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传统节日民族风俗随堂测验.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72499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识判断-传统节日民族风俗随堂测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识判断-传统节日民族风俗随堂测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常识判断-传统节日民族风俗随堂测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常识判断-传统节日民族风俗随堂测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识判断-传统节日民族风俗随堂测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识判断-传统节日民族风俗随堂测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识判断-传统节日民族风俗随堂测验随堂演练1.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有吃月饼的,月饼象征着( )。A.圆满 B.团圆 C.善始善终D.家庭幸福2.描写过年习俗的古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新桃”指的是( )。A.新鲜的桃子 B.桃色的新衣C.桃木制作的新门神 D.绘有寿桃的新年画3.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A.屈原B.伍子胥C.范蠡D.介子推4.下列哪项中的民俗均与端午节有关?( )A.剪窗花、踏青、燃放灯火、放风筝 B.饮菊花酒、赏月、插

2、茱萸、猜灯谜C.赏菊花、放孔明灯、插柳、贴春联D.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5.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有很多民俗活动。下列不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是( )A.祭祖 B.植树 C.登高 D.踏青6.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7.下列关于“元宵节”的别称不正确的是( )。A.元夕节 B.上元节 C.正月半 D.中元节8.“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吴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这首诗中包含我

3、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是( )。A.元宵节 B.七夕节 C.重阳节 D.春节9.下列依次与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有关的是( )A.酥油茶、馓子、青稞酒、馕、萨其马B.马头琴、冬不拉、铜钦、葫芦丝、芦笙C.那达慕大会、开斋节、雪顿节、古尔邦节、泼水节D.嘎达梅林、穆斯林的葬礼、格萨尔王传、阿凡提的故事、刘三姐。10.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A.东北、西北、西南多少数民族 B.东南、中南、华东多汉族C.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交错杂居 D.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悉尼被誉为“音乐之都”B. 我国,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C.“骑在羊背

4、上的国家”是指澳大利亚D. 景德镇被誉为“瓷都”答案解析1.【解析】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因此,ACD项错误,本题选择B项。2.【解析】古人在辞旧迎新之日,常用画有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神荼、郁垒)的桃木板挂在大门旁,用以驱鬼辟邪,称作“桃符”。故“新桃”指的是用桃木制作的新门神。答案选C。3.【解析】“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

5、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姓介名推,又称介之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介之推与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19年,子推护驾跟随,曾割股肉供重耳充饥。重耳归国继位,即晋文公。封赏功臣之时,独忘介子推。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4.【解析】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民俗包括: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驱五毒、滚吃鸡鸭鹅蛋、饮雄黄酒等,主要与纪念屈原和端午节气的气候变化有关。A选项:剪窗花是春节习俗,踏青、放风筝是清明习俗,燃放灯火是元宵习俗;B选项:饮菊花酒、佩茱萸是重阳节习俗,赏月是中秋节习俗,猜灯谜是元宵节习俗;C选项:赏菊花是重阳节习俗,放孔明灯是元宵习俗,插柳是清明节习俗,贴春联是春节习俗。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5.【解析】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所以A选项说法正确。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所以,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B选项说法

7、正确。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所以D选项说法正确。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C。6.【解析】元宵赏灯习俗源远流长。西汉武帝时,曾于上元之夜在宫中通宵张灯祭祀太一神、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东汉明帝时,也曾令宫廷、寺院在正月十五这天挂灯,以表示对佛的敬意,所以A项正确;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并不是纪念先皇,B项错误;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

8、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的搜查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C项正确;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D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7.【解析】A项,元夕节,古时候,元宵节又名元夕节。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B项上元节,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9、。C项,正月半也为“元宵节”的别称。D项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因此答案为D项。 8.【解析】本诗出自明人王灿所作客中九日,九九重阳,指寄寓他乡过重阳节。而古人过重阳,有登高、赏菊的风俗。从诗作“登高”

10、、“黄花”(即菊花)便知本诗包含的是重阳节。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9.【解析】酥油茶是藏族的传统食品,而不是蒙古族的,萨其马是满族的传统食品,而非壮族,A选项错误。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不是回族,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不是维吾尔族,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不是壮族,B选项错误。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而不是壮族,C选项错误。嘎达梅林、穆斯林的葬礼、格萨尔王传、阿凡提的故事、刘三姐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的艺术文学作品,D选项正确。所以选择D选项。10.【解析】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

11、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汉族集中地区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也多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现在全国几乎没有一个市、县的居民是由单一民族组成的。这种特点,对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的制定有深远的影响。故选D。11.【解析】A选项错误: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是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而不是悉尼。B选项正确: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无论何种活动或者食物,都离不开马,马是蒙古族不可缺少的朋友。C选项正确:澳大利亚草原辽阔,牧场广布,农牧业发达(羊比人多,羊毛产量世界第一),自然资源丰富,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和“手持麦穗的国家”之称。D选项正确: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的称号。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