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67424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摘要:幼儿园阶段的科学教育对于孩子的全面成长及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的 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普遍存在缺乏理论支撑和课程 体系、内容和方式偏小学化、缺乏人文关怀、缺乏材料支撑等问题。非物质文化 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闪烁着科学的光芒,挖掘蕴含在非遗中的科学元素引入 幼儿园科学教育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案。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开展现状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儿童对自然和科学的兴 趣远远高于成人。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这一时期若得到及时良好的 培养,进入中学和大学后,

2、或者进入成年后会得到高度发展;反之,就发展不起 来。我们国家一直有重视幼儿科学教育的优良传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 在 75 年前就提出:“要建设科学的中国,只有在小孩子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 育,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科学上的天才。”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教育及五大领域活动中,在幼 儿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都对科学教育的目标、意 义、特点和实施意见做了规定和阐述。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在越来越强调创新性和原创性的未来世界,科学 素养和科学精神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来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应的学 前年龄段的幼儿科学

3、教育也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特别是基于儿童核心素养 培育的 STEM 教育理念的引入,使得幼儿园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和态度更加的积极。但是在实践层面幼儿园和教师在科学教育实施中能够获得的支持却是非常有 限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开展面临着以下几各方面的困境:一是缺乏理论支撑和 课程体系,科学教育零散开展,效果难以保证;二是缺乏生活化特点,科普内容 和形式偏小学化,与学龄前儿童认知方式相背离;三是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幼儿 教育的整体性和情感体验;四是缺乏材料支撑,以教师自制教具为主。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开展。近两年,儿童早教行业敏锐地 察觉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火花思维、斑马思维、小猴思维和

4、豌豆思维等各类线 上线下的儿童思维课、科学课相继推出,并且生意火爆。儿童科学教育市场的表 现,既反映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不足,也反映了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强烈需求二、非遗引入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如何解决幼儿园面临的科学教育困境,设计出比市场上更合理的幼儿科学教 育课程呢?将非遗引入幼儿园科学教育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首先,非遗本身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教育价值。非遗是人类各个民族在不同时 代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最优质的解决方案,是每个时代主流的、经典的、最具有代 表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无不闪烁着科 学的、智慧的光芒。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风筝,它的发明和应用过程包含

5、了人类 上天的梦想,包含了测距、传讯、越险、载人的军事历史,还包含了复杂的空气 动力学原理。再比如二十四节气,它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 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实践 中形成的关于自然和宇宙关系的知识,科学价值是其最重要的价值。其次,引入非遗可以大大提升幼儿科学教育的品质。将非遗中的科学元素挖 掘出来融入幼儿园科学教育,不仅可以带领孩子们认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中 国古代科技文化,而且以一带五,让科学变得不再冷冰冰,变得更具象生动鲜活 充满人文情感,孩子的社会性和艺术性也由此得到发展。特别是手工艺类的非遗 项目,大都具有强烈的动手性、叙事

6、性、审美性,在创作物化的过程中,孩子的 审美力、观察力、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意志品质等会得到综合 发展。另外,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从科学教育的角度引入非遗教育,可以带领孩 子们更细致入微的感受、体验和创作民族文化,还可以大大提升孩子们的民族自 豪感,涵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意识,实现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双重功能三、非遗引入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施路径一是聚焦园内科学教育品质提升。联合教育专家、非遗传承人和幼儿园,深 入挖掘各类非遗资源中的科学教育价值,建设幼儿园非遗教学课程设计和教玩具 研发中心,设计打造系列基于 STEM 教育理念具有中国气韵承载中国智慧的非遗 科学教具盒子和课程

7、。二是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利用社会资源,建设一批非遗科学教育基地,扩 展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空间和场域,增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在地 文化的互动,探索多方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三是抓好幼师师资培养工作。建议规模化、机制化、定期开展针对园长、保 教主任、幼师不同群体的非遗教研培训和交流工作,建立幼儿园非遗科学教育教 学共同体,带领老师们走进非遗、认识非遗,传播非遗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培 养园所里的非遗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参考文献:1 冯午生培养校园非遗传承人提升劳动教育品质N.人民政协报,2019- 02-182 蒋玉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思考J.知识文 库,2020(11)543 赵芹英.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教育,2020(9)26作者简介:鹿广静,1986年,女,汉族,山东菏泽,学历:硕士研究生,助 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非遗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