( )音。合( )于桑林之舞,乃( )中( )经首之会( )。 文惠君曰:“嘻,善( )哉!技盖( )至此乎? 庖丁释( )刀对曰:“臣

4、之所好者道( )也,进( )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 )牛也。方今之时,臣以( )神遇( )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 )行。依乎天理( ),批( )大郤( ),导( )大窾,因( )其固( )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 )刀,割也;族( )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 ),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 )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立,为之四

5、顾( ),为之踌躇满志( ),善( )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2.通假字 砉然向然: 技盖至此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 批大郤,导大窾: 3.一词多义 族 族庖月更刀 _ 每至于族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_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乎 技盍至此乎? _ 进乎技矣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然 砉然向然_虽然,每至于族 4.古今异义 所见无非牛 古义:_ 今义: 依乎天理 古义:_ 今义: 乃中经首之会 古义:_今义: 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_ 今义: 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_ 今义: 每至于族 古义:_ 今义: 吾见其难为 古义:_

6、 今义: 因其固然 古义:_ 今义: 5.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足之所履 以无厚入有间 吾见其难为 6.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视为止,行为迟 7.句子翻译 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五、归纳总结 1主旨归纳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 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生之道。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 就

7、必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才能游刃有余,不受损伤,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2. 写法赏析 (1)运用多种手法,层层推进。庄子把庖丁解牛的经历分三个阶段去写,“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把解牛技术逐层提升,“进乎技矣,进入更高层次的道。善用比喻:庄子以庖丁解牛比喻养生之道。庖丁解牛,虽然游刃有余,但每当解牛之时,总是小心翼翼。解完牛,虽然踌躇满志,但不得意忘形,锋芒毕露,而是“善刀而藏之”。心理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也是“养生之道。善用对比:用庖丁解牛前后之技术作对比。初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

8、及十九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从“有形至“无形”,说明解牛之至高境界。 (2)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文章开头的解牛场面,使人可感、可见、可闻;庖丁论“道,两次对比,解牛三个阶段,都是以生动具体的叙述吸引读者;良庖、族庖对比,也是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尤其讲到攻克难关时,写庖丁的心理、目光、动作、成功后的喜悦,有声有色,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六、素材与运用 01顺应规律 所谓“顺水推舟不费力”,顺应水流的方向推舟就很容易。顺应事物规律,便能游刃有余。庖丁“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解牛本来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对庖丁而

9、言毫不费力,因为他完全掌握了解牛的规律,了解牛各个筋骨交错、筋肉相连之处,然后避开坚韧的地方,这使得他几年都不用换刀,刀口如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像庖丁一样,顺应事物的规律,避开锋芒,因势利导,便会游刃有余。 02坚持和积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所谓日积月累,方能熟能生巧。“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的解牛技艺,从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再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一步步提升的过程并非轻易,而是庖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所换来的回报。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放眼当下,我们作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有这样坚持不懈

10、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放弃,在坚持中获得智慧,最终方能想庖丁一样游刃有余。 03专注与热爱 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爱你的工作,你在工作中自然会受到奖励。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之时,已达到“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境界;解牛完毕后收藏其刀,踌躇满志。若不是有着高超的解牛技巧,若不是庖丁对这份工作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他怎能达到如此纯熟之境界?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成自己的爱好,把工作的过程变成一个享受的过程,既愉快了自己,又能将工作做的更出色。 04工匠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星空,虽是月朗星稀,但也不乏“匠星闪烁。庄子笔下的解牛神厨庖丁、承蜩高手佝偻者、斫轮大师轮扁,列子笔下的善射者纪昌,欧阳修笔下

11、的卖油翁等,不一而足,无不彰显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仅从“庖丁解牛”便可窥得一斑。 第一,工匠精神讲求的是悟道。正如庖丁所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的追求并不止于技术,而是要有所超越,通达于“道”。工匠中的得道者常常能够做到“正德、利用、厚生。“正德”合于道,“利用善于用,“厚生”惠于民。 合于道就是与自然相合、与天工同化,能够顺着事物自身就有的机理将其发挥到极致。善于用就是用好一切可用的东西,跨界融合,将不同功用的物件聚合到一起产生集成效用。惠于民就是让人在其中更多地受益。 第二,工匠精神讲求的是精进和专注。精进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庖丁刚开始解牛的时候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分别,“

12、所见无非牛者,对细节尚无感觉。“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主要心思放到细节之上,以至于闭上眼睛也能知道牛的筋脉骨骼在哪里。 而“专注需要会万物于一己,心无旁骛,用心一也。除了专注的对象,一切皆“忘”。庖丁从“所见无非牛者到“官知止而神欲行”无不展现专注之意。世间的荣衰宠辱已不在心中,外界的扰乱也不能起作用,这样才可能有所作为。 第三,工匠精神讲求的是自尊。庖丁表演解牛绝技之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从解牛中获得的满足感溢于言表。庖丁在文惠君面前挥洒自如,轮扁在桓公面前说理论道,卖油翁在射箭高手康肃公、陈尧咨面前从容献技无不以我为尊,充满自信。 05通达权变 庖丁解牛远非熟能生巧这

13、么简单。庖丁知道,脉络相连、筋肉聚集的地方往往不易下刀,相反,只要顺着牛的骨节的空隙,便可轻易走刀。“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瓤乎!”事实上,变通的智慧、妥协的智慧并不等同于屈服于现实、奴颜婢膝,更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无所作为。 正如滔滔江水遇水中汀渚,分流而汇;遇巍峨高山,盘绕而行。变通、妥协的智慧在于能如庖丁解牛般,暂时避开筋骨交错之处,于现实的客观条件的框架内部“运力,不改初心,最终于现实的枷锁中将难题豁然而解。 庖丁解牛 答案 四、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庖丁为(给)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接触),肩之所倚(倚靠),足之所履(踩),膝之所踦(抵住),砉然向(同“响”)然,奏(进)刀騞然,莫不中(合乎)音。合(合乎)于桑林之舞,乃(又)中(合乎)经首之会(节奏)。 文惠君曰:“嘻,善(好)哉!技盖(同“盍,何、怎么)至此乎?” 庖丁释(放下)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天道,自然的规律)也,进(超过)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完整的)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用)神遇(接触)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精神活动)行。依乎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