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67046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有一个地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只有一个地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只有一个地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只有一个地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只有一个地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只有一个地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有一个地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吕梁市孝义市高阳中心校教师卫学建教材分析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的枯竭的威胁。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清晰的说理,又饱含深情。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

2、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23人,男生9人,学生均来自农村的,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只有个别家长对学生家庭作业进行辅导,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

3、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难点 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对发言,教师辅助。2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中心句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教学时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地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

4、章只有一个地球,来了解我们这位母亲。(板书,齐读课题。)1、和老师同写课题。2、品读课题。 由题目入手,在题目上做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此环节在于通过课题品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初读读文、整体感知(5分钟) 1现在,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6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给同学时间自由读课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熟读课文(5分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

5、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8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1、 学生找出关于地球球的三方面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2、 学生质疑。3、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以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重点练习,品读感悟(20分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

6、“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

7、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8、。(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如:精心保护地

9、球,造福子孙后代。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为了生存,保护地球。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学生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学生认真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找出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并用横线画出。理解“本来”一词感悟“只有一个地球”,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生写保护地球的标语。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地球有更深的意识

10、。学生全面的理解地球的,为下文做铺垫。学生自己找出地球是容易破碎的,看到人们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所造成的后果,是我们的地球支离破碎。这样也是为下文保护地球做铺垫。也使学生明白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学生明白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5分钟)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2学生交流、汇报3教师小结。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

11、破碎了的感叹? 让学生思考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课堂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说明文,作者是饱含深情来写的,每一句话都极强的感染的大家。希望大家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布置作业1分钟 1、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2、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3、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美、小自然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别处精心保护地球教学反思 1本节课基本完成教学任务。2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我认为不应是要求学生背诵字典上的注释条,而是在读句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12、的意思,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释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联系完整的语境再读句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读的质量,而且读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3在本课教学中也有许多需要可加以改进的地方,例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读这段话,“但是”之前为一个层次,可用较平直的语调,把“设想”读得稍重一点,以强调这仅仅是设想;“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注意“但是”之后的内容,“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又有多少人”稍加强调,以便使人们意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极少数人。4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精心的准备,让自己更加自然大方,课堂教学更加行云流水般自然。资料提供者:卫学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