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学案1.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1654572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藤野先生》学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藤野先生》学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藤野先生》学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藤野先生》学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藤野先生》学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藤野先生》学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藤野先生》学案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学案第十七册第二单元五: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能给下列词语注音、释义:油光可鉴 发髻 标致 精通时事 掌故 落弟 解剖 畸形 不逊 诘责 正人君子2、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难点: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朗读 体会教学过程:预习:一、朗读课文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1)绯红( ):鲜红 2)宛如:好像 3)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

2、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4)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代的人C 大礼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5)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6)陌( )生:不熟悉 7)不逊( ):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8)畸( )形:不正常的形状 9)匿名( ):不具名或隐藏赵名 10)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11)杳( )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12)瞥见( )很快地看一下 1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14)喝彩( ):大声叫好 15)决意:拿定主意 16)发髻( ):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二、了解作者。请你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三、

3、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A“ ”在东京B“ ”在仙台C“ ”离开仙台后 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段落层次划分以“ ”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38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 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及转到仙台的原

4、因。第二部分(436)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 ”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 ”弃医从文的原因。第三部分(3638)写“ ”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 的激励与鼓舞。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二、检查预习。1字词练习2简介作者及背景3 划分文章层次三、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朗读后思考:1、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 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2、比

5、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3、“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

6、在会馆里学跳舞。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第3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记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转到记叙在仙台的见闻和感受。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板书段意:写“我”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五、布置作业。1、积累词语2、预习第二部分,思考第二部分层次。第二、三课时一、 导入:检查作业,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一)默读第4、5两

7、段,思考下列问题:1、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清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达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物以稀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

8、,鲁迅当算第一个。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3、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 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将作者在生活上的刻苦精神与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地对比。4、“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居然睡安稳了”中“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对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

9、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的生活上的刻苦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二)、快速诵读课文的第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 2、作者着得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

10、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检查添改讲义表现了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指出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他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为 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他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向 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他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忱地教育鲁迅的原因。(三)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1、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11、情? 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结合课文注释, 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作者这样做的原因: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有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

12、解救自己的民族道德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2、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中“何尝”与“不”连用,以反问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上述两件事,尤其是后一件事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同时,也给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的惜别作了铺垫(四)阅读3235段,考虑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藤野先生听说“ ”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

13、”“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词“惜别”,还希望 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 ”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鲁迅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鲁迅是终生难忘的。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3638段),考虑这部分写了些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四课时一、 导入:检查作业,复习第二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二、分析课文第三部分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这部分的三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些什么?第36段: 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 对“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也怕敢写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14、?作者对中国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文字的笔调是十分含蓄压抑的。尽管如此,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还是充分地显示出来。 2第37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他的崇高评价。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 感激,给 鼓励”的都是之一?因为藤野先生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 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 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

15、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3第3、8段:写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做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如何化怀念为力量呢?作者为了怀念藤野先生,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的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自己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里的“正人君子”是反语,意在讽刺那些在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文人。作者用这种韧的斗争精神和坚持继续战斗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仰慕、怀念之情。 4“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中“似乎”表明并未真地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但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 总结:请同学们依据第三部分的内容归纳该部分的意思。三、总结全文,请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1、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2、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