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657180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桃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分桃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分桃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分桃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分桃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桃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桃子》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桃子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学习主体:小学二年级学生学科:数学已有知识: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教学准备:课件,投影器、小棒、练习本二、教学课题: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分桃子三、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四、教学目标: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能用图示(连一连,

2、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五、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六、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这个教学理念,这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实际意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权交给学生,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想,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知识智慧共享的乐园。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故事导

3、入:有一天猴哥、猴弟和妈妈一起到山上摘桃子,兄弟俩可能干啦,一会儿就摘了一大篮子又大又红的桃子,猴妈妈可高兴了,挑了8个最好的桃子,准备奖给两只小猴(猴哥跟猴弟),怎样分?谁愿意帮帮猴妈妈呢?2、课件出示分桃子图并板书:分桃子3、指名几个学生尝试说说怎样分。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活动一:分桃子(初步感知平均分)1、动手操作,感知“分”的含义。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动手帮猴妈妈分桃子。请各小组用桌面上的小棒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并填在表格上。猴哥/个猴弟/个、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师:能把你们组的分法告诉全班同学吗?学生说出分法,老师填表格。2、探讨“分”的情况,初步建立“平

4、均分”的概念。老师指着表格说: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一共有6种分法,你们认为哪种分法会让两只小猴子都满意呢?学生就会说: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子(投影机出示:每只小猴子抱着4个桃子,高兴得跳起来。)师:像这样把东西分得一样多或者同样多的方法,我们叫平均分。(板书: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活动二:分木块(加深认识平均分)下面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应用刚才的知识想一想:把6个木块分成2堆,有多少种分法?怎样才算平均分?先让学生独立分一分,然后全班交流。强调每堆分3块这种分法叫平均分。活动三:小猫分鱼、小狗分骨头(拓展平均分的种类,深化平均分的认识)1、小猫分鱼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把总数分2份,知道了每份

5、一样多叫平均分。同学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小猫、小狗怎样分它们喜欢的食物?有一天,4只小猫去河边钓鱼,一共钓了12条鱼,它们围在鱼的周围,(出示小猫图)要把12条鱼分给4只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条)。请同学读一读。请同学摆小棒或圈一圈的方法,分一分。全班交流。师:你们是怎样分的,哪个组愿意上来分一分?(让5人小组走上讲台,1人负责分,4人扮小猫。)师:有和他们组分得不一样的吗?哪个同学上来分一分?(再请不同的同学上台表演分的过程。)师:你们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快? 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让学生说出利用乘法口诀算出每只小猫一次能分得3条的方法。师:说得真棒,你们组的分法很好,

6、因为用上了乘法口诀,所以只要分一次就完成平均分。2、活动三:分骨头。(1)师: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骨头。(出示骨头图)(2)师:全班同学读一读题目(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根?)(3)师: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指每只小狗分得同样多。)(4)师:请同学们用圈一圈的方法分一分。 (5)指名汇报结果。选一本书评讲。三、知识的应用与解决。1、师:今天,同学们学会了平均分东西,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完成33页第一题。(1)师:这里有几双筷子呢?(一双是几根?)要想很快知道有几双筷子,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独立做。(2)师:谁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全班同学?(让学生

7、说说自己的方法)(3)师:真不错,我们看一看他们的方法。(书本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你们想的办法真好。2.完成33页第2题。(投影机出示第2题)(1)师:看着这些摆放乱七八糟的铅笔,你有什么想法?(想整理)(2)师:平均每盒放几枝呢?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独立做)(3)师:谁来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让学生先想后说。)(4)师:还有别的方法吗?(还可以用乘法口诀“二七十四”来计算,所以每盒装7枝)(5)师:真不错,像这样的问题,还可以用乘法口决来解决。3、再看第3题,(投影机出示第三题)。(1)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圆圈?(20个) (2)师:每5个 圆一组,

8、可以分成几组?请同学们圈一圈。4、完成33页第4题。让学生利用学具分一分,体会到在每人分到气球一样多的情况下,会有剩下的气球,初步感知有余数的“平均分”。5、完成33页第5题。四、课堂小结:师:1、我们学会了“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或同样多。2、知道了平均分有两种可能:一是刚好分完,二是还有剩余。但剩下的个数要比份数少。四、板书设计。分桃子(平均分)每份一样多叫平均分猴哥/个猴弟/个71625344 352615八、教学反思 分桃子是“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分一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分物体时出现不同情况;2、理解分

9、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新课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实实在在的,生动丰富的活动中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进而在脑海中建立起等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一、故事吸引,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我根据主题图从童话故事“猴宝宝分桃子”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哥哥和弟弟他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

10、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二、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连一连”,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

11、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把“分一分”的第2 题变一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宝宝家可能请来了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为学生创设了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活动、合作的空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并要求学生回去之后找找生活中 “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的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四、关注情感态度

12、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咱们准备好上课了吗?”“咱们就按王泓智说的可能请来4 只小猫,请你用小棒代替鱼分一分。”老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本节课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抓住有利时机,渗透爱劳动、爱运动、敬老等品德教育,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学生,又保护了表现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