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检测.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651540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检测.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91UP有效学习平台()必修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2010临沂质检)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 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 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 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 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解析:本题中的柱状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

2、间的关系。第15年种群数 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 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 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由此可判断,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 增长(但未达到K值);由于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 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在该条 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 只以下。 答案:B2如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该图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

3、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几乎为0 解析:AB段显示兔群逐步适应新环境,种群数量逐渐增多,而非性别比例失调,性别 比例失调的结果是种群数量减少;DE段显示兔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此时期兔群数量 的增长率在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即几乎为零。 答案:A3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

4、明显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 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但一般情况下,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最终形成的群落内都存在竞争。 答案:D4(2010杭州质检)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 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脆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 C鱼鳞藻数量的减少可能与微囊藻的增加有关 D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5、 解析:由曲线可知鱼鳞藻数量的下降可能是由于营养元素含量的增加,也可能是由于 微囊藻的影响;根据曲线无法得出A的结论。 答案:A5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 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的影响 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 响 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解析:两条曲线呈“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可以判断 A物种与B物种之间为捕食关系,A数量多于B且A先增先减

6、,所以B为捕食者, A为被捕食者;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是相互影响的。 答案:B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解析:由于蛇的行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是标志重捕法。 答案:B7(201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 图。 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7、()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互相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 响 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 响 解析:捕食关系是生物界最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 的影响,当被捕食者增加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增加时,被捕食 者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这又使捕食者减少。 答案:B8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

8、机物逐渐减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解析: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特征;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数量增多,土 壤中的有机物增多;种群密度反映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 化趋势;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 特征。 答案:D9(2010湛江测试)在某适宜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 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 如图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 将表现出的趋势最可能是 () A甲、乙均增强 B乙强甲弱 C甲强乙弱 D甲、乙均减弱

9、解析:由题中柱形图信息可知,当甲、乙播种数量比例为46、64、82时,甲 的竞争能力强于乙,所以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 趋势最可能是甲强乙弱。 答案:C10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解析:在群落水平上研究水稻田,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水稻长势整齐,属于 种群范畴,而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除草等人为活 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答案:

10、A11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 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 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小于92只 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 D大于161只 解析:根据公式:第一次标志数/种群数量第二次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故种群数 量504213161,但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灰苍鼠重捕时带标记 的个体数量应多于13只,因而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应小于161只。 答案:

11、C12我国海关对入境地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 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 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 其天敌数量较多 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很快被淘汰 A B C D 解析:外来物种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一般会缺少天敌,又适应环境,种群数 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而入侵有害生物的大量繁衍,将会对入侵地区 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 答案:C1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 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 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该植物为 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A400 a0.8m B0.8 a400m Ca320m D320am 解析: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一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则两年后种子的数量、 为a80%40080%400a(80%400)2,三年后种子的数量为 a80%40080%40080%400a(80%400)3,以此类推,m年后种子的 数量为a(80%400)ma320m。 答案:C14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