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及其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69464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粱及其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粱及其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粱及其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粱及其栽培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粱及其栽培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粱及其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粱及其栽培技术.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粱及其栽培技术 一 . 概述 高粱按用途分为粒用高粱、甜高粱、草高粱和工艺用高粱。粒用高粱就是大家广泛种植,以籽粒产量为主的高粱;甜高粱就是过去所说的甜秆,主要用于青贮饲喂牛羊,近年开发生产酒精,作为能源作物栽培;草高粱是苏丹草与高粱杂交的杂交种,用于青刈饲料,南方可以割 4-5 次,北方一般割 2 次或 3 次;工艺高粱是指用于编织、作笤帚等等的高粱。今天根大家讲的主要是粒用高粱。 高粱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 50 年代初全国高粱种植面积 1.5 亿亩左右,单产不足 100 公斤 / 亩。高粱主要分布在东北、其次是华北,再次是西南(主要是四川种植部分粘高粱)。近年我国高粱种植面积 12

2、00-1500 万亩,平均亩产低于 300 公斤 。 吉林省位于我国高粱春播早熟区,高粱种植面积占全国高粱面 10% 以上,是我国高粱主要产区和商品粮原料基地。 吉林省在上世纪 50 年代初高粱年种子面积 1500 万亩左右,占粮豆面积 19% ,总产量 100 万吨。进入 80 年代,我省高粱种植面积下降到 500 万亩左右,占粮豆面积的 6.3% 左右,总产约 65 万吨。 90 年代以来育成新的中矮秆高产杂交种,从而使我省高粱亩产产量突破 6 00 公斤 大关,成为旱地农业中的高产作物。近年全省高粱种植面积 120-150 万亩,平均亩产 400 公斤 以上,高粱单产居全国第一位。 1.

3、 高粱的特点和优势 1.1. 高粱是高产作物 高粱是碳 4 ( C 4 )作物 , 光能利用率和净同化率高于水稻和小麦。大约是碳 3 ( C 3 )作物的 2 倍。高粱的理论产量每亩可达 250 0 ,目前有记载的高粱产最高亩产量 1400 ,只有理论产量的 56% ,表明高粱具有很高的光合产量潜力。 另外,高粱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并具有实现强大杂种优势的保障体系。在粮食作物中高粱是最早( 1954 年)实现杂交种三系配套的,并把杂交种用于大面积生产的作物之一。高粱的高光合效率与强大的杂种优势有机结合使高粱产量提高了一大步。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杂交高粱的高产性为解决我国当时的粮食

4、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 1.2. 高粱是抗逆性强的作物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耐冷凉等多重抗逆性。高粱的蒸腾系数为 250-300 ,比水稻( 400-800 )、小麦( 270-600 )、玉米( 250-450 )均低;高粱的凋萎系数为 5.9 ,比玉米( 6.5 )和小麦( 6.3 )低;在水淹条件下,抽穗期高粱可维持生存 6-7 天,灌浆期可维持 8-10 天,而玉米只能维持 1-2 天;高粱耐盐力强,可忍受 0.5%-0.9% 的盐浓度,而小麦为 0.3%-0.6% ,玉米、水稻为 0.3%-0.7% ;高粱能在 pH 值 5.58.5 的各类土壤上正常生长。由此

5、可见高粱的抗逆性优于上述作物。 高粱根系发达,可利用较深土层中的水分和养分,既抗旱又耐瘠薄,肥料利用率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高粱能获得较稳定而且较高的产量。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省西部高温干旱灾害频繁,高粱以其独具的多抗性显示了强大的生物学优势,灾年仍可获得较好收成。 高粱是抗灾备荒的先驱作物,过去随着移民开垦土地,首选作物是高粱。这说明高粱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作物。正是因为高粱抗逆性强,所以高粱一般多种植在稻、麦、豆不宜种植的地方,种植高粱。 1.3. 高粱是用途广泛的作物 食用 高粱过去是北方人民主要粮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用量逐年减少。但是有的区域仍把高粱作为主食,

6、高粱米饭有解暑作用,因此在干旱炎热区域人们有吃高粱米水饭习惯;近年由于膳食结构的改变,高粱米作为人们的调剂食品。 饲用 高粱籽粒是家畜和家禽极好的精饲料,其饲用价值与玉米相近。而且由于高粱籽粒中含有单宁,在配合食料中加入 10% 左右的高粱籽粒可以有效地预防幼畜、幼禽的白痢病。把高粱配合饲料与其它配合饲料交替饲喂,能促进家畜的食欲与营养吸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高粱将是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适于畜禽育肥,增加瘦肉率。近年甜高粱和草高粱的生产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势,茎叶作青饲料或干草料,或连同籽粒作青贮饲料均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 加工用 高粱全身是宝,综合利用价值高。甜高粱茎秆可制糖、糖浆,生产酒精;

7、粒用高粱茎秆制作板材、造纸,还可作蔬菜生产中的支架、风障,编织茓、蓆等;高粱壳提取天然色素;高粱蜡粉加工成蜡质,具耐高温特性。 籽粒作为酿造原料,可以生产白酒、酒精、醋、饮料等,用高粱籽粒酿制白酒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驰名中外的茅台酒、汾酒、卢州老窖、河套老窖及其它高档名酒,均以高粱为原料酿成。高粱酿酒业不仅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来源,而且可出口创汇;酿酒的副产物酒糟,还是优质饲料。当前生产的高粱三分之二用来酿酒。 2. 吉林省发展高粱生产的有利条件 首先,吉林省地处北方干旱地区,除东部地区外,占耕地面积 70% 的中西部地区,常年降雨量都在 500 毫米 左右,干旱经常威

8、胁农业生产。特别是西部地区,年降雨量不足 400 毫米 ,加之春风大,地表蒸发量大,是我国有名的八百里旱海;而且西部土壤贫瘠并带有盐碱。在诸多作物中,唯有高粱抗旱、耐瘠、耐盐碱。在这些地区发展高粱生产,既经济又能获得高产稳产。此外,我省还有大面积贫水型洼地,这本是一些含有丰富有机质和其它养分的肥沃土壤,虽然地势低洼易涝,但水源又不足。高粱具有耐涝的特点,即使在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下,高粱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这些地块、地段在 20 世纪 50 60 年代就盛产高粱。 其次,高粱历来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大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比如西部地区如何抗旱抓全苗;中部地区浅播重镇压,做到一次抓全苗;

9、尤其近年来种植耐密型中矮秆杂交种,采用拐子苗、双苗眼,“缩垄增行”,做到以肥保密,以密求高产等。 第三,耐密型中矮秆高粱杂交种,比高秆杂交种增产 30% 以上,亩产量超过 500 公斤 。单产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全省种植的高粱基本都是中矮秆类型。“十五、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科研单位又先后选育出一批中秆耐密型杂交种,使全省中矮秆耐密型杂交种实现了早、中、晚熟配套。 第四在吉林省西部已形成高粱交易市场,生产的高粱销售南方及周边地区。 这些都有利于高粱生产发展。 因此在我省西部的松原、白城地区及四平的双辽、梨树,长春的榆树、农安等,发展高粱生产有利于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发挥高粱的优势,也有利于我省粮食产

10、量的提高。 二、 高产栽培技术 高粱栽培在我省有着悠久历史,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将其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使高粱生产不断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一)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任何一个良种,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就是说良种只能在一定的自然、栽培条件下,才能表现出优良种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选用良种,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随着栽培水平的提高,对品种的要求则更高,只有不断更新品种,才能促进产量进一步提高。 1. 选用高产稳产耐密型中矮秆杂交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省种植的高粱杂交种已发生改变,从种植以粮秆兼用为主的高秆杂交种,转向以粮

11、食主的耐密型中矮秆杂交种为主。生产实践证明,耐密型中矮秆杂交种, 植株相对较矮,叶片少而窄,株型较紧凑,秆强抗倒伏, 种植密度比高秆种增加 40% 以上,单产比高秆种增产 30% 以上。一般亩产超过 500 公斤 ,并在大面积达 700 公斤 以上。因此,大面积种植中秆耐密型杂交种已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在选用新杂交种前要到高粱新品种示范地点亲临现场,并听取试验者介绍情况,要选用那些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 5% 以上,而且年际间产量变化小的杂交种。目前我省推广的耐密型杂交种,以实现了早、中、晚配套。如早熟及中早熟种有四杂 36 ,吉杂 90 吉杂 118 ;中熟种有四杂 25 ,吉杂 99

12、 ,白杂 8 ; 中晚熟种有吉杂 123 ,吉杂 305 等等。 2. 选用生育期适合的杂交种 种植的杂交种生育期必须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既能在霜前安全成熟,又不宜生育期太短,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的温光条件,保证高温年丰产,低温年稳产,决不能盲目种植太晚熟的杂交种。吉林省目前生育期最长的杂交种是吉杂 123 和吉杂 305 ,只能在我省的四平、松原等无霜期较长、热量资源较高的区域种植;而在我省的低洼地、早熟区,种植生育期较短的吉杂 90 、吉杂 118 ,只要加大保苗密度,同样能获得亩产 600 公斤 的好收成。 3. 根据土壤肥力、地势选用杂交种 不同的杂交种生育期不同、对水肥条件反应也不同。

13、 通常肥水条件好的情况下,高粱生长快,成熟早,可种植生育期较长的杂交种。相反,瘠薄或少肥的地块可种植生育期短的杂交种。 岗地选用较晚熟的杂交种,洼地选用较早熟的杂交种。 4. 杂交种要合理搭配 一个县、一个乡、甚至一个村要合理搭配几个杂交种,避免单一化。否则,就不能因土质、地势、肥力等条件合理种植,也不利于抗御自然灾害;选种品种主要根据地势、土质、肥力选择。 (二)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是高粱确保全苗的重要技术措施。吉林省冬春雨雪稀少,春季干旱、风多,为保证抓全苗,做好整地保墒是重要一环。最为理想的是秋季整地基本上达到可播种状态。 秋整地应该灭茬、施农肥、耕翻、耙耢连续进行,耕翻深度 202 2

14、,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第二年早春土壤解冻时,还应及时顶凌春耙,使土壤达到细、暄、平、上虚下实,为及时播种创造条件。 秋季雨水较多、土壤潮湿或涝洼、盐碱地可进行秋翻春耙,以利土壤熟化和防止盐分上升。春翻地块,极易跑墒,土坷垃不易破碎,影响播种质量。因此,春翻时更要注意随翻、随耙,防止水分蒸发。涝洼地要提早进行顶凌浅翻,否则进入返浆期,机具不能作业。垄作区,应力争秋起垄或早春顶浆打垄,及时镇压,以保水蓄墒供种子发芽。 (三)提高播种质量 1. 播前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是决定出苗好坏的内因。播前种子处理是提高种子质量,促进全苗、壮苗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播种后出齐苗,播前必须做发芽试验,以便根据

15、发芽势和发芽率确定播种量。发芽势、发芽率高的种子,田间出苗率也高,而且整齐一致。 近年购买的种子一般都是精选的种子,所以不需要精选。大粒饱满的种子,不仅出苗率高,而且幼苗生长健壮。 晒种与抗种 播前晒种和炕种能促进种子后熟,提前打破休眠,增加干燥度,改善种皮透性,增加酶活性,还可以杀死种皮上的细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对于晚收和成熟度差的种子,晒种效果更好。我省农民有炕种的习惯,将种摊在炕上,炕面温度 35 -45 。炕5-6 天即可。 种子包衣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进行种子包衣,包衣应在播种前 2 周进行,让药膜充分固化成膜后再播种,以免因药膜尚未完全固化而脱落,影响药效。 浸种催芽 我省不少地

16、区推广催芽播种,特别是我省西部旱区坐水种,收到良好效果。其催芽播种能够防止早播粉种,提高出苗率,有利于早熟增产。实践证明,催芽能提早出苗 3-5 天,田间出苗率提高 15%-40% ,而且出苗一致,苗全苗壮。具体方法是:在播前一天下午,把种子放在 40 的温水中浸种 2-3 小时,随后,装入麻袋等湿袋,用塑料装好,放在炕上,闷 10-12 小时,当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应将种子播在潮湿土上,决不能播在干土上,以防脱水芽干。催芽的种子也可用机械播种。在旱区坐水种浸种催芽效果好。(包衣种子不宜催芽) 2. 播种保苗 ( 1 )播种时期 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壮、夺取高产的主要环节。影响高粱播种期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是温度和水分条件。一般当地 5 厘米 土层温度稳定通过 12 以上,开始播种较适宜。同时还要看土壤墒情,做到“低温多湿看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