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69727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情景问题切入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就让我们走近屈原,走进我国古代瑰丽的文学宝库,来感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学习目标引领课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重点诗歌的时代特征,明清小说的思想

2、特点。难点诗歌的史料价值,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和史料价值。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诗的经典”主要讲述了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地位。本课第二目“楚辞的魅力”主要讲述了楚辞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地位。本课第三目“汉赋的风采”主要讲述了汉朝主要的赋体作品及特点。本课第四目“李杜诗篇万口传”主要讲述了唐诗的繁荣景象。本课第五目“宋代词苑”主要讲述了词的兴起、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主要代表。本课第六目“元曲与市民社会”主要讲述了元曲的发展历程及其市民化的倾向。本课第七目“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小说写作的突出成就。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诗经西周春秋风雅颂现实主义儒家经典4南方

3、楚国浪漫主义奔放奇特华美楚国地方特色神化色彩屈原离骚骚体诗汉武帝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班固张衡李白诗仙狂放炽烈盛唐气象浪漫主义甫时代歌手由盛转衰凝重沉郁三吏三别长短句宋代柳永感受市井风光清浅语言都市繁华悲欢离合苏轼社会人生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慷慨悲壮低迷感伤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元杂剧元散曲金元北方民间元明小令套数戏曲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城市经济市民阶层城市瓦肆勾栏明清章回三国演义水浒传手工业、商业市民阶层个性解放积极进取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游记社会风俗人情世界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近代政治生活改良主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重难疑点探究1.全面认识“词”这一文学体裁第一,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4、,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可以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但也并非随意,其格式也有讲究,有很多词牌是讲究格式的,如水调歌头永遇乐卜算子等。第二,词于宋代以前产生,宋代是词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这一时期文学的突出特色。第三,从风格上,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其词作气宇昂扬、声势宏伟、激人向上,特别是辛弃疾的词有一种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婉约派代表人物主要是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其词作尽述悲欢离愁,语言婉转、委婉含蓄等。第四,宋词繁荣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和对精神生活的需要更丰富。此外科举制的推动,

5、社会的变迁等也是宋词发展的原因。2.唐诗繁荣的原因是什么?(1)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为诗歌的繁荣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唐代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思想文化政策,是诗歌繁荣的有利条件。唐代君主对诗歌的爱好和提倡,也形成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尚。(3)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唐代的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显耀,而进士科又以声律取士,推动了诗歌的创作和发展。(4)南北文化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诗歌高潮的到来。唐代以前五言、七言诗所取得的成就,对唐诗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5)唐诗的繁荣也是诗歌本身不断发展变革和大量诗人勇于创新的结果。3.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

6、影响(1)对唐诗的影响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2)对宋词的影响宋代城市经济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下,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3)对元曲的影响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遂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4.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1)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等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

7、富的文学素材。另外,一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的轶闻琐事等也是小说素材的来源。(2)繁荣的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3)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4)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等也是明清小说繁荣的重要原因。典型例题示例【例1】(2011上海市单科历史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两宋【解析

8、】汴梁(开封)和临安(杭州)作为政治中心,以及经济中心南移,使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文化繁荣,诗人较多,正好符合两宋的情况。【答案】D【例2】(2010重庆卷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解析】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答案】D【例3】(2010全国卷2)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

9、”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解析】重阳节是中原传统,属于中原文化精粹之一。而金朝也有重阳节,说明金朝吸取了中原的优秀文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例4】(2009广东卷B)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辞C.诗经D.楚辞【解析】A项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著作,B项甲骨卜辞主要是反映商朝时期问卜事宜,D项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诗歌。 C项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汇编,其中风主要是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答案】C随堂巩固演练一、选择题1.(2011海口

10、第二次调研)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信息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故选B项。2.(2011沈阳联考)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

11、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迅速崛起,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正是适应了市民文化的需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3.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儒林外史【答案】A【解析】本题中的限制条件是“西周”“劳动人民”,据此可排除B、C、D三项。4.(2011福建莆田)鲁迅先生说“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的小说是 ()A

12、.水浒传B.红楼梦C.儒林外史D.三言二拍 【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尤在士林”可知C项符合题意,儒林外史对于士林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5.(2011徐州)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B.C.D.【答案】B【解析】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

13、思,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他不可能研究过。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离骚诗句摘录与译文: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难道我还害怕什么灾祸吗?我担心的是祖国遭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泪流满面,是为百姓的多灾多难而伤悲。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所选诗句主要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怀?(2)许多人都喜欢用屈原离骚中的哪一诗句来激励自己?这又表达了屈原怎样的精神?(3)我国有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你认

14、为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热爱祖国和人民并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关注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生活的艰难。(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表达了屈原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对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也可以引用屈原的其他诗句)(3)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他在文学上的贡献。课后强化作业一、选择题1.(2011南通调研)明清时代,大量以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并取得长足发展。下列情况在清代作品中可能有所反映的有()家中摆有青花瓷、彩瓷一男子因不留辫子遭到官府惩罚一商人因穿绸衣被告发有人开的票号倒闭A.B.C.D.【答案】A【解析】清代我国陶瓷业发展,青花瓷、彩瓷已经出现;清政府强迫人民留辫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