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类案》word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651548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建筑类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下建筑类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下建筑类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下建筑类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下建筑类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建筑类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建筑类案》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类 案 新乡市消防支队司令部制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类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地下建筑工程不断增多,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成为消防部队面临的崭新课题。地下建筑主要有厂房、仓库、商业服务、旅馆、车库、娱乐场所等。由于地下日用品商场客容量大,人员密集,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火灾发生时,烟火极易蔓延扩大,扑救和疏散都将极为困难,为使官兵熟悉地下建筑的结构,掌握此类火灾事故的处置程序和扑救措施,特制定本类案,以提高官兵处置地下建筑火灾的能力。一、 地下建筑的概念建筑在地表以下的建筑物统称为地下建筑工程。二、地下建筑的分类按其建造形式分为:(1)附建式;(2)单建式;(3)其他建筑形式。三、地

2、下建筑的火灾特点(一)火场温度高,烟气大,不易散出地下建筑发生火灾,由于地下建筑绝大多数无窗,而且与外部相连通道少,发生火灾后在封闭空间内,热烟排不出去,热量聚集,散热困难,地下空间温度提高快,可能较早出现全面点燃现象。此时火灾房间温度会很快由市内温上升到800-900,烟气温度可达600-700,火源温度可达到1000,火灾热危害严重。(二)火灾时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由于出口少,烟气不易散出,随着地下空间的增加,进入空气量逐渐减少,中性层面不断降低。一部分刚排出的烟,稍一冷却又被吸入地下空间,这更增加了烟的浓度,使能见度降低。此外,由于地下缺氧,只要局部有阴燃存在,浓烟将会有增无减。(三)毒气

3、重地下建筑火灾时,由于缺氧严重,使高温下的可燃物燃烧不完全,而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毒气增加;一些现代地下建筑内装修时使用高分子材料、塑料制品,火灾时可能产生大量毒气,更增加了烟气汇总有毒物质的含量,威胁生命的危险性加大。(四)疏散困难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高温、黑暗、烟呛使人员疏散困难。地下建筑由于难于采用天然采光,火灾时容易断电,地下照明没有保障,或有时由于烟的浓度大,即使地下通道内有引导指示灯,当能见度低,视距往往低于3m,甚至不足1m,加上人们在火灾状态下的惊恐心理,使逃离火场难度加大,甚至寸步难行。由于烟的毒性大,经测试有时一氧化碳含量高达10%,加上其他毒气作用,又严重缺氧,极易造成

4、疏散人员中途昏倒,甚至中毒死亡。火灾时,平时的出入口在没有排烟设施情况下,很有可能变成烟喷口。同时,初起火灾浓烟的扩散方向,往往与人员的疏散方向一致,而且烟的扩散速度比人群疏散速度快。因此,无法逃避高温浓烟的危害;出入口少,步行距离远,疏散时间长;火源部位靠近出入口时,烟火会封锁疏散通道,逼迫人们另找出口或急需专门营救。(五) 火灾扑救困难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员无法直接观察地下建筑中起火部位及燃烧情况(火场侦查困难),这给现场指挥、组织灭火战斗带来困难。1、灭火进攻路线少,消防人员需要逆向顶烟从地面进入地下,且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需要搞好安全防护、通讯联络);地下能见度低,难于找到或接近着

5、火电。2、地下高温、毒气的危害易造成战斗减员。3、通道狭窄、拐弯多、门卡多,战斗开展困难。4、烟火封锁出入口时,战斗员无法深入内部;水枪射流打不到着火点;高温及内部火风压会阻挡灌注的泡沫混合液而发生倒溢。5、可用于地下建筑的灭火剂少。对于人员较多的地下建筑,毒性较大的灭火剂不易使用。6、地下通讯联络困难,火场照明条件差,火灾扑救困难。四、火情设想、力量调集、灭火设想(一)起火地点:设置依据是某地段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途径多,蔓延速度快,危险大,火灾将直接威胁整个地下建筑。(二)起火时间:设置在白天营业时间,人员流动大,情况复杂,扑救和人员疏散需要大量的作战人员和器材装备,起火时间设置在晚间停

6、业是,只需将本案中疏散人员部分忽略即可。(三)火场情况:起火时间该地下建筑多人处于疏散状态,火势处于发展阶段。(四)力量调集:坚持救人第一和准确、迅速、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加强第一出动力量。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单位报警后,根据燃烧面积,确定调度原则,并调动指挥部及特种车辆装备(包括水罐消防车、泡沫车、抢险救援车),然后完成下列工作:(1)报告总队战备值班室、市公安局110、市政府。(2)通知交巡警、电业局、120急救中心、武警等有关社会力量赶往现场,协同作战。(五)灭火组织机构组建火场指挥部和前沿指挥所,成立以省市领导为首,以消防部队领导为主,各有关部门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火

7、场指挥部,下设作战组、通讯组、后勤保障组、现场警戒组。(1)作战组主要由侦查组、营救组、灭火组、排烟组四大部分组织。1、 侦查组由支队战训参谋、当日值班干部、该单位人员和辖区中队第一战斗小组组成。任务:及时掌握火势变化情况,向火场总指挥部提供详细准确的作战情况。侦察方法通常采用外部侦察、内部侦察、询问知情人、仪器仪表进行探测、参照灭火作战计划和图上侦察的方法,主要查清有无人员和重要物质被困、被困位置、数量、货源位置、火势蔓延途径和方向、疏散和进攻的最佳路线等。火情侦察工作要贯穿于灭火的全过程。2、营救组有当日副总指挥员、各中队指挥员组成。任务是积极疏散抢救人员、疏散重要物资。抢救小组的任务和采

8、取的手段:小组由3人组成,其中一名为指挥员,着隔热服或避火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呼救器、携带强光手电、红外线探测仪一部(或热视仪一部)、手提式扩音器一个、无线对讲机一部、50米救生线一根、便携式呼救器具等。 小组任务是:寻找被困人员、侦察货源位置,燃烧范围,火势蔓延方向,烟气流动的主要方向,灭火进攻路线,固定消防设施等情况。抢救疏散被困人员的具体手段是:对迷失方向者,利用广播疏导;对受伤者采取搀扶的方式撤离现场。对烟气中毒神志不清者,应给其佩戴便携式呼吸器具,利用单价背、抱、抬、扛等方法将其疏散到安全地带;在紧急情况下,如有人被困,且明确位置,局部火势凶猛,抢救被困人员和深入侦查难以进行时,要采

9、取水枪掩护,强行打开通道的方法,实施侦察、救人任务。3、灭火组:有到场的支队领导和各战斗中队组成。任务是确定火场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方面,设定水枪阵地,灵活机动地选用各种灭火剂(主要用水),泡沫辅助,进行强攻近战。4、排烟组:有专勤力量担任。排烟目的:一是为了降低建筑物空间内弥漫的烟雾浓度,提高能见度,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被困人员能够避难逃生,消防人员能够发现火源;二是为了排除热辐射能量,降低火场温度,便于灭火和疏散人员;三是防止一氧化碳爆燃,造成人员伤亡。排烟的方法:自然排烟。利用开启通向室外的半地下式窗户、自然排烟口、通风口,利用对流原理和抽拔作用排除烟雾。机械排烟。利用固定式排烟机、移动式排烟机

10、强制排烟。机械排烟系统除包括防烟垂壁防火、防烟门外,还设有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口、自动控制设备等,灭火中应尽可能利用这些排烟设备,完成排烟任务。利用喷雾水排烟可降温除尘。利用喷雾水排烟可降温除尘,喷射雾状水流时可产生自压区从而起到驱烟作用。地下通道充灌高倍泡沫排烟。用高倍泡沫迅速充满空间的方法,亦可达到降温、除尘、排烟的目的。化学剂消烟。利用化学药剂与烟气混合后形成无害物质沉降,来消除烟雾。合理控制风流。地下建筑通道有通风系统时,可根据起火部位在通风网络中所处位置,采取有效减风、停风、反方向送风等方法来控制烟气扩散,或使其沿一定路经排出。利用风流控制烟气时,必须依靠地下建筑内工程技术人员配

11、合实施。(2)通讯组由当日值班参谋担任,迅速沟通火场指挥部与通信指挥消防车之间,以及到场各中队的联系,并将大功率扩音器话筒摆在指挥台板上,使火场指挥员既能够通过无线对讲机又能够通过扩音器指挥所有参展人员。(3)后勤组 由后勤值班助理担任。主要任务:记录进入地下的人数的时间;向火场运送灭火器材、车辆油料、空气呼吸器补气、积水排放、火场供水以及消防车、泵小故障的排除和抢修等工作。 (4)现场警戒组由到场的交巡警、武警部队担任,主要负责交通管制和现场警戒任务。五、地下建筑火灾的战术措施(一)总的作战指导思想:集中优势兵力,精良装备,调动社会各方专业力量,全力救人,全面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险情减少

12、损失。(二)总的作战原则:先控制、后灭火、积极抢救被困人员。具体作战方法:快速出动,先抢救人员,控制灾情;一侧着火,中间封切,一头排放,一侧进攻;中间着火,两侧堵截,开放一侧,三面进攻;上层着火,上下进攻,以上为主;下层着火,上下合击以下为主;连接部位着火,三面封堵,一侧排风,顶部排放,内部围歼。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全力营救被困人员:(1)应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组织引导被困人员有序地疏散,防止惊慌、拥挤和践踏。(2)疏散和抢救人员的基本顺序。地下建筑火灾救人要遵循着火层,其次是着火下层,而后是着火上层的原则。(3)疏散和抢救人员的途径。从疏散通道、出口,经消防电梯、防烟

13、楼梯直接到建筑物外。坚持以“以固定设施为主,移动灭火设备为辅”的原则,充分利用室内消火栓系统合喷淋系统,掩护人员疏散和控制火势蔓延。坚持“机械防排烟设施为主,移动排烟设备为辅”的原则,加强火场排烟。内攻为主,上下合击,堵截火势,逐片消灭。力量部署的顺序是先着火层,其次是着火上层,后着火下层。力量部署数量应是着火层大于着火上层,着火上层大于着火下层。加强火场供水,保持火场供水不间断。技术运用:主要是搞好人员和器材装备的组合及灭火力量的协同配合。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对于小型地下建筑可采用灌充高倍泡沫、封口窒息的灭火方法。先到现场的第一批灭火力量,积极组织义务消防队,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积极疏散人员

14、和力争把火灾控制或消灭在初期阶段。(三)义务消防队自救阶段A、利用消防控制中心向支队119指挥中心报警;B、关闭空调系统,停止送风,开启事故照明,引导人员定向疏散;C、开启排烟设备进行定向排烟;D、在燃烧区的结合部位关闭防火卷帘,将火势控制在防火分区内E、在各疏散出入口处,设置人员进行有组织、有秩序的疏导;F、启动灭火系统,利用自动喷林和室内消火栓灭火。(四)地下建筑火灾力量部署应把握的原则公安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应先预接水泵接合器,准备向底下消防给水管网供水,做好进入底下灭火准备。(1)火情侦察要充分利用各种侦察手段,加强火情侦察。特别是在火灾初期,要充分利用单位内部监控设备进行火情侦察,明确

15、期货部位、火灾范围,火势蔓延的方向,人员受烟、火威胁程度,并根据救人、灭火需要,指导消防控制值班人员发出有关指令。1、询问知情人迅速了解期货部位、被困人员和单位自救情况。2、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侦察,主要了解以下情况: 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信号和安全疏散指令情况;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防烟排烟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工作情况;非消防用电是否切断及消防电源使用情况;消防控制中心对各类建筑消防设施联动控制情况;通过各种情况显示,进一步明确起火部位、火灾范围、火势发展蔓延趋势、人员受烟和火威胁程度。3、深入内部侦察查清人员被困的数量、位置,重点注意搜索通往出入口的主要通道、洞室、洗手间、袋形走廊等场所,确定疏散抢救路线和方法;查清火源的确切部位、燃烧物质、燃烧范围;查清火势发展变化和起火点附近可燃物存放等情况。(2)内攻地下建筑内攻灭火的时机对于火灾初起阶段和发展阶段,可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不失时机地组织内攻。对于猛烈阶段火灾,不能马上内攻。应先行排热排烟,待火势减弱后,再展开内攻。组织精干的内功灭火力量首先应组织精明强干的突击队,挑选思想觉悟高、身体素质好、技术过硬、战术熟练,有一定灭火经验的消防队员参加。突击队应仔细了解地下建筑的平面结构,通风网络结构,着火的大致部位,燃烧物的大体情况,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