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下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673757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下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科版三年下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科版三年下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科版三年下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科版三年下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下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下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献之练字教学实录之一【教材简析】王献之练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王献之戒骄戒傲,认真、刻苦练字的故事。通过故事的阅读、挖掘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课文故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故事内容简洁,蕴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设计理念】王献之练字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生动、平易,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很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本课教学教师不必讲解过多,运用三环七层的教学模式,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放手学生读读议议,读懂小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

2、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教学过程】入境明标: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课件播放王献之书法字帖)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简介王献之生平。)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具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板书课题

3、)学习交流:一、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接下来请你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再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生1:课文主要讲了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师:概括得真精练。谁能再来概括的说一说练字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生2:王献之在屋子里一连写了十几个“大”字,他选了一个送给他父亲看。他父亲没说什么,拿起笔来在“大”字上面加了一个点,变成“太”字。(学生将整个故事详细的讲了一遍。)师(始终表现出认真倾听的样子):你的复述能力真强,不过老师是想让你概括的说一说。

4、听听其他同学说好吗?(生3做出正确的回答。)二、学习交流师:在课文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生1:我认识了一个聪明的王献之。生2:我认识了一个从小就练字的王献之。生3:我认识了一个写一手好字的王献之。生4:我认识了一个自满的王献之。师:“自满”。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生:自满就是骄傲。师: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生:自满就是王献之满足自己(一时想不起怎样表达)师:满足于自己的成绩。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生: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的自满起来。师:你说得真对。这就是故事的起因,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小献之这样

5、的自满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那又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他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并动笔画一画。师: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王献之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夸他,挺生气的。师:噢?你怎么知道父亲挺生气的?生1:他写的字根本就不好,还去炫耀。师:这也正体现了小献之的什么?生:自满、骄傲。师:谁能说说从哪个句子中体现出来了?生2: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2朗读)师:他读得怎样?谁感受到了什么?生3:他读得很好,我感受到了王献之的自满。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生3:他把“满以为”读得较重,突出了语气。师:说得真好。其实呀这时的王献之

6、确实很自满,这时的父亲可能像生1想的那样生气了。但父亲的做法却出人意料,他把“大”字加了一点,这一点在谁那起了作用呢?生:在母亲那。(播放小影片,王献之与母亲的对话,母亲说:“吾儿练字三千日,唯有一点像羲之。”师:母亲的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此时的王献之还骄傲自满吗?在课文中找一找他的变化。生:他顿时满脸通红,十分惭愧。师:父亲的随手一笔在王献之看来似乎很神奇,促使他想到父亲有练字的什么?(秘诀)师:接下来就要请同学们帮他找找“秘诀”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集体交流师:哪一小组找到了?生1:我们组找到了。父亲的秘诀就是写完18口大水缸里的水。生2:我们组也找到了,父亲

7、的秘诀在后花园的水缸里。师:你们准确的找到了父亲的回答,请你们再想一想,父亲的本意就是让完18缸水吗?如果他把墨汁搅在缸里,然后乱涂乱画,用了水就练会了字了吗?父亲的话暗含着什么意思呢?(学生再一次到组内集体交流、探究。)再次交流汇报。生1:我们组认为不是说写完18口大水缸里的水就会练字,而是说要坚持的练字。师:坚持不懈。生2:我认为父亲是让他常练的意思。师:更是一个“勤”字,勤练。生3:我认为不是说正好写完18缸水,而是说你要多练。师:你是说父亲的本意不在18缸这个数字上,而在于他的练字态度上对吗?(师刚要小结一生急于回答)师:你还想说什么?生:18缸水,就是就是(不知怎么表达状),就是铁杵

8、磨成针。师(微笑鼓励):老师知道你已经理解了父亲的话,你用了铁杵磨成针这句话来诠释它的道理。(鼓掌)师: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秘诀,那就是想要练好字,就得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板书:勤学苦练。)师:其实王献之也找到了秘诀。(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大书法家)创新训练师: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生:做任何事的秘诀。师: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学生思考了一会儿)生1:咱班姚璐就用了这个秘诀,她的字写得好,还会写毛笔字,是她勤学苦练的结果。生2:我挺佩服宫兆臣的,他在学习面积时,为了弄懂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他回家亲自画了一张大白纸,画出了1平方米里的100个小格

9、,知道了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他的这个精神很值得我学习。师:也值得我学习!(竖起大拇指)小结:师: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汉水。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门,想成为成功者吗?那就时刻记得这个秘诀,并运用这个秘诀吧!板书设计:自满王献之练字秘诀勤学苦练大书法家知了学飞教学实录之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羡慕、不耐烦、懊悔”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寓言故事。3、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受到的启示。教学重难点:了解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受到的启示。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构建图示法教学手段:多媒

10、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的最后谁得了冠军?它为什么能得冠军呢?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生: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师:是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龟兔赛跑是个寓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寓意。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让我们收到教育师:(板书)故事、道理师:严文井大师曾经说过:“寓意是一个怪物,当它走过来时,却突然变成了哲理,严肃认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寓意两则中的一则寓意知了学飞,看看其中含了什么哲理呢?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师:(板书)知了学飞生:齐读课题师:谁对知了有所理解呀?生:知了即蝉,鸣叫声音像“知了”师

11、:出示课件知了的介绍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生:知了为什么要学飞?怎样学飞的?结果怎样呢?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现在让我们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词,并标出自然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生: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小结刚才学习情况。同学们都非常认真,老师在这里准备了一些字词,看谁读的准。(课件出示字词)指名读(对自学的反馈)师:刚才我们读了一遍课文,现在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思考:这则寓意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知了原本不会飞,后来和大雁学飞,本来刻苦一点就可以像大雁一样翱翔蓝天,却因怕苦和不耐烦而半途而废的故事。师:刚才我们从整体

12、上感知了这则寓意,现在来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师:(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知了为什么要学飞?生:知了十分羡慕大雁师:(板书)羡慕。你是怎么理解羡慕的?(出示大雁翱翔蓝天的图片)读了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体会呢?生:谈体会师:小结师:大雁答应教知了学飞,但知了是如何学飞的呢?结果又如何呢?现在读第24自然段,小组进行交流合作,然后来汇报你们交流的结果。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生:汇报、师适时提问:小组一汇报:知了是如何学飞的?指出关键词同时师板书怕艰苦、东张西望、爬来爬去、不认真、不耐烦、自满、嚷并引导学生理解自满等一些词语,同时谈出自己的体会。小组二汇报:知了学飞的结果如

13、何呢?生谈体会。师:小结。知了仍想展翅高飞,愿望依然美好,无奈它不肯辛勤地训练,没有付出当然就不会有收获,它的懒惰、怕吃苦、浮躁、自满等一系列不良的个性品质决定了它的美好愿望最终是一个幻影,它只能成为一个好高骛远之徒。师:看着大雁搏击长空的英姿,知了又有何表现呢?(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哪个词最能体现出来呢?(懊悔)你是怎么理解的呢?生:谈感受师:知了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师: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提醒有感情朗读的技巧)(出示课件)1、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何动作要重读。2、文中两次互相的“知了!知了!”在读时可适当夸张,以突出

14、知了的自满何不耐烦。最后的“迟了!迟了!”可拖长声音,以表现知了的无限懊悔。生:练习朗读师:指名读,师读六、复述故事、现场表演、明白道理师:同学们读的很好,那么谁能来复述这则寓意故事呢?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丰富故事情节,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给同学们一点时间)生:同桌相互复述故事,师巡视,指名台上复述、表演。师:(板书)讲故事师:小组交流: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板书)说道理。生:谈感受。师:小结:徒有美好的愿望和远大的志向,而没有脚踏实地克服困难辛勤耕耘的精神,将永远一事无成。七、拓展延伸、发挥想象师:学习这个故事,你对寓言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你想对知了说些什么?(生谈看法,发挥想象)师:人说寓言都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凝练,是漫画后的生活,你能从现实中找到这些人或事的影子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