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流量的测量与调节 化工原理.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704419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节 流量的测量与调节 化工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五节 流量的测量与调节 化工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五节 流量的测量与调节 化工原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五节 流量的测量与调节 化工原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五节 流量的测量与调节 化工原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节 流量的测量与调节 化工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 流量的测量与调节 化工原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流量的测量与调节 化工原理本文由zhd527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第四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第一节 均相混合物 均相物系) (均相物系) 混合物 柌相的 非均相混合物 物系内部 界面存在且界面柌 的 非均相物系) (非均相物系) 物料性质 不 的混 合物。 合物。 概述 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 质均匀而且不存在相 界面的混合物。 界面的混合物。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惉 枮 惉 的 惉 的 枲 枲 惉 的 的恏 惉 分散相(分散物质) 分散

2、相(分散物质) 分散状态的物质 连续相(连续介质) 连续状态存在, 连续相(连续介质) 连续状态存在,包围 在 分散物质周围。 分散物质周围。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一、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回收有用的分散相 2、净化连续相 3、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和 分离 丁 春 燕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第二节 过 一、过滤的基本概念 1、过滤及过滤推动力 滤 滤浆 滤饼 过滤介质 过滤: 利用能让液体通过而 过滤 : 栃 过滤 液 的 :过滤 滤 滤 滤液 体 的 恏 液 滤液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3、丁 春 燕 ? 过滤推动力:过滤介质两侧的压力差。 过滤推动力:过滤介质两侧的压力差。 2、过滤方式 (1)饼层过滤 :固 体沉积物在介质表面 堆积、架桥而形成滤 堆积、 饼层。 饼层。滤饼层 过滤层 。 : 固体 的 恏惉。 恏惉。 栃的固体 的固体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深层过滤: (2)深层过滤:过滤介 质是较厚的粒状介质的 床层, 床层,过滤时悬浮液中 的颗粒沉积在床层内部 的 滤 : 的 悬浮颗粒粒 状 , 是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3、过滤介质 过滤介质:多孔性介质, 过滤介质:多孔性介质, 其作用:支撑滤饼或截留颗粒,使

4、滤液通过。 其作用:支撑滤饼或截留颗粒,使滤液通过。 过滤介质应具有下列条件: 过滤介质应具有下列条件: a ) 多孔性 , 孔道适当的小 , 对流体的阻力小 , 又 多孔性, 孔道适当的小, 对流体的阻力小, 截 悹 的 惚。 惚。 的颗粒。 的颗粒。 , ,使用 , 恘 。 。 恘性质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过滤介质种类:织物介质、多孔性固体介质、 过滤介质种类:织物介质、多孔性固体介质、颗粒 状介质和微孔滤膜等。 状介质和微孔滤膜等。 滤布(织物、 截留的粒径5m 织物介质 滤布(织物、网),截留的粒径5m 以上, 以上,工业应用广泛 多孔固体介质具有微细孔

5、道的固体 具有微细孔道的固体, 多孔固体介质 具有微细孔道的固体,截留粒径 3m的微细粒子 13m的微细粒子 颗粒状介质固体颗粒 颗粒状介质 固体颗粒 过滤 微孔滤膜: 微孔滤膜: 用 滤 等 , 用 子 的 膜状多孔介质 。 m的 恏微粒。 1 m的 恏微粒。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滤饼 的滤 压缩滤饼 饼 压 滤饼 的 的 丁 春 燕 压缩滤饼 4、滤饼的压缩性和助滤剂 (1)滤饼的压缩性 枲 惊 的 的滤饼 的压 性 愁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助滤剂 在滤 一 滤 加入 用助滤剂配成悬浮液, 用助滤剂配成悬浮液,在正式 预涂 滤, 滤 用

6、滤, 在 滤 成一 助滤剂 成 的滤饼。 的滤饼。 (2)助滤剂 助滤剂具有一定刚性的颗粒或纤维状的固体。 助滤剂具有一定刚性的颗粒或纤维状的固体。 加入助滤剂可减少可压缩滤饼的流动阻力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6、过滤速率及影响因素 过滤速率 过滤速率 悹影响因素 过滤 。 的滤液 、恏 液的 。 质、 质、 5、滤饼的洗涤 用洗涤液(通常为清水)进行滤饼洗涤, 用洗涤液(通常为清水)进行滤饼洗涤,以 回收滤饼中残存的滤液或除去其杂质。 回收滤饼中残存的滤液或除去其杂质。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二、过滤设备 1、过滤设备的生产能力 过

7、滤机的生产能力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所得到的 滤液体积来表示,有时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 滤液体积来表示, 过滤面积上积聚的滤渣量表示。 过滤面积上积聚的滤渣量表示。 、过滤机的 可 过滤 过滤机 间 过滤机 过滤机 可 过滤机 滤机、 滤机、 力产生的 化 工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一)板框过滤机 系 (1)结构与工作原理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滤 : 滤板( 滤板(洗涤板 和过滤板 ) 滤 主要工作部件: 主要工作部件: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8、过滤: 过滤: 滤浆由总管入框框内形成滤饼滤液穿过饼 滤浆由总管入框框内形成滤饼 和布经每板上旋塞排出(明流) 和布经每板上旋塞排出(明流) 或从板流出的滤液汇集于某总管排出(暗流) 从板流出的滤液汇集于某总管排出(暗流) : 液由总管入板滤布滤饼滤布 液由总管入板滤布滤饼滤布 板 板排出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优点: 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 设备紧凑, 优点 : 结构简单 , 制造容易 , 设备紧凑 , 过滤面 积大而占地小, 操作压强高, 滤饼含水少, 积大而占地小 , 操作压强高 , 滤饼含水少 , 对 愓 缺点: 缺点: 强 大, 强 大, 操作, 操作,

9、松 (2)主要优缺点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转鼓( 二、转鼓(筒)真空过滤机 (1)结构与工作原理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工作过程 当浸入滤浆中时,对应滤布对应管 对应管转动 当浸入滤浆中时,对应滤布 对应管 转动 盘孔凹槽 凹槽2 滤液真空管 滤液通道 盘孔 凹槽2 滤液真空管 滤液通道 滤液通道 过滤 当位于水喷头下,对应滤饼、滤布对应 当位于水喷头下,对应滤饼、滤布 对应 转动盘孔凹槽 管转动盘孔 凹槽1 洗水真空管 洗 转动盘孔 凹槽1 洗水真空管 洗 水通道洗 水通道 洗

10、管凹槽 转动盘孔 管 凹槽 转动盘孔 对应管 滤 转动盘孔 对应管滤 通道 布滤饼 滤饼 空 通道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优点: 能连续自动操作, 省人力, 优点 : 能连续自动操作 , 省人力 , 生产能力 大,适用于处理易含过滤颗粒的浓悬浮液。 适用于处理易含过滤颗粒的浓悬浮液。 缺点: 缺点: 大。 大。过滤 液。 动力 , , 用 易过滤 ,过滤 的悬浮 主要优缺点: (2)主要优缺点: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第三节 沉降: 沉降: 沉 降 在外力作用下使颗粒相对于流体 运动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运动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重力沉降

11、: 沉降操作的外力是重力。 重力沉降: 沉降操作的外力是重力。 重力沉降 适用于分离较大的固体颗粒。 适用于分离较大的固体颗粒。 ?离心沉降: 沉降操作的外力是惯性离心力。 离心沉降: 沉降操作的外力是惯性离心力。 离心沉降 适于分离两相密度差较小, 适于分离两相密度差较小,颗粒粒度较细的 非均相物系。 非均相物系。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一、重力沉降 重力沉降 1自由沉降和沉降速度 (1)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 (1)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 ? 自由沉降:颗粒不受其他颗粒的干扰及器壁的 自由沉降: 影响,在静止的流体中的沉降过程。 影响,在静止的流体中的沉降过程

12、。 ?在自由沉降沉降过程中, 在自由沉降沉降过程中, 在自由沉降沉降过程中 颗粒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颗粒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重力F 浮力F 重力Fg 、浮力Fb 阻力F 阻力Fd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重力F 浮力F 和阻力F 分别为: 重力Fg、浮力Fb和阻力Fd分别为: Fg = 6 ds s g 3 Fb = 6 ds g 3 Fd = A u 2 2 重力、浮力的大小一定; u,阻力 ,加速度 重力、浮力的大小一定; 阻力 重力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此时颗粒做匀速沉降,其速度也是最大沉降速度 此时颗粒做匀速沉降, 此时颗粒

13、做匀速沉降 Fg ? Fb ? Fd = ma 重力、浮力、阻力三者达到平衡, 重力、浮力、阻力三者达到平衡,加速度为零 Fg ? Fb ? Fd = 0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湍流区: 湍流区: 湍流区 沉降速度u 为 沉降速度 t:为 4ds g(s ? ) ut = 3 阻力系数一般由实验测定 : 24 , ?层流区 : = 层流区 Ret 过渡区: 过渡区: 过渡区 10 4 Ret 1 3 = 18.5 Ret , 0.6 1 Ret 10 3 = 0.44 10 Ret 210 5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丁 春 燕 阻力系数与Re 阻力系数与

14、t 关系图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整理可得各区域的沉降速度公式为: 整理可得各区域的沉降速度公式为: 各区域的沉降速度公式为 层流区 : ds (s ? ) ut = 18 2 过渡区: 过渡区: ut = 0.27 ds (s ? )g Ret 0.6 湍流区: 湍流区: ut = 1.74 ds (s ? )g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春 燕 球形或近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大于同体积非球 形颗粒的沉降速度。 形颗粒的沉降速度。 颗粒在沉降方向的投影面积A越大, 颗粒在沉降方向的投影面积A越大,沉降阻力 越大,沉降速度越慢。 越大,沉降速度越慢。 (2)非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 ) 化 工 系 化 工 原 理 教 研 室 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