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 胸部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69637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第六章 胸部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06第六章 胸部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06第六章 胸部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06第六章 胸部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06第六章 胸部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6第六章 胸部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第六章 胸部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胸部CRDR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第一节胸部CRDR体位设计体表定位标志与注意事项一、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2胸骨角为胸骨柄体交界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缘部分,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5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6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7腋中线为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8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二、胸部体位设计注意事项1、摄影前认真阅读申请单。2、除衣物、异物、敷料等,避免产生伪影。3、胸部主要检查肺脏

2、时,常规取后前位与侧位;主要检查心脏时常规取后前位、左侧位、斜位。其中右前斜位应服钡剂。4、由于胸廓两侧对称,一般不用侧位摄影,必要时取斜位、切线位摄影。5、检查肺部时中心线经第4、5胸椎平面垂直射入;检查心脏时,中心线经第6、7胸椎平面垂直射入。6、胸部摄影焦一片距为:站立后前位检查肺180cm,检查心脏200cm;卧位摄影时一般均用100cm。7、肺部及膈上肋骨应摄取深吸气后屏气像;心脏应摄取平静呼吸下屏气像。8、胸部摄影的曝光时间,要求使用X线管容量允许的最短时间。9、肺部照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实质影像,因肺泡内充气,吸收X线量少,所需摄影条件较小。10、膈上肋骨与肺组织重叠,膈下肋骨与

3、腹腔脏器重叠,两者对X线的吸收差异很大,摄影时应根据膈上肋骨深吸气、膈下肋骨深呼气的技术选择曝光条件分别进行摄片。11、胸骨正位摄影时应采用低千伏、小毫安、长时间、近距离并倾斜中心线的摄影技术,并在均匀浅呼吸的方式下曝光。12、小儿胸片检查尽量选择在哭闹时最佳曝光时机。13、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特别注意体位防护的运用。第二节胸部CRDR体位设与影像质量评价一、胸骨(一)体味设计1、胸骨后前斜位用途:观察胸骨正位骨质情况。体位设计要点: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或俯卧于垫高约5cm的探测器上),身体长轴与摄影台长轴相垂直,双上肢内旋置于身旁。两肩尽量内收,使胸骨紧贴台面(或探测器),头转向右侧,

4、面部触台面,探测器上缘达胸锁关节上1Cm,下缘包括剑突。中心线:自背部脊柱右后射向左前方,经过胸骨达探测器中心。中心线的倾斜角度视胸廓前后厚度而定,一般向左侧倾斜2030,采用此体位使X线的倾斜方向与滤线栅的铅条排列方向一致。从第5胸椎平面,以胸骨角为中心射入。曝光技术:75kV,20mAs,95cm,滤线器(+)。曝光时胸骨贴紧探测器,嘱患者做均匀呼吸,曝光时间应包括12个呼吸周期。这样,肋骨和肺纹理的影像模糊不清,更能清晰地衬托出胸骨影像。标准影像显示:为胸骨正位全貌影像,胸骨柄、胸骨体及剑突边缘锐利、骨质和关节间隙清晰,背景模糊中心线从左后射入时,因心脏阴影的重叠,胸骨对比度较低,但密度

5、均匀。从右后射入时,胸骨左侧部与心脏重叠,右侧与肺野重叠,显示密度不匀,右侧对比度高于左侧,右侧缘清晰度较高。2、胸骨侧位側方向攝影用途:观察胸骨前后面骨质及侧位情况。体位设计要点: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或侧卧于摄影台上),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呈完全侧位,两臂在背后交叉,胸部向前挺出,两肩尽量后倾。探测器上缘超出胸骨颈切迹,下缘包括剑突,胸骨长轴对探测器中线。中心线:与探测器垂直,经胸骨角距胸前壁后约4cm处射入。曝光技术:85kV,30mAs,150cm,滤线器(+)。曝光时深吸气然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为胸骨侧位影像,胸骨柄、胸骨体,剑突骨质及前后缘骨皮质显示清晰,胸锁关节重叠,胸前壁软

6、组织厚度及表皮轮廓皆可见。(二)影像质量评价标准(5分制扣分,得分4.5为甲级片;V4.5分,三4分,为乙级片;V4分,丙级片)二、胸锁关节(一)体味设计1、胸锁关节后前位用途:观察胸锁关节正位的关节形态,胸骨柄上部及锁骨内端骨质情况。体位设计要点: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手放于身旁。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探测器或台面中线。下颌前伸,支撑头部,使肢体更靠近探测器。胸锁关节放于探测器中心。中心线:对准胸锁关节垂直射入。曝光技术:75kV,20mAs,95cm,滤线器(+)。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为胸锁关节正位影像,胸骨柄位于正中,两锁骨内端呈稍下斜位,胸锁关节及骨质清晰。2、胸锁关节侧位用

7、途:此位置显示两侧胸锁关节重叠的侧位影像,用于胸锁关节局部隆起性病变,配合胸锁关节正位检查。体位设计要点: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头稍向后仰,两臂在背后交叉,胸部向前挺出,两肩尽量后倾。胸骨颈切迹对探测器中心。中心线:对准胸锁关节,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80kV,30mAs,150cm,滤线器(+)。吸气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胸骨和胸锁关节的侧位影像。(二)影像质量评价标准(5分制扣分,得分4.5为甲级片;V4.5分,4分,为乙级片;V4分,丙级片)三、肋骨(一)体味设计1、肋骨后前位用途:根据观察肋骨骨质情况,第7颈椎横突的肋骨化。病变在前肋时选用此体位,后肋时选用肋

8、骨前后位。体位设计要点: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探测器,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探测器中线。头稍抬高。探测器上缘超出肩部,下颌置于探测器上缘,使胸部更能靠近探测器。两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臂和肩部尽量内转,使肩胛骨影像不与肋骨重叠。中心线:对准第4、5胸椎间隙,水平射入探测器。曝光技术:85kV,8mAs,150cm,滤线器(+)。吸气后屏气曝光。2、膈上肋骨前后位用途:概括观察膈肌以上肋骨(第7前肋及第10后肋以上)骨质情况,第7颈椎横突的肋骨化。体位设计要点: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背向探测器,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两手上举抱头,然后将身体向被检测转510角,

9、使被检侧腋背部紧靠探测器。将脊柱至胸腔外侧缘的中点对探测器中线,探测器上缘须超过肩部。中心线:对准胸骨颈切迹,通过第2胸椎间隙,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85kV,15mAs,150cm,滤线器(+)。标准影像显示:膈上肋骨前后位影像。吸气后屏气曝光。3、膈上肋骨前后斜位用途:用以检查腋部肋骨的病变或外伤及肋骨骨折情况。体位设计要点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背向探测器,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两手上举抱头,然后将身体向被检侧转3045角,使被检侧腋背部紧靠探测器。将脊柱至胸腔外缘的中点对探测器中线,探测器上缘超过肩部。中心线:对准被检部分中心,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85kV,20mAs,150cm,滤

10、线器(+)。吸气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局部肋骨斜位影像。4、膈上肋骨后前斜位用途:用以检查腋部以及腋前部肋骨病变或外伤。体位设计要点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探测器,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两手上举抱头,或将健侧手臂上举,被检侧肘部弯曲,手腕放于髋部,手臂及肩部尽量内转。然后将身体向被检侧转45角,使被检侧的胸腋部靠近探测器,并将脊柱至胸腔外侧缘中点对探测器中线,探测器上缘须超出肩部。中心线:对准第3胸椎,通过胸骨颈切迹,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80kV,8mAs,150cm,滤线器(+)。吸气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5、膈下肋骨前后正位用途:观察第812肋骨情况。体位设计要点:患者仰卧于摄

11、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胸骨对台面中线。两臂放于头旁或身旁,膝和髋关节弯曲。探测器上缘包括第5胸椎,下缘包括第3腰椎。中心线:对准脐孔,通过第3腰椎间隙,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80kV,15mAs,95cm,滤线器(+)。呼气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膈下肋骨前后正位影像。6、膈下肋骨前后斜位用途:观察腋中线区肋骨弯曲部的骨质情况。体位设计要点:患者站立于摄影台前,身体矢状面与摄影架呈30角,被检侧后外部贴近片盒,患侧肘关节屈曲抱头,肩内收使肩胛骨拉向外方,探测器下缘包括季肋下缘。被检测胸外缘在探测器侧缘内3cm。中心线:与探测器垂直,水平方向经被检部肋骨射入。曝光技术:80kV,8mAs,95

12、cm,滤线器(+)。呼气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局部肋骨斜位影像。7、膈下肋骨后前斜位用途:观察腋中线区肋骨弯曲部的骨质情况。体位设计要点:患者站立于摄影台前,面向摄影架胸前壁与摄影架呈3040角,被检侧贴近片盒,患侧肘关节屈曲抱头,肩内旋使肩胛骨拉向膈野外,探测器下缘包括季肋下缘,被检侧胸外缘在探测器侧缘内3cm。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被检部位肋骨对应的棘突与肋外缘中点射入。曝光技术:80kV,8mAs,95cm,滤线器(+)。呼气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局部肋骨斜位影像。8、肋骨切线位用途:观察肋骨局部骨皮质或骨质、软组织情况。体位设计相关解剖:体位设计要点:被检者局部肋骨的纵轴需与胶片

13、垂直,根据不同要求使体位处于舒适的状态。倾斜角度不易稳定者,可用棉垫支持。中心线:对准被检部肋骨病变处,沿肋骨纵轴射入胶片。曝光技术:80kV,10mAs,150cm,滤线器(+)。吸气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为肋骨轴位局部影像,肋骨局部皮质、肋骨外软组织、骨质的横形骨折纹可显示清晰。(二)影像质量评价标准(5分制扣分,得分4.5为甲级片;V4.5分,三4分,为乙级片;V4分,丙级片)四、胸部(一)体味设计1、胸部后前立位用途:胸部后前位平片是X线检查胸部疾患的初选位置。体位设计要点:1、收腹、前胸紧贴探测器。两手部紧贴臀上部,两肘前推,两肩放松,紧贴探测器;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4-5胸

14、椎。患者面向摄影架站立,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探测器中线,头稍向后仰,前胸紧靠探测器,探测器上缘需超出两肩,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肩尽量内转,如此可使两侧肩胛骨拉出肺野,不与肺部重叠。两肩尽量放平,使锁骨成水平位,以免肺尖部被锁骨影像所遮盖。如患者不能做到上述姿势,可嘱其抱住摄影架,也能达到同样效果。女性患者如有发辫,应让其结于头上,以免发辫的阴影投射到胶片上形成伪影。曝光前须请患者深吸气屏气曝光。中心线:对准第4胸椎或第6胸椎高度,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85kV,8mAs,150cm,滤线器(+)。吸气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1、两胸锁关节对称;2、两肩胛骨推出肋外

15、;3、两侧肋膈角显示;4、两锁骨对称与第4后肋重叠且仅与肺尖下1/3重叠。双肺后前位影像。2、胸部前后位用途:观察病变靠近背部的病例。体位设计要点:患者背向摄片架站立,背部紧靠探测器,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身体正中面或胸骨对探测器中线,头部稍向后仰。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髂部,两肩尽量下垂并内转,使锁骨放平,以免遮蔽肺尖。肩胛分开,不与肺部重叠。探测器上缘超出两肩峰3cm。中心线:对准第5胸椎,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85kV,10mAs,150cm,滤线器(+)。吸气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此位置显示肺部的前后位影像,当病灶靠近背时可采用不做常规体位。3、胸部仰卧前后位用途:用于重病而不能站立病例或床旁摄影的患者和小儿的胸部摄影。体位设计要点:先将探测器放于摄影台上或病床上。患者仰卧,背部紧靠探测器,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准探测器中线。头稍向后仰,两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肩尽量内转并下垂,使两侧肩胛骨分开,不与肺野重叠。锁骨放平,不遮盖肺尖。探测器上缘超出两肩峰3cm。中心线:向足侧倾斜5,经胸骨角射入探测器。曝光技术:85kV,6mAs,95cm,滤线器(一)。吸气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此位置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