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718729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魏救赵》教学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版课标实验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围魏救赵教学设计四川省邻水县鼎屏镇第二小学 包梅芳教材教学简析:围魏救赵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孙膑因势利导,避实就虚,一方面派兵佯攻襄陵,一方面直逼魏国都城大梁,并在桂陵设下埋伏以逸待劳,最后打败魏军,解救了赵国。故事分四个部分:赵国被围,向齐求救。田、孙商议,直取大梁。佯攻襄陵,围魏救赵。孙膑设伏,齐军大胜。故事赞扬了孙膑足智多谋,善于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自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3、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过程与方法:1、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2、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教学难点: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老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中

3、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 “三十六计”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十六种计谋中,你知道哪几种呢?(生回答。)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计围魏救赵。(板书课题)2、全班齐读课题,读后质疑。(是谁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结合学生平时课外阅读情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二、 出示学习目标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第一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注上记号,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3分钟2、学生自学。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1)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诵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2) 词语: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丢盔齐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3) 分小组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4) 识字与写字教学;(5) 理解课文中的部分词语。(6)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培

5、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第二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 )( )孙膑投状、齐军大胜。时间:6分钟。2、生自学。3、请学生汇报自学情况(1)生回答,并指名起止段落。(2)师归纳,总结 师:了解了围魏救赵的经过,我相信同学一定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于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文章内涵打下基础。五、当堂训练:1、看大屏幕,读生字词语。2、听写字词。设计意图:本环节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做到堂堂清。六、回顾学习目标,教师总结。

6、七、课后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围魏救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体会魏军前后变化。(第一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1、2和13、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齐国为什么要救赵?结果如何? 魏国军队前后有什么变化?在文中找出前后描写魏军的句子,用“”勾画出来,读一读 。学习方法:读思画悟时间:3分钟。2、学生自读自悟,批注。3

7、、反馈、交流自学成果。齐国为什么要救赵?结果如何?魏国军队开始怎么样?出示句子: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引导理解: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反映了魏国强大的兵力。指导朗读,读出魏军的强大。魏军后来被打得怎样?出示句子: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引导理解:“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写出了魏军大败时的惨状,反映了“围魏救赵”的成功。过渡:是谁把一个强大的魏军打得溃不成军的呢?(孙膑)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书边批注边思考,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读书习惯。本环节通过魏军

8、前后的对比,为后面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做铺垫。(二)品读课文3-8自然段,感悟孙膑计策的绝妙。(第二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3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面对强大的魏军,孙膑想出了一个什么计谋?从孙膑的计谋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学习方法:读思画悟时间:3分钟。2、学生自读自悟,批注。3、反馈、交流自学成果。、分角色朗读田、孙的对话。引导回答:面对强大的魏国,孙膑想出了一个什么计谋?出示句子: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

9、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从孙膑的这番话中,你了解了他的哪些作战策略?(一是乘虚而入、直取大梁;二是中途设伏、以逸待劳。)从孙膑的分析中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过渡: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孙膑在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提出了“乘虚而入、直取大梁”的计谋。那么,他的计谋是如何实施的呢?设计意图: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并逐句分析,以体会句子的意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三)细读课文912自然段,感悟孙膑布局的周密。(第三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指导三:默读课文

10、9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孙膑是怎么安排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并和同桌讨论讨论。学习方法:读思画议时间:4分钟。2、学生自读自悟,批注。3、反馈、交流自学成果。齐读912自然段。引导回答:孙膑是怎样安排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佯攻襄陵、直逼大梁)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得意、惊慌失措、人心惶惶、士气大落)所以,当魏军进入伏击圈时,齐军一齐杀出。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齐军大获全胜。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

11、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逐渐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四、回顾全文,讲述故事。1、再读课文。2、抽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述,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语言,会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五、当堂训练:1、填空: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 )( )孙膑设伏,齐军大胜。2、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请说一说。六、升华、拓展: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历史上像孙膑这样足智多谋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诸葛亮、蔺相如、田单、项羽、管仲同学们课外多搜集与这些人物有关的故事来读一读。附:板书设计 30、围魏救赵 孙膑赵国被围 向齐求救 善于分析田、孙商议 乘虚而入 因势利导佯攻襄陵 直逼大梁 足智多谋孙膑设伏 齐军大胜整体设计意图:围魏救赵是一篇精读课文,设计时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老师在整堂课中只是起到主导、点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促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阅读体验。 5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