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衢州市初中毕业.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69523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衢州市初中毕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5年衢州市初中毕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5年衢州市初中毕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5年衢州市初中毕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5年衢州市初中毕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衢州市初中毕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衢州市初中毕业.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年衢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卷语 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构成。考生答题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书写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学校、姓名、试场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不要遗漏。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6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潜( )滋暗长 深恶( )痛疾 不屈不no( ) 心旷神y( )2、运用积累填空,完成题,并仿照题的形式,在第题的横线上写一句话。(9分)“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眼中的西湖水波荡漾,山色空蒙,如同一位恬静美丽的女子,令

2、人喜爱。 (1分)“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对侍女看到的“海棠依旧”,猜想到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勾起了她对美好春光易逝的惋惜心情。 (1分) “ , 。”李煜倍受亡国之痛,问自己有多少愁,自己的愁绪就像春天的江水一样,滔滔向东奔流,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2分)“ ? 。”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2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分)3、引用诗句填空。(2分) 李老师说:“真正的阅读,应当是读者与作品的亲密接触,真诚对话。”语文课上,她从来没有昏天黑地地讲解,居高临下地灌输,而是以首席读者的身份与我们平等探讨,携手走进文

3、本,陶渊明诗中“_,_”的情景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4、名著填空。(2分)“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 。5、在某班组织的对联交流活动中,有同学根据杜甫的春夜喜雨拟了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请你运用对仗的知识对出下联: 。(3分)6、阅读短文,完成911题。(6分)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丰富而缤纷多姿的。烂漫的春光里有诗意,萧色的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你可以为春日暖雨中蔓延的新绿写诗,。夏日的炎阳照耀着含苞欲放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湖面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而当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

4、为之淘醉。譬如在冰天雪地中行走时,蓦然见到一株灿烂绽放的梅花;譬如在乌云弥漫时,一缕耀眼的阳光突然穿过云层的缝隙照亮地面;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唱歌文中加点的两个字是别字,请改正在下面。(2分)色( ) 淘( )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诗意”一词的理解。(2分) 结合语境,填出文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句子。(2分) 二、现代文阅读(42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1题。(14分)(甲)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

5、,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和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吗。我希望他们不在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因为他们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节选自鲁迅的故乡)(乙)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并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这一只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6、点开船,在桥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有笑,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里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飘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

7、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穿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节选自鲁迅的社戏)7、读甲文,选出对画线句子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3分)A、故乡日益萧索贫困。 B、世风日下,人情淡薄。C、闰土变得麻木冷漠。 D、儿时好友未曾谋面。8、乙文画横线的句子中“他”代指什么?(2分) 答: 。9、读例句,仿写一个兼有比喻和比拟修辞格的句子。(3分)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飘去了。 10、读乙文,写出“我”的心情大致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急切 11、同是以故乡为题材的文章

8、,但甲乙两文中的“我”对故乡表现出的感情截然相反,甲文 ;而乙文 。两文表达感情的手法也不一样,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4分)(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215题。(12分)北极光是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最瑰丽最神奇的景观。现在我们知道,极光的形成是距地面100300公里的高层大气粒子和太阳风碰撞的结果。太阳风是太阳释放出的一股粒子流(电子和质子),它以150万公里以上的时速运行,最终被地球磁场捕获。进入地球磁场之后,这些粒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并向磁极运动。粒子与大气层中的氮和氧原子碰撞,带电粒子的能量转移到大气分子上,使之发光,形成了绚丽的极光。极光的颜色取决于被碰撞原子的类型,如果光线是蓝色、

9、紫色或红色的,被碰撞的应该是氮原子,如果粒子与氧原子碰撞,极光则主要呈绿色。极光的形状和颜色千变万化,在天空中呈现出帐幕状、弧状、带状、射线状和云状等多种形状,光彩夺目,令观赏者大为着迷。极光常常在地球磁极附近的一具椭圆形区域内移动,可以延伸到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拿大和美国北部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区。这一椭圆形区域的大小取决于太阳风的强弱和速度。在每11年一循环的太阳活动盛期,这一区域面积最大。极光也在白天出现,但由于阳光太强,肉眼无法观察到。只要大气和磁场条件与地球相似,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能够产生极光现象。由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显示土星的极地地区同样出现了红色的极光。和地球一样,土星上的极光也

10、是太阳风进入土星大气层的产物。2002年2月份,在芬兰距北极圈250公里的卡克斯劳塔宁上空出现了极为壮观的极光。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夜空很晴朗,人们抬起头,看到了一团形状奇特的绿光。当人们边走边寻找最佳观测点的时候,时间仿佛停顿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抬头看天,把这当作一次难得的、不容错过的良机。 在这一地区,从9月初到第二年的4月份,一年中约有200个夜晚能够看到极光,但要具备几个基本观赏条件:天空无云,并且没有任何影响视线的光线,因为城市的灯光会使人看不到亮度较弱的极光。最强烈的极光亮度能跟月亮相媲美。 但极光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它会使罗盘失效,使通信卫星运行失常。1989年,太阳引

11、发的一场地磁风暴就使得加拿大魁北克的600多万居民遭受断电之苦。12、请简要说明“极光”的形成。(3分) 答: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极光产生在地球的两极。 B、土星上也有极光,是太阳风进入土星大气层的产物。 C、粒子和氮原子碰撞,极光呈蓝色、紫色或红色。 D、极光会使罗盘失效、使通信卫星运行失常。14、文章的第段中,“这一地区”指的是哪里?在这里观察极光要有哪些条件?(3分) 答: (1分) 条件: (2分)15、本文主要使用了 、 、 说明方法。(3分)(三)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622题。(16分)诺贝尔文学情结身为炸药发明者的诺贝尔生前酷爱文学,写过抒情诗、短篇

12、小说,甚至还涉足喜剧,他在遗嘱中称:“诺贝尔文学奖应授给曾经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谁也不曾料到,这个1909年在北欧国瑞典设立的文学奖项竟会如此长久而剧烈地纠缠着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中国人的心。事与愿违的是,中国就是没有人得诺贝尔文学奖。自1909年设立到2001年,92年间共颁发93次,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98位作家获此殊荣。但人数最多,文学历史最长的中国无一人获此殊荣。难道中国文学没有理想主义?没有优秀作品?历史上,中国作家曾多次被提名,但由于种种原因,与该奖失之交臂。1927年,鲁迅曾被瑞典历史学家斯文赫定看好,并将被提名,但他婉言谢绝。林语堂在1944、1972、1973、1975年四次被提名。1975年被提名落选后,正值他八十大寿,他说:“我们要讲道理,我们对生命不可要求太多,也不可太少,一定要抱着适可而止的态度。”1968年,老舍先生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且入围到最后的投票,在五名候选人中排名第一,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老舍先生已经不在人世,瑞典文学院只好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另外一名东方人:日本的川端康成。老舍先生的逝世使中国又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