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治疗与保养.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70015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性关节炎治疗与保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骨性关节炎治疗与保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骨性关节炎治疗与保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骨性关节炎治疗与保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骨性关节炎治疗与保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性关节炎治疗与保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性关节炎治疗与保养.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与关节保养一、 关节的构造: 以滑膜关节膝关节为例介绍(一)、宏观结构: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 1.关节面:每个关节有两个相对应的关 节面,一凹一凸,关节面覆盖关节软骨, 软骨下为软骨下骨。2关节囊:呈袋状,附着于关节面周围骨缘,并与骨膜融合续连。(1) 外层(纤维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富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纤维层表面某些部位增厚成为韧带。(2) 内层(滑膜层):由平滑、光亮、柔软而薄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边缘附于关节软骨的周边。3.关节腔:关节软骨和关节滑膜组成的密闭的腔。(二)、微观结构 : 1.关节软骨:大多为透明软骨构成,由少量(0.1%)的

2、软骨细胞和软骨间质组成。 1)软骨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常单个或独立成对存在于软骨陷窝中。(1) 功能:a.合成软骨基质:胶原、蛋白聚糖及其糖类; b.分解基质的酶类如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2)形态:近表面软骨细胞较小,远表面软骨细胞较大。 临床研究表明软骨细胞死亡后有新生细胞补充,但目前尚未发现有丝分裂的直接证据。(2) 营养:软骨既无神经又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 扩散方式:自滑液向软骨组织扩散主要方式;b. 主动转运方式:软骨细胞对营养的主动转运,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细胞逐渐减少、凋亡,这种方式逐渐下降;c. “泵”机制:通过对软骨组织间的挤压,造成软骨受压时释放液体进入

3、滑液,软骨体积缩小,压力解除后,软骨组织弹性回涨,滑液进入软骨组织。通过挤压-释放、解压-吸收过程往复运动,滑液与软骨进行物质交换。2)软骨间质:由软骨基质和胶原原纤维组成 (1)胶原原纤维:由型胶原组成,在软骨表面弧形排列,深面垂直排列,形如“拱廊”,这种排列方式特点:对外可支撑关节表面,对内适应内在应力牵制。在软骨浅层含量多。 (2)软骨基质: a.水:占湿重70%-75% b.电解质:7.1-7.2 c.软骨糖蛋白:深层软骨含量多,浅层含量少。 d.软骨蛋白聚糖 e.葡糖聚胺糖2.关节滑膜:1)分层:分滑膜内层和滑膜下层 (1)滑膜内层:又叫滑膜衬里层,即滑膜细胞层。1-3层衬里细胞组成

4、,覆盖于除关节软骨接触面以外的囊内所有结构,是主要的关节囊内组织。 (2)滑膜下层:又叫滑膜衬里下层,由带微孔的微血管组成的丰富的血管床供血。 2)滑膜细胞的分类与起源: A型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在关节免疫防御与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B型细胞:来自滑膜的干细胞,细胞形态类似纤维细胞,胞浆内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具有合成作用。3)滑膜的功能: (1)清除功能:A型细胞完成; (2)合成功能:B型细胞完成,A型细胞也参与; (3)参与免疫应答; (4)其他功能:a.充填关节腔,稳定关节;b.润滑关节面;c.分泌关节液,营养和润滑软骨;d.重吸收滑液,保持关节腔内环境稳定。3.关节滑液:由滑膜细胞生成、

5、分泌进入细胞间隙。 1)成分: (1)血浆原性滑膜 (2)滑膜细胞原性滑膜:有透明质酸和润滑素。 透明质酸:作用a.降低软骨与滑膜间的摩擦力; b.分子屏障作用,限制炎性介质扩散。 润滑素:分布软骨表面,对软骨间的运动提供良好的润滑作用。2)滑液的吸收:通过淋巴系统吸收,分泌与吸收保持动态平衡。3)滑液的生成(分泌):其小分子物质(水、电解质、营养性小分子及低分子蛋白等)由血浆通过滑膜下毛细血管滤出进入细胞间隙,其大分子物质如透明质酸和润滑素等滑膜细胞合成。进入细胞间隙的大小分子物质在细胞间隙汇合,再扩散进入关节腔并与关节腔内滑液吸收,保持平衡。4.软骨下骨:与其他部位骨比较具有其特殊性。 (

6、1)软骨下骨钙化线薄; (2)钙化线走向与面平行,与骨长轴垂直; (3)钙化层下骨板的排列方向与应力方向垂直,具有较强的可变性。(三)关节的生理功能: 1韧带、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肉的功能:(1) 韧带:防止关节脱位和半脱位,限制和引导关节运动;(2) 关节囊:借助其自身的容积调节关节腔内的压力; 膝屈曲5-60度,关节内压力为0.49kPa(5mmH2O); 膝完全伸直时,关节内压力为5.88kPa(60mmH2O); 膝屈曲30度时,关节囊容积最大,压力最小。(3) 肌肉:稳定关节。 2关节软骨的功能: (1) 保护软骨下骨; (2) 负重; (3) 缓冲(弹性吸收能量),分解压应力。 3.

7、软骨下骨的功能: 具有较强的变形性,负重时分散压力,改变关节内压力分布。(四) 关节的润滑:由多种润滑机制完成,主要有以下两种: 1.液体膜的润滑机制(流体静力学润滑系统)关节负重时起主要作用。 作用机制:关节负重软骨受压,软骨内水分挤出进入关节液;压力减轻或消失(负压作用),关节液重吸收(基质)。 2.边界润滑:由糖蛋白粘合物(润滑素或润滑蛋白)来完成的,是由滑膜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润滑素粘附于软骨面,使软骨间起着重要的润滑作用。 边界润滑与流体静力学润滑系统相互补充。前者低负荷起作用;后者高负荷时起作用。二者交替进行,不可分开。二、骨性关节炎概要 (一) 定义:多发于中老年以后的慢性、退行性

8、关节疾病,多累及负重大关节及手的小关节。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变形和功能受限为特点。 病理特点:最初发生于关节软骨,以后侵犯软骨下骨板及滑膜等关节周围组织,可见局灶性、侵蚀性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和代偿性骨赘形成等。(二) 流行病学: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是最常见的关节炎,是导致老年人疼痛和致残的首要元凶。(三) 患病率与发病率:(美国调查) 40岁以下人群较少发病。1. 患病率:37%成人患手足骨性关节炎;38%成人患膝骨性关节炎。55岁以上患病率约50%,65岁患病率达80%以上,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年增高,且女多于男。可能与肥胖和性激素有关。2. 发病率:成人:膝:0.2%;髋:0.05%

9、-0.074%;手:0.09%。我国目前尚无此统计,但此推算,我国目前约有超过1亿人患骨性关节炎!(四) 病因: 1.年龄:是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最危险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软骨与软组织老化,弹性下降,更易引起软骨损伤。当机械力超过软骨承受能力时,胶原蛋白基质发生破坏,软骨细胞损伤,释放降解酶,使软骨进一步损伤、缺损。绝经后女性性激素失衡,加剧软骨老化,发生骨性关节炎。2损伤和过度使用: 急性膝关节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撕裂是膝骨性关节炎的常见病因。半月板切除病人有89%患有OA,体育运动员也大多患有OA。正常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和耐磨特性及机械性能,使它在关节内具有传导载荷、吸收震

10、荡及润滑关节、保护关节面等功能。正常软骨基质中胶原纤维排列规整形如“拱廊”,使关节软骨抗撕拉性很强。若剧烈运动或下肢某种畸形或骨折复位不佳,均可使整个关节或局部形成过高压力,破坏胶原纤维网状排列,进而破坏软骨细胞,使合成软骨基质减少,加剧软骨破坏和缺损。3. 肥胖因素:关节过度负重和骨质疏松。4. 遗传因素:先天结构异常和缺损,软骨和骨代谢异常。5. 其他因素:a.软骨基质改变;b.骨内压升高;c.性激素失衡。 (五) 发病机制: 创伤、代谢及遗传多因素影响下,软骨发生磨损或软骨细胞代谢异常,损伤的软骨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和胶原蛋白酶等蛋白溶解酶类,使软骨基质溶解,胶原蛋白网络断裂,网络中蛋白聚糖

11、降解,合成代谢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增加,新细胞增生,蛋白聚糖、透明质酸酶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但新合成的基质异常,影响了软骨生物学稳定性和生物力学的适应性,新合成的软骨很快被降解和破坏(此时合成速度远低于分解速度),蛋白聚糖减少,软骨弹性下降,软骨细胞的机械性压力升高,软骨内大量间液丢失,水渗透压增强,滑液中降解酶进入软骨,同时软骨中抑制酶进入滑液,使软骨表面膜破坏,润滑能力下降,因而加速了软骨的损伤。1. 关节软骨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软骨细胞不断合成新的基质和降解衰老的基质(基质由2型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水组成);2. 骨性关节炎的软骨改变:软骨表面失去均一性,变薄、糜烂、凹陷、裂开和

12、溃疡,严重者软骨丧失;3. 骨赘的形成原因:(1) 血管侵入退化的软骨使之骨化;(2) 软骨损伤,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不正常愈合;(3) 软骨碎片长期存在,刺激关节边缘的多功能细胞增生。 骨赘在某些骨性关节炎早期便可出现。它一方面通过受损的关节表面积,有助于承受机械压力,同时也是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的原因之一。4. 骨性关节炎早期,蛋白聚糖、蛋白质、透明质酸和DNA合成增加,对损伤的软骨有一定修复能力,但新合成的软骨基质异常,很快被降解和破坏;中晚期软骨基质合成下降,提示软骨细胞衰竭。软骨损伤后,软骨基质水肿(水含量增加),蛋白聚糖水化水肿,软骨溃疡、糜烂,蛋白聚糖含量下降,软骨细胞衰竭,软骨损伤

13、缺失。因此,在骨性关节炎发展中,蛋白聚糖的丢失比胶原蛋白的丢失更重要。5. 软骨碎屑进入滑膜衬里,滑膜细胞吞噬反应,造成滑膜炎症和渗出,滑膜产生炎性因子,加速软骨损伤。(六)临床表现:1. 症状:1)疼痛:常见症状。开始轻或中度有间歇性隐痛,逐渐呈持续性疼痛或进行性疼痛加重,活动受限。疼痛多在活动时发生,负重明显,休息后缓解;晚期则有休息痛,炎症时,常在夜间痛醒。2)晨僵:多少于30分钟,活动后缓解,潮湿或阴雨天加重。3)缓慢的活动受限;4)关节绞索征关节内游离体;5)关节不稳关节活动度大。2.体征:1)肿胀;2)触痛;3)关节摩擦感;4)畸形;5)功能障碍。(七) X线表现:早期无明显变化或

14、轻度改变,中晚期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面骨硬化和变形,关节边缘骨赘形成,软骨下囊变和关节内游离体。1.骨性关节炎X线特点:1)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如膝关节间隙3mm。2)关节面骨硬化和变形。3)关节边缘骨赘形成。4)软骨下囊性变。5)关节内游离体。6)骨变形(骨性膨大)或关节半脱位。2.骨性关节炎X线分级:1)0级:无改变。2)1级:轻微骨赘。3)2级:明显骨赘,但未累及关节间隙。4)3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5)4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办骨硬化。(八) MRI成像可对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尤其对软骨和半月板损伤清晰显现,可早期提供诊断依据。(九) 关节镜检查:关节镜能直接观察关节内情况,是关节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最重要手段。其诊断率几达100%,远高于CT和MRI。(十) 诊断标准: 1.膝:临床:(1+2+3+4、1+2+5、1+4+5)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 2)骨摩擦感; 3)晨僵30min; 4)年龄38岁; 5)骨性膨大。 临床+实验室+X线:(1+2、1+3+5+6、1+4+5+6)1) 前月大多膝痛;2)骨赘形成;3)关节滑膜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4)年龄40岁;5)晨僵30min;6)骨摩擦感。 2.髋:临床:(1+2+3、1+2+4、1+5+6+7+8) 1) 前月大多时间有髋痛; 2)内旋15度; 3)血沉45mm/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