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率与贡献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1687055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中率与贡献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命中率与贡献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命中率与贡献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命中率与贡献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命中率与贡献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命中率与贡献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中率与贡献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有关“奉献率”和“命中率”指标的使用阐明在高三年级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个别学科“投入局限性”,如教学规定模糊,作业不贯彻,训练规定与实战脱节,讲评指引不到位等等,一科低分连累总分上线,是为“单科滞后”;二是个别学科“投入过度”,如明争暗抢时间,挤占课间休息和自习课,超量布置作业并严肃督促完毕,过度提高复习规定等等,影响学生对自己单薄学科的自主复习,一科高分连累总分上线,是为“单科冒进”。而高考录取最后重要看的还是总分上线与否,“单科滞后”和“单科冒进”都会影响到总分的提高。在以往的分析报告中,始终缺少可以反映考生各学科成绩与总分之间互相配合状况的指标。通过反复

2、的理论研讨,尝试不同的数学建模方式,运用实际测试数据进行多次模拟,并得到部分一线学校试用的肯定性反馈之后,我们选择了“学科对总分上线奉献率”和“学科有效分上线命中率”这两项指标,来反映高考各学科的单科成绩对考生总分上线的奉献与匹配限度。1. 学科上线有效分根据本次测试划定的总分各层次分数线,权衡各学科的平均分、原则差、学生排位、单科满分值与总分满分值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特定的数学模型,拟定不同窗科在一本、本A、本B、专A、专B各层次“学科上线有效分”的分数线。考生总成绩达到总分各层次分数线的称为总分上线;考生某一单科成绩达到该学科上线有效分的称为单科上线。2. 奉献率与命中率以总分

3、和某一单科同步上线(简称双上线)人数为分子,分别以单科上线人数和总分上线人数为分母,可以分别求得该学科对总分上线奉献率与该学科有效分上线命中率。其计算措施如下:学科对总分上线奉献率=(双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100% (简记为:奉献率=双/总)学科有效分上线命中率=(双上线人数/单科上线人数)100% (简记为:命中率=双/单)3. 运用奉献率与命中率指标进行评价的初步建议(1) 不同生源组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本、二本A、二本B、大专A四条分数线中选择一至两条线的奉献率和命中率指标与本组或目的学校进行比较。(2) 建议生源1、2组重要看一本线;生源3组重要看本A线;生源4组重要看本

4、B线;生源5组重要看专A线;生源6组重要看专B线。同步也可合适参照在其她分数线的状况。(3) 纵向,可以比较本单位与本组(或目的学校)奉献率与命中率的数值差别;横向,可以比较本单位内部各学科之间奉献率与命中率的数值差别。(4) 原则上,运用奉献率与命中率指标进行评价时应满足下列条件:以学校为单位评价时,总分上线人数应不小于等于30,即样本数达到记录学的基本规定。若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做比较,则可由学校自行拟定原则。学科上线人数至少应当不小于等于本校总分上线人数的80%,否则单科对总分上线奉献局限性。(5) 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再按如下基本环节,针对目的进行相对评价:先看奉献率的值。若奉献

5、率较大(不小于同组均值;或不小于目的学校值;或不小于70%),则阐明单科对总分上线奉献较大。这时还要分两种状况:a) 若奉献率较大的同步,命中率也较大(不小于同组均值;或不小于目的学校值;或不小于60%),则阐明单科与总分上线配合较好,固然命中率越大越好;b) 若奉献率较大的同步,命中率较小,阐明单科上线人数虽然较多,但单科与总分上线配合不好(至于究竟是该科还是其她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如果此时命中率过小,则单科就有投入过度之嫌。如果奉献率的值较小,则无论命中率的值大或小,单科对总分上线的奉献都较小。如果此时命中率过小,则单科就有工作对象定位不准之嫌。特别提示:一定要注意结合平时的观测,看

6、看与否支持上述初步判断。4. 奉献率与命中率两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奉献率命中率阐明小小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奉献较小。双上线人数较少,单科上线与总分上线匹配不好。大小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奉献较大。但单科上线人数较多,双上线和总分上线人数相对都较少,属于单科优势或单科冒进,因素也许是如下两者之一:(1)单科教学有效性较高;(2)单科投入过度。小大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奉献较小。单科上线人数较少,属于单科滞后,因素也许是如下两者之一:(1)单科教学有效性较低;(2)单科投入局限性。大大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奉献较大。单科上线与总分上线匹配较好5. 运用奉献率与命中率指标评估学科奉献级别的措施为了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简捷

7、明了,便于操作,我们尝试采用评估“学科奉献级别”的措施,将单科与总分上线人数的比值、奉献率与命中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一种级别指标来体现。具体做法是:分学科,按一本、二本A、二本B、大专A四条分数线层次,分别根据下列规定评估该学科奉献级别:(1) 全校在该层次分数线的总分上线人数30(样本数达到记录学的基本规定,以班为单位的原则由学校拟定),否则评为F等。(2) 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奉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A等。(3) 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奉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B等。(4) 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奉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C等。(5

8、) 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奉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D等。(6) 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评为E等。各校在校内以班为单位评估奉献级别的原则可以由学校根据实际状况来拟定。二、 运用奉献率与命中率指标指引高考备考工作的建议(一)淡化单科均分,关注总分上线,形成正向合力要想保证奉献率与命中率均有比较高的值,一种有效的措施就是要“淡化单科均分,关注总分上线,形成正向合力”。所谓“关注总分上线”也就是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到工作对象,特别是各条分数线的上线临界生的身上。学校目的制定的基本环节如下:第一步:拟定学校预期的上线人数。重点关注的是一本、本B、专A三条线。可根据学校生源状况

9、拟定其中一条线作为本校工作的重点。研制的根据有三个:(1)市和区的工作目的及对本校的规定;(2)本校近几年上线的状况;(3)本校应届生源的状况。第二步:拟定工作对象。拟定的根据:(1)学校预期的上线人数,例如本B预期上线150人;(2)高一和高二年级四次大考(四个学期)的排名状况;(3)把四次大考都稳定排在年级前150名的学生视作本B上线稳定生;(4)把四次大考至少有一次进入年级前150名的学生视作本B上线临界生;(5)把虽然四次大考都未能进入年级前150名,但教师觉得仍有潜力的学生也视作本B上线临界生。第三步:拟定班级的工作任务和对象。以班主任为核心建立“班级工作团队”,各科任教师必须拟定自

10、己的班级工作对象,关注她们在本学科的体现,并确认自己的个别辅导任务(如工作对象在本学科的成绩提高幅度)。(二)建议各校尝试在高三年级实行“包班”制度以班级总分上线数(率)为重要评价指标,以“班级工作团队”为高三备考核价与奖励单位,合适淡化对个人的奖励,强化团队精神。合适减少单科平均分的评价权重,用奉献率与命中率指标来衡量各学科高三备课组的工作成绩,对学科的奖励也应以此为准。每月召开一次“包班会”,由班主任主持,所有本班任课教师参与,每个班(特别是需要重点监控的班)还可指派一名中层以上干部蹲点。“包班会”讨论班级的备考任务,协调各单科间的关系。找出总分增分对象,找出每个增分对象的增分学科与项目,贯彻每个任课教师的指引对象及指引任务,明确后阶段的备考目的与措施。总之,我市长期倡导高考备考应坚持“总分优先”的原则。用好“奉献率”和“命中率”这两项指标可以较好地体现上述原则,真正做到优选增分方略,用最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增分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