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648928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2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建设单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环评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二一三年十一月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31.1 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31.2 项目基本组成与投资41.3 选址方案71.4 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8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0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02.1.1 环境空气102.1.2地表水112.1.3 噪声112.1.4 地下水11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23.1 主要污染物排放概况123.

2、1.1 大气污染物123.1.2 水污染物123.1.3 噪声143.1.4 工业固体废弃物15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153.3 环境影响及预测结果分析153.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53.3.2 运营期173.4 污染防治防治措施与效果173.4.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173.4.2 地表水污染防治对策183.4.3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193.4.4 噪声防治对策213.4.5 贮煤场和输煤系统污染防治对策223.4.6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223.4.7 灰场及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233.4.8 施工期防治措施233.4.9 生态环境保护243.5 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预案243.6

3、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243.6.1环境管理计划243.6.2环境监测计划253.6.3施工期环境监理264 公众参与295 结论296 联系方式3027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拟新建3台220t/h燃煤锅炉,2套2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及相应辅助配套设施,并同时留有扩建条件。本工程建成后将主要满足灌云县临港产业区集中供热的需要,同时兼顾当地的用电需求。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鼓励类项目。江苏省能源局以苏能源煤电发201384号文同意本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本工程

4、厂址位于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北部、现有防浪堤外侧、排洪沟西侧,为经八路和海堤路围合的三角形地块。厂址为堤外围滩堤造地的滩涂地,不占陆域土地,无拆迁,规划为建设用地;事故灰场位于厂区西北方向约6.5km,现状为鱼塘。厂址周围200m内仅南侧110m处有少数居民点,临港产业区管委会已出具承诺函,保证于2014年年底项目竣工前完成拆迁工作。厂址所在的连云港市灌云县属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地区一般控制区。厂址地理位置图见图1.1-1。图1.1-1 厂址地理位置示意图1.2 项目基本组成与投资(1)主要建设内容本期建设2B25MW背压式燃煤热电机组,其项目工程特性表见表1.2-1。表1

5、.2-1 项目工程特性表项目名称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北部建设单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工程总投资116506万元计划投产时间2014年初开工建设,到2015年3 月份、5月份分别投产1台机组规模(MW)项目单机容量及台数总容量本期工程3220t/h+2B25MW50MW主体工程锅炉3台220t/h高温高压煤粉锅炉,其中1台备用汽轮机2台B25MW背压机(型号B25-8.83/0.981)发电机2台额定功率为30MW发电机(型号QF-30-2)辅助工程水源电厂所需淡水取自五灌河供水系统本工程淡水补给水量约为574m3/h,年补给水量约为

6、316104m3(机组年利用小时为5500h)。其中生活用水约5m3/h,由开发区自来水厂供给;其余约569m3/h的淡水原水取自五灌河。化学水处理系统采用超滤+反渗透+一级离子交换除盐+混床处理系统厂内除灰系统采用干湿分排、粗细分排和灰渣分除的方式。布袋除尘器下飞灰采用正压气力除灰系统输送至干灰库,锅炉底渣采用“刮板捞渣机渣仓”连续除渣方案。辅机冷却系统辅机冷却水系统拟配置4台机械通风冷却塔(3用1备),每台冷却塔的冷却能力为700t/h;配置4台辅机冷却水泵(3用1备);辅机冷却水系统配置两根DN500供水总管、两根DN500回水总管。配套工程升压站厂内设一座双母线接线的110kV GIS

7、配电装置,以2回110kV出线接入洋桥变电站供水管线本期工程拟建设2根DN400的补给水管道,管道单长约6.0km贮运工程输煤系统电厂燃煤全部采用汽车运输方式输送至厂内,燃煤在港区码头装上自卸汽车直接运至厂内。电厂不设自备运煤汽车,全部采用社会租赁方式。贮煤场设置两座长约90m,宽约40m,高12m的条形煤场和一座干煤棚,设置防风抑尘网,同时在煤场四周设置喷淋装置,并种植防尘林。石灰石运输由供货商用密封粉罐车运至电厂灰场及运灰方式本期工程需设置事故灰场灰场位于厂区西北方向约6.5km。综合利用剩余的灰渣,调湿后采用密闭式自卸汽车运输方案运输至灰场碾压堆放。灰渣及石膏利用电厂已与淮安鑫华新型建材

8、有限公司签订了灰、渣及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协议,本期工程灰、渣全部综合利用。干灰库本期新建两座灰库,单库有效容积600m3,满足本期建成后2220t/h炉贮灰约46h(校核煤种)的储存要求。渣仓本期工程建设4m15m渣仓,堆渣高度按14m考虑,能满足项目建成后全厂约20h排渣量的储存要求。环保工程脱硫方式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不设旁路烟道,脱硫效率不低于96.5。烟气脱硝采用低氮燃烧技术,SCR烟气脱硝装置,设计脱硝效率为80。烟气除尘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不低于99.9%,脱硫设施除尘效率50%,总除尘效率不低于99.95%。废水处理各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尽可能重复利用,各类废水在厂内用不掉

9、时,排至临港开发区污水管网,最终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噪声治理在设计中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磨煤机、汽轮机等设备装设隔声罩,且室内布置,在送风机进口和锅炉排汽口处均装设消声器,并利用绿化林衰减噪声灰场防渗灰场底部及四周拟铺设防渗土工膜,防止污染物质外渗扬尘治理灰场内配置相应的防尘喷洒系统,灰场周围设置防护林,以减少扬尘,同时煤场周围设防风抑尘网。公用工程综合办公楼、检修试验综合楼及材料库。热电联产指标本工程建设2B25MW背压供热发电机组,全厂热效率年平均为82.13%,年均热电比为562.74%,符合国家关于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联产指标的要求。(2)工程场地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4.0hm2,其中

10、厂区占地面积11.5hm2,事故灰场占地面积2.0hm2。(3)主要工艺流程本工程以煤为燃料的热电联产工程,同步建设脱硫、脱硝系统。本期工程所用煤炭由铁路运至秦皇岛港或黄骅港下海,由海轮水运至燕尾港散货码头,转公路汽车运至电厂煤场,燃料经输煤系统和制粉系统将煤制成煤粉送至锅炉燃烧,锅炉产生的蒸汽除部分抽供热用户外,其他用来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接入厂内配电装置,由输电线路送出。锅炉产生的烟气进入尾部烟道,锅炉烟气经SCR脱硝装置和除尘器除尘,除尘后的烟气再通过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后经烟囱排入大气。脱硫和脱硝系统均不设置烟气旁路。(4)煤源与煤质本工程拟采用伊泰煤和蒙泰混煤为燃料,委托方已与

11、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华能集团燃料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40万吨/年的煤炭购销意向协议。全年燃煤量设计煤种为32.41万吨,校核煤种为35.11万吨。(5)取排水本项目生产用水取水水源为五灌河地表水,生活用水为城市自来水。采用带机械通风冷却塔的闭式循环冷却系统。本期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雨水经雨水泵站提升后排入厂外的排洪沟。(6)综合利用与事故灰场工程采用“干湿分排、粗细分排和灰渣分除”的设计原则,便于综合利用。干灰由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通过管道输送至干灰库储存,本工程共设2座600m干灰库;除渣系统采用单元制,一台炉单独设一套独立的系统,采用“锅炉渣井刮板捞渣机渣

12、仓”连续排渣方式。本期协议灰、渣及石膏利用率为100%。在干灰渣及石膏综合利用受阻的情况下,多余的部分运至事故灰场分区、分类堆放。本期工程事故灰场位于厂区西北方向约6.5km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事故灰场占地面积约2.0104m2(30亩),位于海堤的背水侧,到海堤的距离约120m;可利用厂区到灰场之间海堤上的已有道路,进行灰渣运输。灰场区域自然地面高程约为2.3m,扣除绿化隔离带、灰场围堤、灰场管理站的占地面积,灰场有效堆灰面积约1.1104m2,设计堆灰高度取4.5m,则灰场有效堆灰容积约为5.0104m3,可供本期工程堆放4个月按设计煤种计算的灰渣量。(7)工程投资本工程环保投资9248万元

13、,工程静态总投资11650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7.94%。1.3 选址方案(1)项目靠近热负荷中心,直接向负荷中心供热供电,有利于减轻热网、电网建设和输电压力的项目,符合发改能源2007141号“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工业区应当尽可能集中规划建设,以实现集中供热”的要求。(2)本项目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临港产业区,靠近黄海,本工程发电标煤耗166g/kWh,符合发改能源2004864号“在缺乏煤炭资源的东部沿海地区,优先规划建设发电煤耗不高于27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燃煤电站” 的要求。(3)本工程工业用水取自五灌河,生活用水取用自来水,已取得灌云县水利局的批复同意。(4)煤炭通过铁、海、公路联运,

14、先由煤厂经铁路运至黄骅港或秦皇岛港,经海路运至燕尾港码头,而后运输进厂,运输距离约2.3km,燕尾港港口有限公司已出具承诺函负责煤炭在码头的转运。因此,本项目拟建厂址靠近热负荷中心,且煤源、水源、运输等外部建设条件落实,选址是合理的。1.4 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拟建项目的产业政策符合性见表1.4-1。表1.4-1 项目的法规、政策符合性序号政策要求本工程相关内容1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四部委2000年1268号文件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1.1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55%本工程热效率年平均82.13%1.2单机容量在50兆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100%年平均热电比为562.74%

15、1.3热电厂、热力网、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应同时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投入使用。本工程热网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使用2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2.1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废水经处理后于厂内回用2.2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包括用水、节水方案工程按一水多用的原则设计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3.1电力鼓励类:采用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本工程为2B25MW级背压式热电联产工程,属鼓励类4国务院关于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