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农村中学中开展剪纸教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71539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在农村中学中开展剪纸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怎样在农村中学中开展剪纸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怎样在农村中学中开展剪纸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怎样在农村中学中开展剪纸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怎样在农村中学中开展剪纸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在农村中学中开展剪纸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在农村中学中开展剪纸教学.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刀味与纸感:每一种艺术由于工具和性能的不同,从而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的风格,如中国画注重笔墨,西洋油画强调色块,木刻则讲究黑白,剪纸就要讲究刀味和纸感了,一幅优秀的剪纸应该用剪纸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 玲拢剔透:剪纸艺术语言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塑造、这除了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主要是要求剪纸具有“透光”的实用需要。尤其是“窗花”更要求如此,否则,一幅黑团团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把室外的光线全给挡住了,既不透光,也不美观。 强调装饰:一幅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味,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美观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协调等都是形成装饰风格的重要因素。另外由

2、于工具和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锯齿纹”等)也是促成其装饰特点的重要因素。 变形夸张: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造型夸张和兼顾影廓的优美,任何物象都存在着一些美和丑的地方,艺术夸张的目的就是强化突出美的因素,缩小和简化丑的因素,经过夸张处理后的画面会使人赏心悦目。怎样在农村中学中开展剪纸教学一、 剪纸现状中国剪纸具有悠久历史。剪纸伴随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宗教、文化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变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民俗文化造型表现艺术。剪纸是我们伟大民族灿烂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之一。剪纸是最能体现人们心灵手巧的艺术,所以陕西民

3、谣中唱的:“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剪纸的使用已经较少了,而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古老的艺术太“土”,不如网游来的刺激,不如动漫来的新潮。但是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孩子们就可以剪出自己喜欢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构图上自由多变,不受时间、空间关系的限制,这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艺术所不能比拟的。我从2009年开始尝试在中学中开展剪纸教学。二、 剪纸教学在农村中学中开展的可行性1、 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我的家乡是胶州市,胶州剪纸远近闻名,2010年胶州被评为“剪纸之乡”,更处胶州市三里河文化的发源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使胶州传统剪纸大放光彩,

4、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乡土文化艺术的挖掘,在课堂中安排系统的剪纸艺术教学,融入民族特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对学生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和热爱华夏文明具有深远影响。2、 广泛的群众基础三、 简单的工具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孩子们就可以剪出自己喜欢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构图上自由多变,不受时间、空间关系的限制,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学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陶冶心灵,使学生从小了解民间传统艺术,培养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教学实践证明,剪纸教学由于制作材料、工具

5、极其普通,制作方法方便简单,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在我们这种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学校,他们的家庭条件有限,但纸和剪刀是每个家庭都能为孩子准备的最简单的美术用具,它既不会给农民工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又能保证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开始将剪纸教学作为我教学的重点四、 风格独特的审美情趣剪纸技艺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艺的继承和转换,同时更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面是民族道德、文化、观念和情感的传承和发展。 剪纸简捷明快的特性,夸张的表现了事物的整体特征,强调主观意象造型为出发点,不强调光影的素描效果,也不强调如实反映事物的客观色彩、客观原形对物体的三维概念、比例概念、时空概念都

6、加以模糊处理。这种东方特有的意象民俗造型适合小学生不成熟的绘画能力、思维和学生好动的生理状态,新鲜事物的探索学习和不同平常的形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 开发实施方案 一、 深厚的文化根基剪纸为中国民间艺术之母,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市三里河文化的发源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特别是2010年胶州被评为剪纸之乡,胶州传统剪纸大放光彩,在教学中注重乡土文化艺术的挖掘,在课堂中安排系统的剪纸艺术教学,融入民族特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对学生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和热爱华夏文明具有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将剪纸引入到初中美术课堂,进行

7、系统地教学,让学生接触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了解剪纸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传承,并了解当代剪纸的南北派的差异和剪纸的艺术特征,掌握剪纸的创作技法,进行剪纸创作,是我们有责任去做的,也是学生有权利与义务去了解的内容。它对促进学生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和热爱华夏文明具有深远影响。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剪纸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不能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记录和记住它们的时候,就让它悄然离去,要保存、传承和发展这一民族文化遗产。邵德舜说,剪纸艺术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了,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后人。让剪纸走进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这一璀璨的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

8、下去,再现光芒。 四、剪纸创作活动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巧妙装饰常见日用品学生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累,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创作剪纸,例如,进行装饰纸杯的活动。平时学生己接触到各种图案花纹的纸杯,具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师与学生一起收集白色的、透明的、彩色的各种形状纸杯、,让学生运用剪纸的方法迸行装饰,每位学生非常感性趣都积极动手剪出了各种图案、花纹,如:纸杯娃娃、纸杯小鸡、小鸭、小兔、小猪、小狗,各类纸杯鱼、蝴蝶、蜜蜂、花等。用雷同的办法收集或制作纸盘、纸杯、纸鞋、帽、服装、围巾、雨伞等进行个性化装饰。2、充分利用各个节日开展剪纸创造活动学校的每一个

9、节日会给学生带来许多欢乐,每一次准备活动,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利用节日环境布置、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剪纸活动。如: 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了漂亮妈妈剪剪纸创作,活动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妈妈,活动时,教师提示学生剪出妈妈外形特征可运用夸张方法打扮妈妈;植树节让学生剪各种形状的树、树叶;六.一节,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表演服装、道具;国庆节剪贴国旗、剪窗花;元旦节举办教师学生剪纸作品展览 3、回归自然,共享自然资源剪贴四季大自然四季轮回,景象万千,我们的活动也体现季节的特色。春天,学生与老师、家人踏青归来,我们组织学生剪桃花、樱花、柳条、李花、梨花、菜花、蝌蚪、燕子、蝴

10、蝶;夏天,剪各种绿叶、樱桃、枇杷、瓜果、荷花、朱顶红、蜻蜓、鱼虾、青蛙;秋天,剪各种水果,描绘丰收的田野;冬天,剪雪花、窗花、剪出新年好气象。同时,带学生在校内、校外自然景区参观,剪看到的动植物。4、利用趣味性剪纸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进行趣味性剪纸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造力。剪纸不仅可以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外,还可以用它来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如窗花、拉花、吊饰等。剪出的人物、动物还可以制成有趣的皮影戏,川剧变脸来进行游戏。如,我们用棕叶剪出小船,并用各种色彩纸剪成图案进行装饰,以小组形式合作拼成一副赛龙舟作品;用彩色塑料袋将旧报纸包成园团,并用各种采纸剪成

11、图案进行装饰制作健康纸球;激发了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5、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生成的主题活动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创作激情,我们组织学生外出感受美的事物。如:让学生们创作剪剪蔬菜,我们带学生到郊外、菜市、菜园亲身感受和观察各种蔬菜美;剪风筝,就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风筝展,带学生到操场放风筝;剪树叶,我们带学生在大树下玩、检树叶、在自然的环境中边玩边进行剪制,在不同的树叶剪出适合纹样,同时运用诗歌、童话、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美好感情,鼓励、支持他们迸行大胆创作,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指导活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还让学生剪贴歌曲内容,如:歌曲小小船,教师问学

12、生:小小船象什么,请你把它剪出来。”学生们以剪代笔,月亮剪出来。同时老师进行引导我做在小小船上是什么姿势可把他剪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参加剪纸活动的兴趣。(关庙中心小学 张红)金凤区第一回民小学 陈燕秋 一、课题名称 :传统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开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问题的提出) 1、剪纸文化的基源。中国剪纸具有悠久历史,距今1500年前就有相当成形的剪纸。剪纸伴随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宗教、文化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变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民俗文化造型表现艺术。“求福增祥”是民间剪纸永恒性的表达主题,人们喜欢把理想、愿望、祝福、同寓意、象形、谐音等民间民俗内涵非常强的剪纸表达出来,

13、广泛运用陶器、贴花、刺绣花样、居室装饰、民俗节日等社会现象,尤其是运用于传统年节、婚礼、寿宴和丧葬礼俗等日常生活,表现形式非常多,反应了劳动人民的情感愿望以及审美态度,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剪纸技艺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艺的继承和转换,同时更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面是民族道德、文化、观念和情感的传承和发展。 剪纸简捷明快的特性,夸张的表现了事物的整体特征,强调主观意象造型为出发点,不强调光影的素描效果,也不强调如实反映事物的客观色彩、客观原形对物体的三维概念、比例概念、时空概念都加以模糊处理。这种东方特有的意象民俗造型适合小学生不成熟的绘画能力、思维和学生好动的生理状态,新鲜事物的探索学习和不同平常的形式

14、,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宁夏剪纸文化的状态。民间剪纸作为一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靠千千万万民间艺人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代代传承下来,宁夏历史上处于多民族融合地段,南北、东西文化交汇,以回乡风情、黄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宁夏剪纸艺术在中华剪纸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而今,和许多的民间文艺一样,随着工业现代化、乡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自发传承的宁夏剪纸这一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和流变。宁夏591万人口中,目前经常性地从事剪纸的仅有二三十人,而以剪纸养家糊口赖以生存的只有伏兆娥一人。剪纸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缩影。它的功用不仅是装饰,还能起到娱乐、教育、休闲等作用。 一些专家学者认

15、为,剪纸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不能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记录和记住它们的时候,就让它悄然离去,要保存、传承和发展这一民族文化遗产。邵德舜说,剪纸艺术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了,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后人。让剪纸走进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这一璀璨的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再现光芒。 3、课题研究的目的: 把传统剪纸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作为校本教材进行研究,让传统剪纸走进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剪纸文化,学习传统剪纸技艺,同时挖掘本土文化,影响周围更多的人,继承和发展,代代传承。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剪纸校本课程的研究较多,特别

16、是在北京、陕西、山西、浙江等省。目前在重庆也有零星的学校在开展剪纸研究,主要有江北钢锋小学,万盛南桐中心校,南岸珊瑚小学以及北碚的个别学校。纵观国内这些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点:要传承剪纸这项优秀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通常以传统剪纸艺术和美术学科的整合作为剪纸教育的理论起点;教学研究侧重于剪纸技能技法的实践研究。形成了以下共识: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因地制宜,将资源优势上升为校本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学生需要出发;剪纸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路径;剪纸特色教育学校的创建历程一般都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以剪纸兴趣小组为活动形式的初创阶段。二是以剪纸课程为教学形式的普及发展阶段。但是尚有以下不足:不少学校的研究把开发剪纸活动课程作为剪纸教育研究的起点和归宿,学生仅仅停留在剪纸技术的学习,这样的研究没有脱离学科本位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