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试题 (1).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670264 上传时间:2024-04-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学试题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图学试题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图学试题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图学试题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图学试题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图学试题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学试题 (1).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图学试卷A一、判断题(20每题2)1、图号为K53E023006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沈括最早提出了制图六体。(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4、圆锥投影的等变形线是放射状的。()5、我国1:2千的普通地图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6、用比率符号表示数量时是根据符号的面积比计算的。()7、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8、色光的混合是加色法混合。()9、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10、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二、名词解释 (30每题5)1、数字地图2、变形椭圆3、普通地图4、范围法5、量表系统6、地图适宜载负量

2、三、问答题(40)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2、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3、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5、图形视觉感受的认识过程?6、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成图过程是什么?7、当境界线以河流分界时其图形如何描绘?8、制图数据的来源有哪些?四、综述 (10)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地图学 A 卷 标准答案一、 判断题(20分,每题2分)12345678910对错错错错对错对对对二、 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数字地图:是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标志的制图要素和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而有序的集合。具有计算机可识别性、可量算性、可分析性、可传

3、输性及数字与模拟地图的互转性,是生产电子地图和纸基地图的基础。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过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这种图解方法就叫变形椭圆。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它们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随着地图比例尺的变化,其内容的详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范围法: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如森林、沼泽、湿地、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和动物分布等。范围法是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例如由颜色或网纹、符号排列构成的边

4、线)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在范围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根据所表示的专题现象的特征,范围法可以分为精确的和概略的两类。精确范围法表示有明确界线的现象,其轮廓用实在的线状符号表示。概略范围法表示没有固定界线或分布界线模糊、不易确定的现象,如动物分布。量表系统:按数据的不同精确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可以分为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地图适宜载负量:我们不能使所有的地图图面上都达到极限载负量,那样也就没有地区对比可言了,因此就失去了地区特征。我们必须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该图适当的载负量。三、 问答题(40分,每题5分)

5、1、 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2、 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3、 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 等高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 等高线图形与实地保持几何相似关系; 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愈密,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坡度愈缓。4、 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这两种方法都是在图斑范围内用颜色、网纹、符号等手段显示其质量特征。它们的差别是:质底法表示的是布

6、满全区的面状分布现象,分类以布满全区的现象为对象,图面不可能有空白,图斑也不可能有交叉和重叠;范围法表示的是各自独立的间断成片现象,无这些现象的地方出现空白,现象有重叠分布的,图斑也就会产生重叠和交叉。5、 图形视觉感受的认识过程?为了探索视觉感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认识过程进一步分为察觉、辨别、识别和解译四个环节。“察觉”是感觉的第一步,就是指是否接受了客观刺激,是否感觉到刺激存在的问题。“辨别”是指对客观目标特征的察觉,也可以说是察觉对象的差异。视觉辨别的依据是刺激强度、广度和时间三个方面的差别。辨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取决于视觉器官的差别感受性,而且更多地受到心理和心理物理因素的影响

7、。在地图图形的设计和使用中,对视觉辨别功能及其规律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识别”指当正确辨别出图形特征之后,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的抽绎分析。这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判读”,是取得地图符号直接信息的过程。显然,识别要依赖学习,当前的刺激要与过去学习留下的表象作对比拟合,才能知道它是什么。正因为这样,地图常常要为读者准备一个图例。 “解译”不只是对每个图形的识别,而是依据其特点以及与其他信息的关系,形成对图形内容的理解。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知识基础、实践经验和思维能力。在人的视觉感受中,这些环节相互交织,很难截然分开。一些简单的图形符号一经察觉和辨别便立即被理解,这是由于知识经验的丰富,可以很快

8、“直觉”符号的内容。对一些不太熟悉的符号或者在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时,往往需要反复进行辨别和认知。整个视觉感受过程和感受性既取决于视觉生理机能,也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6、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成图过程是什么?是利用计算机及某些输入输出设备自动编制地图的方法。一般经过资料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形输出三个基本过程。按输入资料的形式可分地图资料、数据资料和影像资料三种。数据资料可直接输入计算机,图形和影像必须先经过图数转换。图形输出一般有打印机打印、绘图机绘制、莹光屏显示等形式。机助制图能够大大提高制图速度。具体可以参考下面图像。7、 当境界线以河流分界时其图形如何描绘?境界沿河流延伸时,表示境界有如下

9、几种情况:以河流中心线分界,当河流内能容纳境界符号时,境界符号应连续不间断绘出;河内绘不下境界符号时,应沿河流两侧分段交替绘出,但色带应按河流中心线连续绘出。沿河流一侧分界时,境界符号沿一侧不间断绘出。共有河流时,不论河流图形的宽窄,境界符号都不绘在河中,而交替绘在河流的两侧,河中的岛屿用注记标明其归属。8、 制图数据的来源有哪些?用于制图的数据来源于地图资料、影像资料、统计资料和各种文字资料。地图资料地图资料是编图所用资料的主要来源,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地图:地形图、各种专题地图、全国性的指标图和国界(系列)样图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包括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和地面摄影像片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是制作专题地

10、图中一个重要类别地图统计地图的基本依据。我国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统计部门,各专业部门也都有相应的统计机构,这些部门和机构不断地收集、整理和发布各种统计数据。文字资料用于编图的文字资料有以下几类: 地理考察资料、各种区划资料、政府文告、报刊消息和各种地理学文献四、 综述(10分)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答题要点:制图综合的实质综合的方法包括选取和概括综合的影响因素相关的标准地图学试卷B一、判断题(20)1、图号为K49D005012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等角割圆锥投影两条标准纬线之间的长度比为1(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4、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11、()5、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6、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7、同一幅地形图上只能采用一种等高距()8、风景画在实质上也是地图( )9、地图按照内容划分为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 )10、图名属于整饰要素( )二、名词解释 (30)1、地图2、制图综合3、分区统计图表法4、视觉变量5、地图投影6、地理变量三、问答题(40)1、地图投影会产生哪些变形?如何表示它们?2、制图数据的来源?3、地图符号按照其表示对象的几何特征如何分类?4、等高线的基本特点?5、按照河流宽度在地形图上如何表示河流?6、设计地图符号有哪些基本要求?7、点状符号的定位优先级?8、制图概括的方法以及

12、实施制图概括的基本手段?四、综述 (10)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在普通地图内容表示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地图学 B 卷 标准答案五、 判断题(20分,每题2分)12345678910错错错错对对错错错对六、 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地图: 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制图综合: 根据地图用途的要求,通过对不同制图区域的制图物体进行相应程度的选取和概括,以反映出各种制图区域地理要素的组成、地理分布及其相互联系的某种主要特征,体现出区域间基本差异,满足

13、某种特定用途要求。这种编制地图时处理地图内容的原则和方法,称为制图综合,其实质就是在有限的图面上表示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对象的主要特点。分区统计图表法:它是在各分区单元(同样是以行政区划单元为主)内按统计数据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由于它同样是属统计制图的范畴,所以也是一种概略的表示方法,对任意一种空间分布现象均适用。当统计单元划分较小时,反映的现象也较细致。统计图表的形式可以是柱状、饼状、圆环、扇形及其他较为规则、易于计量的几何形状。视觉变量:能够引起视觉差异、实现辨别的最基本的变化,称为“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尺寸、方

14、向、明度、密度、结构、颜色和位置。 地图投影: 将地球表面通过测量的方法表现在平面上即成为地图,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将地球表面按一定比例缩小成一个地形模型,然后将其上的特征点(测量控制点、地形点、地物点)用垂直投影的方法投影到平面(图纸)上。对于小范围地区,可视地表为一平面,可以认为没有变形;但对于大的区域范围,甚至半球、全球这种不可展的球面,就不象这样简单。从不规则的地球表面到制成地图,要经过两个过程。首先将地球自然表面上的点沿垂直方向投影到地球椭球面上(这种椭球面是通过复杂的天文大地测量获得的接近地球的、能用数学方法表达的旋转球体),然后再将投影到椭球面上的点运用数学方法投影到某种可展面上。

15、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其实质是建立地球椭球面上的地理坐标 (经纬度)和平面上直角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地理变量: 复杂的地理事物都具有空间位置和地理属性。对它们的定量或定性描述构成地理变量。地理变量按性质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又称几何数据,它构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形状,是确立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属性数据又称非几何数据,它们可能是定性的,也可能是定量的。定性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的性质,如分类、质量、等级;定量数据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如长度、高度、宽度、温度、流速等。七、 问答题(40分,每题5分)9、 地图投影会产生哪些变形?如何表示?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