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方法实验)实验1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测定.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685922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研究方法实验)实验1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测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材料研究方法实验)实验1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测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材料研究方法实验)实验1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测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材料研究方法实验)实验1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测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材料研究方法实验)实验1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测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研究方法实验)实验1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测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研究方法实验)实验1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测定.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1 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测定粒度分布的测量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固体原料和制品,很多都是以粉体的形态存在的,粒度分布对这些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催化剂的粒度对催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水泥的粒度影响凝结时间及最终的强度;各种矿物填料的粒度影响制品的质量与性能;涂料的粒度影响涂饰效果和表面光泽;药物的粒度影响口感、吸收率和疗效等等。因此在粉体加工与应用的领域中,有效控制与测量粉体的粒度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粉体粒度测试的原理及方法。2、 了解影响粉体粒度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掌握

2、测试样品制备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 学会对粉体粒度测试结果数据处理及分析。二、 实验原理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是粉体的重要性能之一,对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凡采用粉体原料来制备材料者,必须对粉体粒度及其分布进行测定。粉体粒度的测试方法有许多种:筛分析、显微镜法、沉降法和激光法等。激光法是用途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具有测试速度快、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测试范围宽等优点,是现代粒度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激光粒度测试时利用颗粒对激光产生衍射和散射的现象来测量颗粒群的粒度分布的,其基本原理为:激光经过透镜组扩束成具有一定直径的平行光,照射到测量样品池中的颗粒悬浮液时,产生衍射,经傅氏(傅里叶

3、)透镜的聚焦作用,在透镜的后焦平面位置设有一多元光电探测器,能将颗粒群衍射的光通量接收下来,光-电转换信号再经模数转换,送至计算机处理,根据夫琅禾费衍射原理关于任意角度下衍射光强度与颗粒直径的公式,进行复杂的计算,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处理数据,最后得到颗粒群的粒度分布。三、 仪器设备1、 制样:超声清洗器、烧杯、玻璃棒、蒸馏水、六偏磷酸钠。2、 测量:Easysizer20激光粒度仪、微型计算机、打印机。四、 实验步骤(一)测试准备1、仪器及用品准备 (1)仔细检查粒度仪、电脑、打印机等,看它们是否连接好,放置仪器的工作台是否牢固,并将仪器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2)向超声波分散器分散池中加大约

4、250ml的水。(3) 准备好样品池,蒸馏水、取样勺、取样器等实验用品,装好打印纸。2、取样与悬浮液的配置:激光粒度仪是通过对少量样品进行粒度分布测定来表征大量粉体粒度分布的。因此要求所测的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取样一般分三个步骤:大量粉体(10n千克)实验室样品(10n克)测试样品(10n毫克)。(1) 从大堆粉体中取实验室样品应遵循的原则:尽量从粉体包装之前的料流中多点取样;在容器中取样,应使用取样器,选择多点并在每点的不同深度取样。 注意:每次取完样后都应把取样器具清洗干净,禁止用不洁净的取样器具取样。(2) 实验室样品的缩分勺取法:用小勺多点(至少四点)取样。每次取样都应将进入小勺中的

5、样品全部倒进烧杯或循环池中,不得抖出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圆锥四分法:将试样堆成圆锥体,用薄板沿轴线将其垂直切成相等的四份,将对角的两份混合再堆成圆锥体,再用薄板沿轴线将其垂直切成相等的四份,如此循环,直到其中一份的量符合需要(一般在1 克左右)为止。分样器法:将实验室样全部倒入分样器中,经过分样器均分后取出其中一份,如这一份的量还多,应再倒入分样器中进行缩分,直到其中一份(或几份)的量满足要求为止。(3) 配制悬浮液介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测试前要先将样品与某液体混合配制成悬浮液,用于配制悬浮液的液体叫做介质。介质的作用是使样品呈均匀的、分散的、易于输送的状态。对介质的一般要求是:(a)不使样

6、品发生溶解、膨胀、絮凝、团聚等物理变化;(b)不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c)对样品的表面应具有良好的润湿作用;(d)透明纯净无杂质。可选作介质的液体很多,最常用的有蒸馏水和乙醇。特殊样品可以选用其它有机溶剂做介质。分散剂:分散剂是指加入到介质中的少量的、能使介质表面张力显著降低,从而使颗粒表面得到良好润湿作用的物质。不同的样品需要用不同的分散剂。常用的分散剂有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分散剂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加快“团粒”分解为单体颗粒的速度;其二延缓和阻止单个颗粒重新团聚成“团粒”。分散剂的用量为沉降介质重量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五。使用时可将分散剂按上述比例先加到介质中,待充分溶解后即可使用。

7、说明:用有机系列介质(如乙醇)时,一般不用加分散剂。因为多数有机溶剂本身具有分散剂作用。此外还因为一些有机溶剂不能使分散剂溶解。悬浮液浓度:将加有分散剂的介质(约80ml)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缩分得到的实验样品,并进行充分搅拌,放到超声波分散器中进行分散,如图2。此时加入样品的量只需粗略控制,80ml 介质加入1/31/5勺就可以了。通常是样品越细,所用的量越少;样品越粗,所用的量越多。 说明:测量同样规格的样品时,要大致找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样品和介质的比例,这样每次测试该样品时就可以按相同的规程操作了。图1 悬浮液的配制与分散(4)分散时间将装有配好的悬浮液的烧杯放到超声波分散器中,打开的电源

8、开关就开始进行超声波分散处理了。由于样品的种类、粒度以及其它特性的差异,不同种类、不同粒度颗粒的表面能、静电、粘结等特性都不同,所以要使样品得到充分分散,不同种类的样品以及同一种类不同粒度的样品,超声波分散时间也往往不同。表1 列出不同种类和不同粒度的样品所需要的分散时间。表1 不同样品的超声波分散时间:(二)测试步骤1、 打开电脑及激光粒度分析仪,预热半小时。(此时,可进行样品准备) 2、打开水池边的水龙头。 3、打开桌面分析软件。 4、依次点击编辑-进样器-进水-系统对中。 5、点击“配置新建测量参数”,输入相应数据。 6、点击“测量选择测量参数”。 7、点击“新建”(桌面上将出一个模板)

9、。 8、点击“自动”,然后根据仪器的相应提示操作,系统将根据用户设定的测量参数自动完成测量过程中所有的操作。 9、数据导出到excel中,以及使用拷屏键把粒度分布图转到excel中。(1)测量单元预热l 如果是重新测量(即开机后已经测过样品),则此步骤可免。只有第一次开机,或关机超过半小时再重新开机,才须预热。l 打开本仪器测量单元的电源,一般要等半小时以后,激光功率才能稳定。如果环境温度较低,等待时间还要延长。l 判断激光功率是否达到稳定的依据是,背景光能分布的零环高度(参考下一步,系统对中)是否稳定。l 在等待激光功率稳定期间,操作者可以做一些测试前的其他准备工作,或其他事。(2)系统对中

10、所谓系统对中,就是把激光束的中心与环形光电探测器的中心调成一致。本仪器具有自动对中功能;正常情况下,零环高度调到最高时应在60至30之间。零环高,其他环也相应较高;零环低,其他环也相应较低(参考刚交货时的相对高度)。如果零环下降,其他环反而升高,或者零环调到最高时,高度不高于30,说明仪器处于不正常状态。(3)自动测量当启动该功能时,系统将根据用户设定的测量参数自动完成测量过程中所有的操作,包括:清洗、进水、对中、背景、进样、浓度调整、分析、保存、打印等。(三)测量结果的真实性确认对于一个新样品,得到测试结果后,不应马上向外报告结果,因为初次测得的结果未必是真实的。在测量过程中,很多因素会使测

11、量结果失真,例如分散不良、悬浮液中有气泡、测量窗口玻璃结露、粗颗粒沉降、取样的代表性不佳等等。本节介绍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判断方法,造成测量失真的原因、现象及排除方法。1、重复性是粒度测量结果可信性的重要指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又称为再现性,是指仪器对同一待测粉末材料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这里的多次测量分两种情况:其一,同一次取样,反复测量;其二,多次取样,多次测量。第二种情况测得的结果反应的重复性是全面的,第一种情况不能反映取样的代表性所引起的重复性问题。影响重复性的因素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仪器本身的性能,是由仪器的质量决定的,与操作无关;二是样品的特性,如分布宽度、密度、分散性等等;三

12、是操作。二、三两类因素有时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下面各小节将详细讨论。粒度测量的重复性一般要用三个测量值的重复性来描述,他们是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或D50)、上限粒径(如D90、D95)和下限粒径(如D10、D7)。在本仪器中,重复性是用被考察特征粒径的相对标准偏差来定义的。利用本仪器软件的统计报告格式,可自动计算测量值的均方差和相对均方差。2、分散不良的影响分散不良是影响测量结果可信性的常见原因。影响样品分散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四:(1) 样品颗粒的团聚性。团聚性一是同颗粒本身的表面物理特性有关,二是同颗粒的粗细有关。一般来说颗粒越小,则团聚性越强,越不容易分散。(2) 悬浮液的选择。不同材料的

13、样品往往要用不同的悬浮液。悬浮液合适与否可以从液体能否浸润颗粒表面观察出来。如果能够浸润,则样品投入盛有悬浮液的量杯后,会很快下沉;否则就会有相当一部分浮在液面上;浮在液面上的比例越少,说明浸润越好,即悬浮液越恰当。注意:悬浮液不能够溶解颗粒,或与颗粒发生化学反应。用上述肉眼观察的方法看来合适的悬浮液,有可能会与颗粒发生化学反应或溶解颗粒。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或溶解,一是从颗粒和液体的化学性质来判断;如果颗粒大小超过1um,也可用显微观察混合液的方法来判断(取一滴混合液涂在载波片上,在显微镜下应可观察到颗粒,如果观察不到颗粒,或则看到颗粒的边缘正逐步模糊,则说明颗粒已被溶解,或正在发生化学反应)

14、。(3) 分散剂的使用。分散剂是用来增进颗粒在悬浮液中的分散效果的。当有样品颗粒漂浮在悬浮液表面时,加进合适的分散剂后,浮在上面的颗粒会明显减少。(4) 超声振荡。一般情况下,悬浮液和样品颗粒混合成的混合液要在超声波清洗机内做超声振荡。超声波要有足够的功率,超声时间也要适当。分散是否良好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混合液发现。如果混合液中的颗粒有两颗或更多颗粘连的情况,则说明分散不好。有时从测量的重复性也可反应出分散效果,考察不同次取样测量的重复性时,分散不良的样品的测量结果往往是不稳定的。3、气泡的影响由于在测量中使用了液体,因此容易产生气泡。气泡同液体中的颗粒一样,也要散射光,所以会干扰测量。气泡产

15、生的原因有五:(1)盖上静态样品池上盖时气泡没有排干净;(2)第一次使用循环进样器,或循环系统内液体被完全排空后再次使用时循环系统内空气没完全排出;(3)循环进样器的循环速度太高,以致产生强烈的漩涡,空气被卷进液体,产生气泡;(4)分散剂中含有发泡剂,循环进样器循环时产生气泡;(5)由两种液体(如乙醇和水)混合而成的悬浮液在循环进样器内循环时可能产生气泡。对原因(1)产生的气泡,用肉眼仔细观察静态样品池的窗口就可发现。本小节主要讨论后三种原因产生的气泡,它们都是在循环进样器中产生的。原因(2)产生的气泡,一般来说颗粒都比较大,用肉眼仔细观察循环进样器的测量窗口也可发现。从背景光能分布上也能看出来:背景光能比正常情况强,且不稳定。只要让它多循环一会儿就会消失。原因(3)产生的气泡也可通过肉眼观察测量窗口的方法观察到。从背景光能上看,循环速度的高低对其有明显的影响。如在高速档有气泡,就将仪器调到较低的档位运行。含有发泡剂的分散剂只能在静态样品池中使用,不能在循环进样器中使用;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当悬浮液和发泡剂混合但未经搅拌时,不会产生气泡。循环进样器开始循环之后,气泡逐渐增多,一定时间之后达到顶峰。原因(5)产生的气泡现象与原因(4)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