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语文测试卷(20054).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716563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语文测试卷(2005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5年语文测试卷(2005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5年语文测试卷(2005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5年语文测试卷(2005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5年语文测试卷(2005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语文测试卷(2005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语文测试卷(20054).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2005年语文测试卷(20054)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 积累运用(30分)1、 注音写字(4分)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谷突w ,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mng 绵连。蓝色的天幕下,山腰巷翠的林海与山din 紫红色的山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xi 的大自然的图画。(巍巍中山陵) 2、诗海拾贝(8分)(1) ,欲上青天揽明月。 (2)云横秦岭家何在, 。(3) ,便引诗情到碧宵。 (4)散入珠帘湿罗幕, 。(5) ,将登太行雪满山。 (6)怀旧空吟闻笛赋, 。(7) ,各领风骚数百年。 (8)俄顷风定云墨色, 。3、精典回放

2、(4) 朝花夕拾中多篇提到长妈妈其人,试分析她的形象特点: 4、仿写赠言(2)分致老师:妙笔生辉作文本上洒心血;忠诚可鉴心灵深处勤耕耘。致同学: ; 。5、百花联珠(4分)随心所欲欲擒故纵纵虎归山山 6、语病诊室(4分)没有比长途旅行更令人兴奋的了,也没有比长途旅行更容易使人感到有趣的了,人生,就是一淌长途旅行。它意味着奇遇,巧合,寻常的机缘,意味着种种打破生活常规的偶然性与可能性。然而一般的规律是,随着旅程的延续,兴奋递增,无聊递减。7、 探究王国(4分)请写出下列小故事中隐含的大道理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框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您都卖些什么?”

3、妇人兴奋地问道。“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受快乐、智慧以及坚强。现在就可以提货吗?”天使含笑着说:“孩子,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大道理: 二、 阅读欣赏(60分)(一)自然的启示(黄德揆)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明,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所有这些,地球上其他动物均望尘莫及。不过,和大自然相比,人类所取得的成绩又微不足道了。因为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造化弄人,学无止境。下面列举的事例,将加深我们对大自然的理解,有利于我们与大自然建立更和谐的关

4、系。就地取材,巧夺“人”工提起海螺、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着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出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数显微镜透视下,可看见鲍鱼的外壳由一层一层的组织黏合而成,还可看见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毫米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砂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软体动物掌握了变简单为神奇的技术,将信手拈来的碳酸钙建造成硬度提高了10多倍的外壳。人类要是用相同的碳酸钙原料制成像鲍鱼外壳那样

5、坚硬的复合陶瓷,除了在原料磨碎、成型、烘烤过程中消耗大量人力和能源外,在硬度、韧性和自我修复功能等方面,仍然自叹弗如。光能利用,高人一筹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是众多海洋微生物中普通的一员,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我们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若是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所以,科学家认为,它们才是海洋的真正统治者。令科学家感叹的何止这些!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利用机制,它们就像飘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变为养分。别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每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

6、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固定了海洋中23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地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就是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太多了吗I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便可以以这些小生命榜样,找到更简单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到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8、大自然是如此高明,常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请概述文中人类借大自然的启示为已所用进行创造的例子。(4分)(1) (2) 9、文章开头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它揭示了什么道理?(3分) 10、文尾提到我们人类还未揭

7、示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秘密,依你的猜测,文中的秘密可能是什么?(3分) 11、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再举一例来说明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启示。(3分) 12、请用文中划线成语中的5个,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一种体现大自然高明的现象。(4分) (二)山的呼唤(琼瑶)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人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

8、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作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

9、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于是,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器,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人云,松树伸展着枝桠,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

10、,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 13、“那山”具体指什么?(3分) 14、概述、两段描述的主要内容。(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