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案12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666906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教案12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六单元教案12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六单元教案12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六单元教案12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六单元教案12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教案12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教案12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_六_单元备课学科 语文 主备人马作雄单元名称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课标规定1.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问题,运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朴的研究报告。2. 筹划简朴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筹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筹划和活动总结。3. 对身边的、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形象,组织讨论、专项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4. 初步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措施。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安排的是一组综合性学习,提成“成长的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后附“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某些列故意

2、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窗情以及对母校的感谢之情体现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足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鼓励,继续迈进。学情分析在五六年级,学生以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有了某些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教学中充足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伙、探究、开放的特性,抓好筹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种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获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教学目的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教师、对同窗的感情。2.回忆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

3、开学校的关怀、教师的教导和同窗的协助。3.用多种形式体现对教师和同窗、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没好的志向。4.会写临别赠言、简朴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5.能在教师的协助下,与同窗一起组织筹划联欢活动。(选做) 教学重点1 环绕“难忘”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 写好倡议书和建议书。3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措施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在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教师的热爱和感谢之情。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要分工合伙,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筹划、组织、协调和实行的能力。教学疑点对于

4、封闭式的学校,学生收集资料的渠道有限,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探究性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教学方略本次综合性学习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相比,学生自主活动的比重更大。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体现感情,学会感恩,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伙精神和组织、筹划能力。练习设计思考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是自主性,注重学生积极积极的参与精神,作业设计应开放化、多元化,与其她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发明的空间。教学准备具体见每一板块教学设计的教学准备。学时划分内容学时备注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筹划。1学时“成长足迹”

5、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56学时加课外时间“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活动。34学时课题名称成长足迹相应进度表第 周撰写时间月 日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回忆小学阶段美好的时光,写写难忘的教师或同窗,难忘的校园,难忘的一节课或是难忘的一次活动。(2)和同窗畅谈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并制作成班级纪念册。2.过程与措施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措施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在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教师的热爱和感谢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教师的热爱和感谢之情

6、,学会感恩。重难点:1.环绕“难忘”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培养学生的合伙精神和组织筹划能力。教学准备:收集整顿班级的照片,制作纪念册。教学学时:6学时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第一学时一谈话,激发爱好二读题,理解活动内容三讨论,制定活动筹划四课堂小结,鼓励积极参与活动五布置作业第二学时一教师导,激发爱好二教师引,明确方向三自由说,拓展思维四小组说,回味生活五布置作业第三学时一检查,理解学生自读的状况二再读,学习作者的体现措施三总结,鼓励所学文法运用于习作四布置作业第四、五学时 教学内容:指引学生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一谈话,明确习作内容二交流,说难忘的人或事三指引,引导体现措施四学生创作,

7、教师巡视辅导五集体评议,修改习作六布置作业第六学时一交流,回忆班级成长的足迹二讨论,研究制作班级纪念册三 布置作业同窗们,六年了,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强健的少年,这不仅是人们自己努力的成果,也浸透着学校、教师的心血。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难忘的小学生活。六年时光,变化最大的就是你们成长了。一路走来,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足迹。如何把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我们读读课文给我们的建议。指名反馈,教师小结。这样多项的内容,要在短时间内完毕,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请同窗们先讨论一下,我们应当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指名反馈。教师小结:同窗们,你们是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人,但

8、愿你们积极地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把你在小学阶段最贵重的回忆留给教师,留给同窗们。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我们贵重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自己成长的故事。 成长的故事可以是哪些事呢?教师归纳小结:只要是发生在你们成长阶段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例如:第一次学会了快乐的、伤心的、教训教师小结:说事,不仅要说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说清晰、说具体,最核心的是在论述事件的过程中真切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4教师小结:是呀,时间过得真快,立即就要毕业了,可昨天发生的事情仿佛还在眼前。1 指名反馈:“阅读材料”

9、中一共为我们提供了几篇文章,题目分别是什么?2 教师:通过自读,你们都理解这几篇文章的重要内容了吧,谁乐意来说一说?教师导读:五篇文章,有的写教师,有的写同窗,有的写对自己毕生起着重大作用的事。篇篇都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典范。请同窗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文章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通过上节课的交流,教师理解了不少同窗们成长的故事。相信,这些事情中有诸多都是令人们难忘的。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教师或同窗,难忘的校园,难忘的一节课或是难忘的一次活动。 教师小结:看来,每位同窗均有不少令自己难忘的故事。如何才干把这些难忘的教师或同窗,难忘的校园,难忘的一节课或是难忘的一次活动写好呢?1

10、引导学生回忆“阅读材料”文章的内容,说说重要内容。2指名反馈:你觉得这些文章的习作措施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3教师小结。教师总结:同窗们,不管你们写的是人,是物,是事,只要你们用心写,用情写,把平时学到的习作措施巧妙地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你们都能写出优秀的习作来。这一段时间来,教师让同窗们运用课余时间收集了班级成长的足迹,相信人们收获都不少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1.教师建议人们把这些资料整顿好,制作成一本班级纪念册!2.组织学生讨论:班级纪念册应当有哪些资料?小结:好的纪念册要有周密的筹划,同窗分工要明确,谁负责封面设计,谁负责哪个主题,都要有事先拟定。因此目前请你们讨论

11、一下纪念册的主题,然后再进行分工。学生自由读题目,理解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学生反馈:(1)阅读“阅读材料”里的文章。(2)写写难忘的人或事。(3)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4)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5)制作班级纪念册。学生交流:(1)运用课余时间收集班级的照片以及自己成长的照片,收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插图等。(2)说说自己的成长故事。(3)课前自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课堂上来交流。(4)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5)集体反馈寻找到的班级“成长的足迹”,然后合伙制作班级纪念册。1收集活动中需要的有关图片以及资料。2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3学时作业设计。填一填个人资料卡姓名: 学校: 班级:

12、入学时间: 第一位语文教师: 第一位数学教师: 最喜欢的教师: 第一种同桌: 第一种好朋友: 第一次被教师表扬: 第一次被教师批评: 最快乐的一件事: 最伤心的一件事: 学生自由交流。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倾诉对象,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2推荐个别说得好的同窗上台说一说。3集体评议:好在哪里?1学生明确要点后,在小组内自由地说一说。(有收集到有关照片的,可以结合照片说一说)2小组推荐,集体反馈。3指名反馈:听完同窗的成长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1.把你今天和同窗交流的成长故事简朴地记录下来,再好好地找一找与否有留下有关的纪念材料。2.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说说你读了词语后所想到的画面。欢声笑语 循循善诱 如沐春风无微不至学生反馈:难忘的启蒙: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教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体现了启蒙教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体现了作者对启蒙教师的崇拜、感谢和怀念。教师领进门:作者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