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及复习方法.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698140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及复习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及复习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及复习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及复习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及复习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及复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及复习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及复习方法 无论答历史题=有很多技巧下面这些是我的(总结)可能帮高中代科生提高历史成绩!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 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代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状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月,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心集权制的进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

2、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需依据历史学问精确推断时间的上下限制。近年月综试卷中消失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晰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察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缘由、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 例:16、以下表达洋务派求富主见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 在这个专题式选择中,近代是时

3、间限制,实业强国是主题;在小题中洋务派是条件限制中的人物限制,求富是主题限制。审清了这些限制和主题就不难做答。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六种题型 在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以下六种题型消失:表达型、综合型、说明型、比拟型、评述型和开放型。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洁的阐释。 1、表达型。表达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大事(或历史现象)的过程(缘由、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答复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答复。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表达、概述、试述等(提示语),答复时要紧紧围绕大事或者人物

4、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依据要求进展整理,注意考察对教材学问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展综合考察,它既便于考察学科学问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意考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力量。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表达、论证、分析、比拟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力量要求高。 3、说明型。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大事)进展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说明、表达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

5、出正确阐释的力量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力量。 4、比拟型。比拟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大事(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展比照分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拟与综合比拟、横向比拟与纵向比拟、求同比拟与求异比拟、定性比拟与定量比拟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力量。 5、评述型。评述型是对历史大事(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进展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熟悉。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大事(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展综合归纳,概要表达,再依据当时的详细条件,赐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

6、,又可以分为:评价与表达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留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开放型。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问构造、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熟悉(体会)是等。 (二)审题必需把握的一、二、三 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需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晰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现概念、说明问题的。 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猎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

7、。首先是充分猎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假如有效信息没有被发觉,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材料所展现问题的角度不肯定与课本完全一样,比方某一个历史大事,课本可能主要表达其乐观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现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当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学问挂上钩,运用所学的学问和观点进展评论和解析。 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或工程)和限制条件;三答,依据设问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最好采纳序号化,如:。 (三)依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

8、、比、评 述,即表达。答题时一般按时间挨次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留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学问点肯定要涉及,不必绽开,更不行遗漏。(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下列问题。 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当推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答复是什么,在此根底上答复为什么。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缘由、背景,提

9、醒事物的本质,熟悉历史进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阅历)和教训。 比,即比拟。对于有比拟工程的问题,可以根据要求进展比拟;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拟工程的问题,许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么、怎样比,答题无从下手。把握以下方法和原则就可以比拟完整的进展比拟。 方法:以一个大事或者人物为中心,列出相关的工程;然后与另一个比照。 原则:(1)比拟历史现象发生的缘由、背景、历史条件和目的。(2)比拟历史现象的内容、特点、特征、性质、实质。(3)比拟事物成败的缘由、历史作用、地位、影响、阅历和教训等。 评,即评论、评价、评析等。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10、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 (高二历史)高效复习的妙招 1.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根底学问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解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2.融会贯穿。找到学问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学问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索,多尝试。 3.学问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学问。把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熬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4.捡渣子。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学问,强化记忆,一方面查找过失,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

11、更深入的把握学问提高力量。 5.翻饼烙饼。复习如同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6.根底,还是根底。复习时所做的事许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根底。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根底上,再去把握根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根底学问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根底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根底。要记住:根底,还是根底。 7.学文科,要死去活来。历史

12、学科,有许多需要背诵的东西,人物、大事、年月、一些历史史料的要点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记。要-屡次反复强化记忆。历史课是一门机械死记量比拟大的学科。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往的材料敏捷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谓死去活来,不单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以至学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来。 8.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电视连续剧十七岁不哭里的一句台词。考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士气。试试争争是一种积骰的参加心态,是敢于拼搏,敢于成功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挑战的气概。无论是复习还是在考场上,都需要心情饱满和精神张扬,而不是心情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兴奋而不是沉闷,需要英勇而不是

13、怯懦。光想赢的没能赢,不想输的反倒赢了。想赢是我们追求的上限,不想输是我们的下限。想赢是需要努因而比拟紧急的被动的,不想输则是一种守势从而比拟沉着和主动。明显,后者心态较为放松。在放松的心态下,往往会发挥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9.一个具有安康心理素养的人应当做到两点:在萎靡不振的时候要振作起来,在承受压力过大时又能为自己开脱,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能够掌握和把握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处于最往。因势应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书物的辩证法。心理素养脆弱是主观能动性的放弃,安康的心理素养则使我们比拟皮实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情和心态去克制面临的困难。 10.高考从根本上说是对一个人的实力和心理素养的综合考察。实力是根底,是本钱,心理素养是发挥我们的实力和本钱的条件。有本钱还得会用本钱。无本钱生意无法做,有本钱生意做赔了的事也是有的。 11.复习是积蓄实力积蓄本钱,考试则要求发挥得淋漓尽至,赚得最大的效益。一位考生说我平常考试总是稀里糊涂,但大考从来都是名列前茅,也许是心理调整得好吧?诚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涂,小考小糊涂,不考不糊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