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726156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各位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步入大学, 成为一名大学生了 。想必大 家都有很多的感慨,和想法,(谁能说说自己的想法?)有惊喜也有失落,7年前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如此。但不管怎么样既来之则安之,以后大家要 独立的安排自己的人生了,这是大家迈出人生起点的第一步。以后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门课。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孙乃龙。硕士毕业,学的是哲学。其他的诸如:身高、体重什么的想必不用多说了吧。介绍完了,咱们说一下上课的规则吧,这与大家探讨,有意见可以提出来。1, 手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平等精神。开震动,外面接电话。2, 有事不用举手,自己出去自由精神。尽量少干涉别人。

2、3, 建议:上课时间:反对的请举手。言归正传:说一下我们这们课,这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有很多同学可能觉得很没意思,但是安排了就有他的道理, 就象黑格尔说的“存在的既是合理的”。正如教材上说的“是帮助同学们树立”也就升是说为大家将来能在人生道路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具有指导作用, 至于法律基础的作用就更不用多说了。另外,功利一点来 讲,这必修课必须及格否则大家毕不了业。 我们说一下课程的结构与安排:共8章,30节。这节课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这门课的内涵。“思想”什么是思想?(提问)解释:1,概念:思想-念头;想法;思量。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特征是-思想具有明显

3、的阶级性,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思想,是指作为心智活动的产物,潜在或已经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东西,譬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想法或者概念。 说明: 那些潜在的东西,是指我们需要心智活动才能获得的。已经存在于心中的东西,可以通过静心逐渐显现。 这些由心智活动产生出来的东西不是物质,所以它可以不依赖物质而存在。 2,等级: 3,“思想思想着思想本身”是什么意思?(提问)“道德”什么意思?(提问)解释:在古代“道”和“德”是两个概念。“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规则。人们认识了“道”,内得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的荀子。他在劝学篇中说:“故学至乎

4、礼而至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如果一切能按“礼”的规定去做,就是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在西方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源于古希腊语mores指风俗folkways习惯customs,也有规则和规范的意思。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思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大学生人有思想的人关于“人”:进化论:达尔文,猿古非洲人尼安哥特人智人现代人。 艺术与思想神 话:灵魂跌落。 普落米修斯 圣经上帝第七日造人。共同特征:“思想”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征。(依据上面思想等级

5、)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本课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道德素质:指人们从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出发,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 法律素质:指人们认识上行为上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质和能力。 我们把“思修”可分为三部分:1,一至三章思想教育,主要指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社会主义

6、的思想教育它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四章及五六章的部内容,主要是道德观教育。 3,五六章部分内容和七八章,主要是法律教育。 绪论 适应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珍惜大学美好时光,明确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他们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知荣明耻,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意义;坚持“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及手段:利用多

7、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实验性参与讨论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绪论共分四节。第一节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节依据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当代大学生成材目标和应有的形象。 第三节主要论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第四节论述了学习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认识人生新阶段积极适应新环境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在这个转折时期,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能否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四年的顺利成长。这是同学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8、。如果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成才就无从谈起。 有人说,大学生活有什么不能适应的? 未必。 别林斯基说:“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青年时代要比其他任何时代更能接受高尚的和美好的东西。谁能把青春保持到老,不让自己的心灵冷却、变硬、僵化,谁就是幸福的人。” 青春年华是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这是每一个走进青春年华的人应获取和体味的幸福。但毕竟韶华易逝,在人生这短暂、辉煌和珍贵的历程中,你要珍惜,你要努力,你要投入,你的收获会很大、很大,值得记忆、留恋的东西会很多、很多。人生虽不能完美,大学生活虽会有遗憾,但如果这些遗憾是因为自身的任性、疯狂和放浪造成的,那留下的只有“如果让我重新开始”的期盼了

9、。 追求快乐与幸福乃人之常情,但是没有人生目标的快乐,就像阳光下的肥皂泡,虽然美丽,却是昙花一现。而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虽然充满艰难和苦痛,却快乐如饮甘醇。许多人只知道享受快乐,以为快乐信手拈来,却不知道快乐是备斗之后的收获。快乐需要成本,幸福来自辛劳。为了将来“不再背负遗憾生活”,努力请从今日起。 但是,不少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感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是客观存在的。可能会有如下一些表现: 失望感。进大学前,许多同学对大学了解甚少,往往凭着想象,把大学描绘得过于理想化,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高的期望。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完善、不如人意的地方,与期望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感到困惑、

10、迷惘,继而产生失望、情绪消极低落。 比如:有一位北大数学系的学生汪辉,他原来想象中的北大,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学生关系非常融洽,老师非常好。甚至认为两个人住一个房间,宿舍全天供应热水,就像天堂一样。后来发现不是这样,感到特别失望。 自卑感。不少同学过去是学习尖子,老师称赞,家长夸奖,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不少人在学习上的优势将会削弱甚至消失,面临学习成绩的重新排列组合的局面。过去可能是“鹤立鸡群”,现在成了平凡之辈,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容易导致自卑感。这种地位的变化和心理落差产生了自我评价失调。 孤独感。中学时代(忙于高考)人际关系的好坏好象不是太重要,不大注重与人

11、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进入大学后,同学们首先面临的是重新确立新的人际关系,重新结识他人,要与来自不同地区,性格习惯各不相同的同学朝夕相处,因此同学们从不相识到相识需要一个过程,彼此理解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由于没有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有的同学总是期望别人理解自己,自己又不善于理解别人。有的同学思维方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与同学难以沟通。有的同学因缺乏交往经验不会交往;有的同学因性格内向、孤僻不会交往,造成与同学难以沟通,感到孤独压抑,甚至发生矛盾和冲突。 空虚感。过去同学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行动有方向,每天感到很充实。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极易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松懈感,一下子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失去

12、了方向,心理上出现了无目的状态,感到无所事事,不知干什么。有的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常常抱怨、后悔、气馁,出现消极情绪;(结合事例)有的同学没有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同中学相比)好像失去了手杖,没有了依靠,不知所措。于是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打扑克、看小说等,明知不该如此,却又控制不住。 被动感。由于对学校环境、规则、运作缺乏了解,有的同学还是用过去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大学生活,因而显得处处被动。例如,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有的人直到上课铃响后还未找到教室;有的同学早上起不了床,因为过去都是父母提醒;有的同学不能安排好日常开支与消费,以至于常为生活费倍添烦恼。过去凡事都有班主任安排好,现在什

13、么都要靠自己,感到很不习惯。 总之,环境的改变容易使人产生各种各样心理,有些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生活不适应、想家等)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调适自己的心理,主动地去适应这种环境,而不是抱怨,更不是逃避。对大学新生的同学而言,要适应大学生活,首先要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 (一) 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能使大学生接触到广博的知识,培养必要的专业技能。这里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的摇篮。 大学的灵魂: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操守,建设精神文明。 大学是无条件追求真理的地方。 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发生

14、了哪些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学主要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属于必修之外,各专业都开设选修课,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修相关课程,自由支配学习的时间增多,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加强。例如:课程的选择,阅读内容的选择,课外讲座、学术报告的选择;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熟悉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索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必备的学习技能;学习方式相对中学而言有更多的不同,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学习,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没有老师无所不在的监督,没有家长每时每刻的检查,也不会有密集的考试,因此更需要同学们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