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冻疮及其形成原因.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716158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冻疮及其形成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预防冻疮及其形成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预防冻疮及其形成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预防冻疮及其形成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预防冻疮及其形成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冻疮及其形成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冻疮及其形成原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传防治冻疮九法方法一:用热萝卜块放在冻疮上面揉,三次就应该可以好了。方法二:茄辣蒜洗法:取干茄子梗茎100克,辣椒茎60克(缺时可用干辣椒30克),大蒜一把(约150克),共煎水趁热浸泡患处,每日1次,连用三次。方法三:苹果去皮捣碎熬膏,加入少许樟脑粉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止痛止痒。 方法四:辣椒面撒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患处;或辣椒5个,加入白酒100克浸泡1夜,用此酒搽涂患处,每日2-3次;或干辣椒25克,水煎,趁热洗患处15分钟,可消肿止痒。 方法五:葱须(根)、茄根各100克,煎水洗患处,每日1-2次,数次见效。 方法六:鲜橘皮3-4个,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水凉后

2、再加热,连泡2-4次即愈。 方法七:山楂120克,加水2500毫升,煎30分钟去渣,趁热洗患处,每日1次,一般3次可治愈。方法八:风油精 患处常规消毒后,取风油精适量涂搽,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有发热感。每天3次,连用710天。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但冻疮破溃者不宜。冬季来到时,每天取风油精少许外搽患处,可预防冻疮。方法九:云南白药 对早期红斑型冻疮,可取云南白药酊,用药棉蘸少许搽患处。每天34次,连用714天。对未破溃的冻疮,可取云南白药适量与黄酒适量敷患处;若已破溃者,可将白药粉撒于破溃处,消毒纱布包扎,次日便可结痂,7天内可愈。若冬至后每天取云南白药酊外搽易生冻疮处,可预

3、防冻疮。冻疮发生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许多人一旦患冻疮后,每年一到冬季就复发。冻疮以幼儿、小学生最多见。手足、耳廓部位最易发生。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迁延不愈者有硬结。重冻疮可遗留疤痕,对冷过敏。 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长时间生活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易患本病。 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此外,植物神经功

4、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 预防冻疮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干燥、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易受冻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以保护皮肤。未破溃的冻疮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间用辣椒煎水局部烫洗,有一定效果。已成溃疡时应用5硼酸软膏、红霉毒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猪油30蜂蜜70)等涂搽并包扎。同时内服末梢血管扩张剂如烟酸。中医治则为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方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 冻疮治愈的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和温冷作业,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易复发。较好的治疗方法有: (1)坚

5、持用40水温浸患处。 (2)硫酸新霉素霜剂或呋喃西林霜剂外用,有效率达8595。 预防冻疮复发的主要措施有: (1)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湿,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 (2)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汗脚者不宜穿胶鞋,并用止脚汗粉。 冻疮的注意事项及防治验方: 对于此病要防患于未然,应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并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尽早戴手套,鞋袜要温暖宽松,以保持手足干燥。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平时应经常自己按摩手足用耳廓,促进手足血液循环,每年复发冻疮的患者可在入冬前用紫外线照射以往患冻疮的部位以起到预防作用。患冻疮之

6、后,宜及时尽早地治疗。市售冻疮膏、貂油防冻治裂膏都有一定的疗效。另外,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冻疮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冻疮的良方,现介绍验方如下: (1)用蜂蜜或植物油调拦烧焦的柿子皮外敷。 (2)茄根、大葱、辣椒煎液熏洗患处。 (3)桂枝50克、紫苏50克煎水浸泡。 (4)新鲜桔皮34个,生姜300克加水2千毫升,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浸泡并用药渣盖过患外。 (5)取夹竹桃叶50克加水500毫升,煎水浸泡患处,注意有溃疡时禁用此方。 (6)山楂去核捣烂,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3天,对于复发性冻疮有很好的疗效,注意有溃疡时禁用。 (7)桂附煎:桂枝20克,红花20克、附

7、子20克、荆芥20克、紫苏叶20克,加水3千毫升煎液浸泡患处,并用药渣揉搓患部。 (8)甘遂、甘草各9克、加水2千毫升,煎液熏洗患处。 (9)用老丝瓜烧成炭研为细末,用猪油调匀后涂患处。 (10)红灵酒:当归60克、红花30克、川椒30克,樟脑15克、肉桂60克,细辛15克、干姜30克,加95酒精100毫升,浸泡7天后,外涂患部。 (11)二乌茴香酒:川乌30克、草乌30克、小茴香30克、樟脑30克、红花20克、桂枝15克,酒精浸泡一周,以药酒揉搓局部。 (12)紫云膏:紫草30克、当归30克、胡麻油1千毫升,黄蜡250克,共制为膏,外敷冻疮引起的溃疡面。 (13)樟脑25克、海螵蛸10克、凡

8、士林150克调成膏状,外敷溃疡疮面。对于顽固型冻疮可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处方:党参9克、黄芪15克、附子6克(先煎)桂枝9克、当归9克、丹参9克、陈皮6克、患部寒凉显著者加干姜6克,炙甘草6克;血瘀证显著者加桃仁红花各9克。 (14)甘草芫花水:甘草、芫花各15克;制作方法:上药用水1000毫升,煎数沸,取汁;用法:末溃者趁热洗溃,已溃者于洗后用黄连水纱条换药;功效:消肿止痛、用于冻疮,对度冻伤效果亦佳。冻疮病因症状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损害初为局限性蚕豆或指

9、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远端,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廓等处多见。自觉局部有胀痛感,瘙痒,遇热后更甚,溃烂后疼痛。遭受寒冷侵袭,受冻皮肤出现苍白、红肿、紫斑、灼痒、麻木、皮肤水疱、溃烂。这些症状可延续1-2个月直至天气转暖方痊愈,一些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中医认为,冻疮是由于暴露部位御寒不够、寒邪侵犯、气血运行凝滞引起。此外,还与患者体质较差不耐寒冷及少动久坐、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潮湿可以加速体表散热,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发生冻疮。自疗注意事项(1)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速气血运行,以利疮面修复。也可预防冻疮新发。(2) 寒冷

10、季节注意防寒保暖。(3) 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4) 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洗澡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6) 每年发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进行几次外擦药物自疗有条件的加做红外线理疗则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内外治疗。自治疗法1、 验方自疗法(1) 桂枝6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生姜3片、红枣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2) 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吴茱萸3克、生姜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3) 紫皮蒜适量,入冬前将蒜捣烂

11、,擦在常患冻疮处,每日1次,连擦5-7天,如皮肤起泡,可暂停用。本方适用于冻疮的预防。(4) 生姜25克、白萝卜1个、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药一同水煎,趁热洗过,连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适用于冻疮未溃时的治疗。(5) 生姜的自然汁,熬膏涂之。此法对于手、足冻疮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时时漱吐,还可治疗口疮。2、 饮食自疗方(1) 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当归30克、煮食。(2) 生姜、当归、红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毫升,每日2-3次。(3) 山楂15克、当归15克、红枣10克、煮食。3、 外治自疗法(1

12、) 伤湿止痛膏、紫归治裂膏外贴患处。(2) 皮硝煎水外洗患处。(3) 红霜茄子秸连根拔起洗净。煎汤泡洗患处约半小时左右,每日2次。(4) 姜汁或辣椒水外擦患处。(5) 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后外擦患处。(6) 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患处,3天后更换。以上疗法适合未溃者。(7) 云南白药撒于冻疮溃烂处并包扎。(8) 螳螂子(即桑螵蛸)切开,取其中黄汁涂破溃处,每日1次。(9) 用马勃一块外敷溃处,每日更换。4、 夏季伏天外治自疗法(1) 大蒜头捣烂涂擦老疤处,每日1次,连续1周。(2) 鲜芝麻叶捣烂涂擦易患处,1小时后洗净,每日多次。避免误诊受冻后,不宜用热水温暖,或用火烘

13、烤,否则冻处会溃烂。受冻后皮肤瘙搔,不能用手抓搔,否则易使表皮破烂感染。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前就应开始预防。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

14、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体育锻炼法 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摄氏度的水和一盆45摄氏度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乾地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服、擦药物法 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克,日3次,钙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

15、,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也可取中药三七、红花、赤芍、鸡血藤等各适量,水煎取液,局部擦洗。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若能在夏季提前预防,冬季就可免却冻疮之苦,现介绍几则冻疮夏治方,供选用。1. 鲜芝麻叶适量,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续1周。2. 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3. 红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4. 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1周。上述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