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165881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狭义上: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2)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 才能最后解放自己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

2、富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者是统一的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精神谁是世界的本原 (何者为第一性)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 意识第二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精神 主张意识第一 物质第二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时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时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 发展的观点

3、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用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与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 了界限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

4、 物质世界的运动时绝对的 而物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 是相对的)3.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4. 物质 运动 时间 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1.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 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 量的活动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要取得实践的成功与胜利 要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 按规律办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物质统一性唯物主义一元论根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否定观:自己否定自己 否定式事物发展的环节 实质:杨弃

5、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 联系有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2.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3.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 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4.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 日趋灭亡的东西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互相依存 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斗争性: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 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二者相互链接 相辅相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注: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

6、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 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 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 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有反复性与无限性)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 事物的外部联

7、系 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包括感觉 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 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 全体 内部联系和食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二者密不可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才能把握物质的本质 满足实践需要 二者辩证统一 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真理(具体的 发展的)与价值(价值的实现推动真理的发展)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 无限性 相对

8、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真理的有条件性 有限性4.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真理发展的规律) 根本区别:主观是否符合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正确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时互相依赖 相互制约的 是辩证统一的)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世界历史的大趋势 是时代提出的重大主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重大的阻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

9、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社会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基本 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3. 二者互相作用构成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2. 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时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 产品 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3. 价值量

10、的决定4.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的等价交换,形成价值规律。5. 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者是自由人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一无所有)2.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

11、大(2) 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的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1.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1) 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2)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3) 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4)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5)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6) m=m/v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 m为剩余价值 v为可变资本2. 生产剩余价

12、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2)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3. 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4.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空想

13、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2.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明确的表述。它明确的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2.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