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676722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俗语“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反映的思想主题是A反对战争,热爱和平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D远离毒品,珍爱生命2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意义主要在于( )A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否定了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2、3 . 在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的同时,中国也正开始了洋务运动,发生在东西方的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A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都取得了成功D都发展军事工业,创建海军4 . 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下列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 )A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B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C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之间

3、斗争的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D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与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5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郑成功收复台湾ABCD6 .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记载:“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面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材料涉及的史实有( )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ABCD7 . 有学者评价道:它是以解决土地问题

4、为中心的纲领性文件,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来组织农村生产、分配和生活,让人人过着“通天下皆一式”的生活。这里的“它”指的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等著作的写作目的是A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维护清朝统治B实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C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D废除不平等条约,抵制列强的侵略9 . 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中国将香港一岛割让给英国,“任便立法治理”。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为通商口岸。中国赔偿英国鸦片烟价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共计2100万

5、元,分4年付清。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 . 这是一幅缺失了标题的历史地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这幅地图的标题应该是A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B英法联军入侵京津形势图C中日甲午战争形式图D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11 . 在天津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爱国将领有( )A邓世昌、林则徐B关天培、聂士成C张德成、聂士成D丁汝昌邓世昌12 . 19世纪“自60年代到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赞成“中体西用”的洋务派在这一时期倡导A全盘西化B师夷长技C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13 . 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武器装备落后B清政府临战犹豫不决C清朝

6、社会经济落后D清朝的政治制度落后14 .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袁世凯称帝期间,李某在青年杂志中获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生的东交民巷搬出15 .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ABCD16 . 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

7、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17 .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一个“侠盗集团”为寻找“圆明园”流失的兽首而历经艰险,保护国宝的冒险故事。这些文物的流失应该源于哪场战争?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 . “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做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句。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A安庆、绍兴起义B广西起义C萍浏醴起义D黄花岗起义19 . 梁启超说:“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认为辛亥革命

8、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封建制度B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C创建了中华民国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20 . 直接导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是A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大门B中国的禁烟运动C英国外贸入超地位不利D英国希望同中国建立良好贸易关系21 . 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德先生与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先进知识分子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陈独秀D孙中山22 .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

9、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A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23 .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审判制度沿用前清B政体变化不甚明显C平等制度遭受玷污D等级观念根深蒂固24 .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革命,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

10、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D袁世凯统治未被推翻25 . 洪秀全宣传民众、组织民众的思想是A基督教B儒家大同思想C拜上帝教D佛教二、综合题26 .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 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11、岳麓版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请你概括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及采取的具体政策?材料三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依据材料三,写出该条约名称以及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影响?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特别是改革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II(4)被国际公认

12、的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出自于哪一次国际会议?(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外交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27 .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近代历史长河中穿行,悲憤在心中燃烧。曾几何时,绚丽开放的罂粟花啊变得魔鬼般狰狞!轰隆隆的炮声,带来了所谓的文明,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听,那是失去的儿女们,在呼唤母亲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师夷长技”,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材料三: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写道:“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材料四:1911年1

13、0月10日,革命党人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随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材料五: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请回答:(1)材料一中:“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请问这个条约中失去的“儿女”是谁?(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体现了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写2项活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问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参与的一次最重大的改革是什么?(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问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

14、人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五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为了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领导了什么运动?28 . 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奋起抗争。请回答:(1)请写出图一中这位老英雄的姓名。哪一位民族英雄率致远舰官兵创造了图二中这一壮举?(2)八国联军入侵后,义和团和爱国清军奋起反击,请写出其中三个战例。(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9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1)近代历史上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是如何阐发土地问题的?(2)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也在土地问题上作出了几次调整,其中“当年喜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两次“分田”所指的历史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