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_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66434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5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顾茅庐》教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三顾茅庐》教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三顾茅庐》教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三顾茅庐》教案_1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三顾茅庐》教案_1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顾茅庐》教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顾茅庐》教案_1(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顾茅庐教案三顾茅庐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欢迎大家共享。三顾茅庐教案1一、 设计理念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显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诸葛亮在小说中是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歌颂的。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重探望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敬重人才,求贤若渴,诚意诚意的思想品行,同时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为此,我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探望诸葛亮的诚意诚意为突破点绽开探讨,自然地进入对诸葛亮的志向和才能的观赏。二、 设计思路由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渲染气氛,

2、相机导入,抓住一些词语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其次步,观赏美景,感受“才华”。第三步,分析“言行”,感受“敬重”,第四步,我设计了如此“敬重,何以“为报”。最终,全堂总结,升华“敬重”,再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中结束本堂课。三、 教学目标1、 积累课文中的美丽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澄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体会比方句前后部分之间的关系。2、 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意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刘备敬重人才的优秀品质。3、 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四、 教学程序(一)抓住词语,把握全文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组词语,第一组都是课文中主子公的名字,其次组都是写隆重景

3、色的词语,第三组则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将这些词语读精确,并通过自己的视察很快讲出他们的新发觉。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复习检查字词驾驭状况,另外,也想通过这一环节梳理学生的思路,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整体把握课文。(二)观赏美景,感受才华我从隆重美景导入到三个比方句的学习,用较为连贯的语言将课后习题四中的三个比方句串成一个整体,并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比方句的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形象详细的说明,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顺当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三)分析言行,感受敬重这一环节我把它定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由找张飞的语言,刘备的语言,通过

4、仿照他们说话来感受他们当时的心境,也在张飞的衬托下,更凸显刘备对人才的敬重。并自由谈谈体会,这一形式我觉得看似形散,神却不散,因为孩子们始终围围着“刘备敬重人才”这一主题绽开探讨学习,无论怎样谈体会都是万变不离其踪的。但如何使学生的发言、探讨、感悟更有深度,更有层次呢?这就使老师在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应变”、“点拨”甚至“周旋”等的引导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我在备课中深化思索的问题,我也力图随意应变,以期让学生有更佳的学习效果。比如:“三人第三次到了隆重,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这说明白什么?先了解“半里多路也许有多少米?”“为什么不骑着马干脆到诸

5、葛亮的住处才下马,或者提前50米、100米下马?”然后补充杨家将中文武百官路过天波府时文官落轿子,武官下马以示仰慕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到刘备下马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仰慕,从而体会刘备是敬重人才的。然后实现由扶到放,让学生抓住刘备动作的词语“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候等待”“快步走进”自由谈体会,实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穿插了一个看板书背诵刘备等候诸葛亮的一段文字,指导学生巩固课文内容。(四)如此敬重,何以为报这一环节主要是结合文章最终其次小节拓展了一些诸葛亮出师表里的话,帮助刘备打的胜仗,和书本练习三中的成语,可以说是课文学到这里,已是水到渠成。(五)全堂总结,升华敬重在三

6、国演义的片头曲中,结束本堂课。最终,谈谈我的感想,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品尝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美丽的词句、精彩的句段,同时,作为我们老师也应当根据新课标要求,主动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到书的海洋中,让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像三国演义这类经典名著是很值得一看的,老师可以举荐学生阅读学生版本的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教案2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尝精炼畅达的语言。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

7、性格特征。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才智,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育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爱好。课堂导入:本单元还要学习四大名著中的两篇文章。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凹凸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宏大丰碑。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

8、),作者是元末明初的闻名小说家罗贯中。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汲取民间传闻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一、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成就最高。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罗贯中是吴承恩的老师。二、故事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

9、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爱好。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起先写起。三、课文初探初识文本听朗读,完成字词积累,初步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故事情节1.字词积累。拜谒:探望谒见。如雷贯耳:洪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屏:使回避。促:靠近。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这里指当时

10、割据一方的军阀。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方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思贤如渴:比方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顿开茅塞:比方思想突然开窍,立即明白了某个道理。顿:立即;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2.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第一部分():写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看法,刘备力排众议,确定前往。其次部分():写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胜利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第三部分():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11、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协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探望两次都没有见着。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探望,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4.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特性却非常显明,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刘备:(1)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以苍生为念,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仁心爱人。(2)刘备为见得诸葛亮,不顾帝王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诚意求贤

12、。(3)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心。虚心求教。(4)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一种耐性与宽厚。待人宽和有耐性。(5)有远大的政治理想。诸葛亮:诸葛亮出场前,小说还写了那些事?1、司马徽初荐(刘备初得诸葛亮的消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只知其有安天下之才。最先涂上了神奇色调。2、徐庶走马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3、司马徽再荐(“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4、一顾茅庐(农夫作歌、博陵崔州平隐者形象):突出诸葛亮的隐者形象。5、二顾茅庐(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感叹世无英雄,赞许独善其身:渲

13、染诸葛亮求之不易。诸葛均、黄承彦其诗为诸葛亮形象的良好写照。这些人物,每个人都不能真正反映出诸葛亮的面貌,但每个人身上都有诸葛亮的影子。渲染、烘托铺垫、蓄势(侧面描写)诸葛亮登场后的刻画: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

14、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表现出“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雄才大略。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正面刻画(1)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刘皇叔若非一片赤诚,不能邀其出山,可见其本心也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风亮节之行。淡泊名利高风亮节。(2)刘皇叔以天下苍生为念,诸葛亮方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足见其一片仁义。仁心爱人。(3)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才智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满腹经纶聪睿过人。张飞:在第一部分中,找出描写张飞的句子,想想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直扬言将诸葛亮“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足见其行事鲁莽。表现了张飞的粗暴、急躁而直率。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课堂小结:刘备:仁心爱人志向远大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诸葛亮:才略超群满腹经纶淡泊名利才智过人张飞:言行鲁莽性格急躁直爽深化探究:精读课文深化了解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索:这段话告知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探望诸葛亮?明确:刘备诚意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最终见到了诸葛亮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