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68027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广州市2015 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瓦砾闪烁哽咽谒见供职供稿B 慑服蹑足侪辈颀长碑帖熨帖C 吭声高亢敕令叱咤起哄哄堂大笑D 巢穴窠臼鼾声酣梦拖沓一沓报纸【答案解析】 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本届国际诗歌节将先后举办采风创作、中国诗歌论坛、诗歌朗诵会、筹建诗歌碑林长廊等活动, 中国诗歌论坛是整个诗歌节的压轴戏。B 国产 26 集三维英雄动画片戚继光由国内明史专家全程把关,从道具场景到人物活动都反复推导, 力求最大程度保持对史实的尊重。C 根据最新报告, 近年媒体报道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案件数量一日千里,

2、 2008 至 2011 年有 300 例, 2012 到 2014 年则有 397例。D 两年来反腐败实践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已经初见成效,但我们也不能满足现有成绩,毕竟开创廉政新局面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答案解析】 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2014 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加剧的原因,是降雨不断导致积水增多,东亚、东南亚登革热高发使传染来源地增多所造成的。B 各级慈善会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做好统计工作,及时公布慈善款物募集和使用的信息,使我国慈善事业循着法治的方向发展。C 公共场所踩踏事件一再发生, 一次次挑衅着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严防此类事故不再发生。

3、D “互联网汽车”将在互联网与汽车的深度融合中产生,这显示了互联网企业通过汽车企业的联合进入甚至掌控汽车行业的野心。【答案解析】 B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寥寥几笔创作出的一幅艺术作品,挂在墙上,供人日夜观赏。学习书法艺术,实则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由此可见。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比方说,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种快感,就非懂得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不可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

4、,不是导源于某种中国书法的风格人们面对它沉思冥想,并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A B C D【答案解析】 C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秋前风雨顿凉范成大秋期如约不须催,雨脚风声两快哉。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景似潮来。酒杯触拨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明日更凉吾已卜,暮云浑作乱峰堆。(1)诗中哪些地方具体体现了题目中的“顿凉”?(3 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答案解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1)子曰:“夫仁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2)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

5、, ,。(李密陈情表)(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答案解析】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 题。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为了了解这个精神,必须首先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照某些哲学家说, 一个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 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 。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 。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 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

6、学” 。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 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

7、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照中国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这种人格。 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这个说法很像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 。照柏拉图所说,在理想国中,哲学家应当为王,或者王应当是哲学家;一个人为了成为哲学家, 必须经过长期的哲学训练, 使他的心灵能够由变化的事物世界 “转”入永恒的理世界。 柏拉图说的,和中国哲学家说的,都是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但是照柏拉图所说,哲

8、学家一旦为王,这是违反他的意志的,换言之,这是被迫的,他为此作出了重大牺牲。儒家认为,处理日常的人伦世务,不是圣人分外的事。处理世务。正是他的人格完全发展的实质所在。 他不仅作为社会的公民, 而且作为”宇宙的公民”,即孟子所说的“天民” ,来执行这个任务。他一定要自觉他是宇宙的公民, 否则他的行为就不会有超道德的价值。 他若当真有机会为王。他也会乐于为人民服务,既作为社会的公民,又作为宇宙的公民,履行职责。由于哲学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尽管中国哲学各家不同, 各家哲学无不同时提出了它的政治思想。这不是说,各家哲学中没有形而上学,没有伦理学,没有逻辑学。这只是说,所

9、有这些哲学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政治思想联系着,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既代表他的整个哲学,同时又是他的政治思想。举例来说,名家以沉溺于“白马非马”之辩而闻名,似乎与政治没有什么联系。可是名家领袖公孙龙“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 ( 公孙龙子迹府 ) 。我们常常看到,今天世界上每个政治家都说他的国家如何希望和平, 但是实际上,他讲和平的时候往往就在准备战争。在这里,也就存在着名实关系不正的问题。公孙龙以为,这种不正关系必须纠正。这确实是“化天下”的第一步。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游戏

10、,而是比这严肃得多的东西。(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年,有删改)【注】名家:先秦时期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12 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12 下列关于“内圣外王”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A 中国的圣人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不能脱离尘罗世网、脱离社会,不能不问世务。B “内圣外王”是说圣人不仅要致力于心灵的修养,也须看重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C 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发展内圣外王的人格, 使出世和入世统一成一个合命题。D 中国哲学家所谓内

11、圣外王之道,与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观点是一致的。E 中国哲学所探讨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因而与形而上学、伦理学和逻辑学关系不大。13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 入世是现实主义的,出世是理想主义的,它们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反命题。B 中国的圣人按道理说是最适宜为王的, 但在现实中他并没有这样的机会。C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应当成为王, 但在此之前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哲学训练。D 如果圣人仅满足于做一个社会的公民, 他的行为就不会有超道德的价值。14 如何理解“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中的“正名实”,请根据文本内容简析。(4 分)15 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4 分)明代

12、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圣人。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曾平定宸濠之乱,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被贬至贵州时,他仍积极开化教导当地人,得到了民众的爱戴。【答案解析】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 题。水啊在水边筑屋可能是人生的又一个梦想。大都市的罪过之一就是远远地阻隔了人与水的亲近。 尽管比较聪明的筑城人总是想方设法把水引入城区,但他们所能做的仅仅如此而已, 绝大多的城里人还是与水无缘。那些以水著称的城市,如果实地考察起来,会让人觉得那一点点水简直算不了什么,微不足道。水啊,自然的心灵,大地的眼睛,可以洗涤万物的清澈之源, 就这样不见了。而人离开了水会是不幸的。可能

13、由于我出生在大水之滨, 所以一离开了水就有一种焦躁不安,总害怕生活变得过于干枯。 许多年里几乎是一路逐水而行, 水在不知不觉间牵引着人生轨迹。 行走在城乡之路,只要是眼前出现一片大水,立刻有一种愉悦和亲近感。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一片水被污染了,心头立刻会泛起一种绝望感, 这绝望会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人类的恐惧不安和肮脏, 这一切都等待水来洗刷, 可是人类却先自动手把水弄脏了。人的视野里如果能有一泓清水, 就成了人生中最质朴最诗意的追求。在小城南部山区,一个小村向阳一面是深深的大水潭,而且绝无污染,常年清澈。 一个朋友就在那个小村的南端居住,他热情地邀我去住。这时恰好是我不得不搬离小城居所的日子,内心十分惆怅,所以这邀请就让我分外高兴。 我把简单的用具搬来, 然后就在这里住下。水潭是我的心情,它一直是那么清澈平静。几天后,全村的人都一点点熟悉过来,他们把一层好奇抹去,开始了对外来人的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