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源于自然的神物.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70535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石——源于自然的神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钻石——源于自然的神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钻石——源于自然的神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钻石——源于自然的神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钻石——源于自然的神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石——源于自然的神物.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钻石,源于自然的神物,在古希腊被称为Adamas,意为不可征服,不可毁灭。由纯碳组成,钻石是摩氏硬度10级的唯一的矿物,是人类已知的最坚硬的瑰宝。早在亿万年前,它便已深埋于地下;经强力的碰撞与挤压之后,结晶成体;又跨越时空,被人类赋予恒久远的意味,从悠久的过去而来,走向更永远的未来。亚当斯密曾感慨:“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却如此低廉;而钻石一无所用却是天价之宝,纯属人类的奢侈。”诚如所言,钻石好运之石,财富之石,权力之石,爱情之石自古以来,便是人类追逐的梦。这一切皆源于它的坚硬、恒定与珍贵。与其说人类热爱钻石的璀璨与光芒,不如说执著于它的永恒,执著于一种永远无法释然的对恒久的渴求钻石原生态

2、:亿万年前,几百英尺的地下,在高热与挤压下,历经漫漫百万年之后,钻石(由碳(C)组成的单晶质体)渐渐成型;之后火山喷发,钻石随喷薄的岩浆涌到地表。岩浆冷却,形成蕴含钻矿的金伯利岩层;后经地壳的变迁与流水的冲刷,钻石出现于古河流形成的矿沙冲击层,最终在世间展现逼人心魄的美丽。“远离宇宙的沸腾与炽热,超强挤压,无可抗拒的撞击与爆炸,此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以喘息,动人之美于焉产生。”钻石默默地存在于地下,经过几近地球的三分之二的历史,直至4000年前,在印度的河流中被人类发现。无论相信与否,世间所能购到的最“年轻的”钻石也缘于遥远的古代,那时恐龙仍在地球上悠然生存。从形成之初,到被开采,时空跨度如此

3、之大,犹如在一个24小时的时钟表盘上,钻石诞生于凌晨的第一个小时,而被人类发现却是在子夜前的最后几秒钟。大约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将钻石引入欧洲。由于硬度极高,钻石最先只用于切割工具,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年的罗马。而在埃及、巴比伦与印度,钻石因其璀璨而成为人类的装饰之物。天然钻石极其珍贵稀有,也因此价值非凡。寻找钻石的过程异常艰辛。全世界的矿洞,只有不足百分之一的钻石被成功开采;而为获得一枚重1克拉、具有宝石特质的钻石,大约需要开采250吨钻矿,固中珍贵之处,不言而喻。现代采钻业源于19世纪晚期的南非,当今全球六大采钻场分别位于:博茨瓦纳,南非,安哥拉,纳米比亚,澳大利亚与赞比亚,

4、钻矿的产量达世界总产量的80%。大多数钻石来自原始的矿藏,而只有五分之一的钻石被制成首饰。钻石,纯洁、高贵、恒久,自古以来被人类赋予神奇的意味,而关于它的神秘传奇与浪漫联想更是多不胜数。古罗马人称它为天神的眼泪,随流星陨落。在梵文中,钻石一词即为雷电,意为钻石由闪电而生。直至今日,现代科学的发展才告知人们钻石并非自天而降,而是破土而出。在古老神秘的印度,钻石被嵌入雕塑的眼中,好比神之眼,见证人世间的兴衰起伏。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镶有钻石的戒指被视为神奇的护身符,拥有无上的魔力。柏拉图赋予钻石以生命,认为它们蕴藏着神的灵魂。古代巴比伦人认为,钻石为双子星座的第三面目,并视其为金牛座的第一象征

5、。佩戴钻石者好猎,技艺精湛,受人敬重。据传说,爱神丘彼特之箭的箭头是由钻石制成。而钻戒作为爱情的信物始于14世纪的奥地利,大公麦西米伦对钻石极为喜爱,并坚信它是勇敢、坚贞和爱情永恒的象征。在1477年他和法国玛利公主订亲时,曾差人给玛利公主带去一封信,内文称:订亲之日,公主须佩戴一枚镶有钻石的戒指。戴在无名指上的钻戒,相传与进入心脏的爱情的脉搏相连,具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能为相爱的人带来好运。自彼时起,这个皇家传统流入民间,成为人一生最充满仪式感时刻的里程碑。时至今日,钻石仍是永挚不渝的爱情象征。传说钻石可作医用,治疗麻风、瘟疫等疾病,同时钻石也可解毒,而自身亦是剧毒毒药。相传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凯

6、瑟琳皇后(Catherine De Madici)善妒,她将钻石碎屑撒入食物之中,以此除掉了自己的对手。每一颗钻石都有其动人之美,每一种美丽都是独一无二。大多数钻石是无色透明的,而红色、黄色、深蓝、黑色、棕色与紫罗兰色的钻石极为罕有。因为钻石的纯净与晶莹,古人视其为纯净的象征。一枚未加雕琢的钻石,就像一颗鹅卵石,丝毫不引人注目。在工匠的精心雕磨之下,禁锢于其中的美丽,如火焰般喷薄而出,吸聚光的菁华,又反射出光的辉煌。精湛的手艺往往源于几百年前,代代相传。切割和打磨可谓慢工细活,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在此过程中,钻石会平均损失大于50%的重量;而丝毫的差错,都会造成人为的“瑕疵”,从而损害钻石

7、的晶莹剔透。钻石的动人之美是钻石各种特质交互作用之后的复杂产物。一颗被称为美的钻石,以其特有的角度反射与折射光芒。工匠需要对钻石进行琢面,使光被直接反射的同时并能自由地折射。由此,钻石得以闪烁光芒与火彩。钻石美的释放,得益于工匠的直觉与灵感。钻石的塑造者是思想家,而不是科学家。经验丰富的专家衡量钻石时不仅从它的4C(cut、 color、 carat、 clarity切割、颜色、克拉、净度)标准出发,而且要考虑蕴含于钻石之中的渊源、美丽与光辉。对行家而言,4c只是基准,而钻石的真正美丽是历史的沉积与感性的灵动,是逼人心魄的撼动。当光照其上时,光芒如彩虹般四散开来,随着钻石的移动,犹如马赛克般相

8、拼的色彩不断变幻。这就是钻石的动人之美。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欣赏钻石的美,而买下一枚珍贵的钻石,那他所得到的只有拥有钻石的满足与自豪。这对钻石纯属是浪费与埋没。世上没有两颗相同的钻石,每一颗均独一无二。钻石价值在于拥有者对它的欣赏与挚爱。佩戴它,感受它,使人的灵性与钻石的美水乳交融,代代相传,延伸直至永远的未来。名钻传奇 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利南:它的发现极其偶然。1905年1月25日,南非(阿扎尼亚)的普列米尔矿山(亦称总理矿),一名经理偶尔看到矿场的地上半露出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他用小刀将它挖出来一看,是一块巨大的钻石。它的重量用当时的旧克拉单位(1克拉205毫克)为 3024.75克拉。换算成

9、现在通用的公制克拉(1克拉200毫克)为3106克拉,即621.2克。体积约为56.5l0cm,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拳头。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是最佳极品。由库利南磨成的9粒大钻,全部归英国王室所有,镶嵌于皇冠之上,成为无上权力的象征。 厄运之星希望(Hope):具有鲜艳深蓝色的透明钻石,属稀世珍品,而大粒者世界上仅有几颗,名钻“希望”,便是其中之一。现存于世的钻石“希望”,重45.52克拉,具有罕见的深蓝色。据说,它不仅蓝得逼人心魄,而且似乎发射出一股凶恶的光,这可能是因为在它那像迷雾一样的历史中,充满了奇特和悲惨的经历。自1642年发现之初,它几经转手,总是给它的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噩运

10、。直至上世纪60年代,这颗历尽坎坷,蒙受了无数不白之冤的美丽蓝钻“希望”,才得到了它适宜的归宿,被珠宝商温斯顿作为礼物捐献给了国家。 拯救南非经济的基石南非之星:被发现于1869年,原石重83.50克拉,是一个牧羊童在路上捡到的。他本想用这块石头能换来一顿饱餐,却屡屡遭拒。后来他找到了珠宝商修克,当修克看到这块石头,便立刻确信它为钻石,当即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当一辆篷车、10头牛和500只肥羊统统给了牧童,换来了那块石头。这是一次赌博,但是他赢了。他以11200英镑将其卖出,之后被陈列在南非国会大厦。南非之星的发现在南非掀起了淘钻热潮,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来到南非寻找财富,这一浪潮使当时南非这一摇摇欲坠的农业型国家经济复苏,跃居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家。南非之星奇迹般为这个彩虹的国度带来了彩虹般灿烂的运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