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精编】.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64895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精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精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精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精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精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精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精编】.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精编】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磅礴(b) 滞留(zh) 畸形(j) 杳无音信(yo)B交卸(y) 蹒跚(pn) 绯红(fi) 振聋发聩(ku)C佃农(din) 国殇(sng) 琐屑(xio) 情郁于中(y)D颓唐 (tu) 黝黑(yu) 诘责(j) 锲而不舍(q)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天悄悄地到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B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犹如潮水,潮涨潮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C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的争论,使

2、得哲学家们有活可干。D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B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C写字教材进入海南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D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5、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A比喻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鲁迅社戏)B拟人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贺敬之回延安)C借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用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3、(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D引用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A BC D7、古诗文默写填空。(1)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2)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3)黄鹤楼中,诗人运用叠词描写从远处观看到环境之美的句子是:_,_。(4)使

4、至塞上中,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融化在塞外雄浑壮阔景色的句子是:_,_。(5)钱塘湖春行中,诗人通过花草来展现早春美景,表达诗人情感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出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注释)陟:登隧:山中

5、的通道。迤:斜着。至湖之中:暗影移到了鄱阳湖中。湖壖:湖岸。山足:山脚。蓬蓬然:云气腾涌的样子。下:下山。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李氏出房遗址B东南/望南昌城C于是/四山皆蓬蓬然D而大云/千万成阵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然(_) (2)且(_)3翻译下列句子。(1)顷之,地如卷席,渐隐。(2)于是四山皆蓬蓬然.4本文是一篇游记,请梳理作者的游踪。欢喜亭含鄱岭太乙峰_ _文会堂。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文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写云,有什么作用。三、现代文阅读。(30分)1、你慢点儿走奠柏良黑里来黑里去,这用来形容老忠的工作,再准确不过了。门外映照的灯光太暗,老忠腿一蹬,

6、人和车一下子就消失在黑夜中,剩下几声车轮颠簸的声音。“你慢点儿走!”看着老忠远去,她总会在心里默默地念上一句。每天如此,从不间断,像是虔诚的祷告。天暗下去了,而远处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地亮起来了。老伴儿静静地坐在床上,透过那扇锈迹斑斑的铁窗,盯着路灯下看。“哐啷哐啷”远处传来了车轮颠簸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个瘦硬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下,人和车都被映上了一层暗黄。这时老伴儿会安下心来,继续忙活手里的针线,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老忠每天下班都顺带着一袋子蔬菜回来,蔬菜卖相不好,但也看得出是挑选过的。老两一块煮个面,又是一顿。晩饭过后,老忠洗好碗筷,将屋里整理一遍,又出去埋头在那辆环卫车里。老伴儿继续在床上缝缝补

7、补,絮絮叨叨:“哎哟,你见那辆破车的时间比我还多。”老忠应和着:“趁现在还有点时间,收拾收拾这些瓶瓶罐罐”原来不知不觉的,这间小小的铁皮屋周边,堆积的废品,已经和人一般高了。“也不知道你是去扫大街还是去拾破烂,拾破烂的都没你捡得多!”老伴儿故意提了提气。“得了得了,有空我就拉去卖掉,这不是没空儿嘛。”他们有一白没一句地说。黑夜中,出去归来,日复日。老伴儿没什么盼头,就希望老忠每天跑着出去,也能跑着回来。出门在外,有什么重得过平安两个字?这年头,路上的汽车越来多,车速和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一样,越来越快。更何况现在快过年了,路上的车子都急着回家,隔三岔五就传来环卫工出事故的消息,老伴儿怎么能不担心。

8、这天早上,老忠还是和平时一样,天没亮就起床了。咬了一白饼,灌上一瓶热水,穿上已经褪色的作服,临出门时,老忠回过头来轻轻说了一向:“我今天要到高速上面去工作,春运堵车,不能有垃圾。”老伴儿的心咯噔,像是被针扎了样,赶紧从床上挣扎起来,往窗外看。“你慢点儿走!”这一次她没忍住,将这句埋藏在心里的祷告,声嘶力竭地吼了出来。“等我回来吃饭!黑夜中传来了一声回响,很遥远但很清晰。老伴儿哭了,原来这句话,他一直听得见。这一整天老伴儿都忐忑不安,一边担心,又一边安慰自己:“没事的,慢点儿走,慢点儿走就好了。”她果呆地望着窗外,盯着那盏摇摇欲坠的街灯,第一次盼望着黑夜快点儿降临。街灯终于亮了,散发出昏黄的光。

9、可是老忠的身影却迟迟没有出现。老伴儿慌了,要知道,这些年来,老忠都是这个点儿回家的,从没有耽误过。老伴儿一急,就想起身出去,但是她忘了她已经走不了了。这一切不好的预感,让她回想起了那一次事故那时她还是一名环卫工,那天接到要到高速上去清理花槽里垃圾的任务,一干就是一个下午,临近黄昏的时候一辆轿车突然失控撞向了花槽,她便成了受害者。命是捡回来了,可是却瘫了。沥青路上那种透心刺骨的寒,她永也忘不了。从那以后,老忠接替了她的工作。老伴觉得危险,也劝他干点别的。可用老忠的话说就是,这垃圾也不能没人收拾啊。屋子里一片死寂,老伴儿知道这么胡思乱想下去也不是办法,她拧开床头的收音机,好让自己有个声音陪伴。夜慢

10、慢地向屋里笼罩,收音机沙沙的声音回绕在昏暗的每一个角落里。老伴儿瘫坐在床上,一动不动,任泪水在褶皱的脸上慢慢风干。“哐嘟哐啷”一阵熟悉的声音由远及近。老伴儿抹了抹眼睛,往窗外一看,一个瘦硬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下,人和车都被映上了一层暗黄。老忠推开门,老伴儿像没事一样,忙活手里的针线。“怎么现在回来?”老伴儿淡淡地说出一句。“还不是你让我慢点儿走。”老忠摆出一脸嫌弃的样子,转身准备晚饭去了。1请赏析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2小说第自然段插叙“老伴儿出车祸”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3请结合全文概括老忠的形象特征。4小说结尾两段老伴儿与老忠的表现看似不合常理,实则在情理之中。请简要分析。1 该句通过

11、对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伴儿对老忠即将去高速捡垃圾的深切担忧与关心。 2 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完整。交代了老伴儿出事故的原因,也解释了她为何对老忠上高速如此担心焦急。刻画了一个对老伴儿关切有加的善良妇人形象,并突出了老忠的极富责任感。同时也塑造了一对在患难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形象。 3 老忠是一个细心、勤劳善良、富有责任感、爱护妻子的环卫工人。细心体现在他挑选蔬菜上;勤劳善良体现在他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去工作和自己承担工作的危险;富有责任感体现在他“这垃圾也不能没人收拾”的话语中;爱护妻子体现在他主动做家务,并安慰担心的妻子。 4 结尾处进行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淡淡地”“一脸嫌弃的样

12、子”刻画出两人看似毫不关心实则彼此关怀的深情,平淡中有真情。同时用夫妻间平静的对话来传达两人相互的爱。 2、筷子春秋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 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

13、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

14、。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作者 李阳波 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 略有删改)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2第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第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1(1)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2)对“筷子”这一食器诞生的推测。(3)使用筷子有利于身体健康。(4)使用筷子是文明进步的表现。2(1)作比较。(2)通过“等”和“匕”(或“匙n)作比较,来说明。“筷子”的使用更方便夹菜。3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著”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4(1)使用方便灵活。(2)可以使进食方式更文明。现代文阅读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