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648705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学案2012年高三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一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史观”。本单元内容是围绕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展开的。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决定着社

2、会历史的一般进程。对于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历史唯物主义确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观点,这个观点也源于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其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辩证统一的,但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属性,也即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

3、系的总和。人应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社 会 存 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社 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正确的价值选择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贡献(社会价值)与索取(自我价值)的统一社 会 意 识个 人二 网络建构 知识疏理三 考点解读 基础过关(一)社会历史观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什么是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教材P88(2)社会存在与社

4、会意识的关系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存在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第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能正确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使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第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

5、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既要认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又要看到社会意识的力量,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注】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反对夸大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哲学意义第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

6、体表现。2.两大对立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1)分歧(2)主要观点: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其实都是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3.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每一代人都只能在已有的生产方式基础上进行新的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形成各种社会

7、关系的基础,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变化发展。(2)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第一,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具体内容 资料P204)第二,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

8、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注意】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什么是人民群众?教材P93。第二,群众观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实践

9、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地道路。【实际运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第三,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实践意义。教材P95。(二)价值观1.价值及价值观的含义:教材P96和P97;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标准:教材P99-102;资料P208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材P97-98(三)人生价值1.人生价值与人生价值的真谛(1)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10、(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两个方面,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贡献)与自我价值(索取)的统一。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双重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说明。(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即在于创造价值)。因为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从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怎样衡量人生价值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3)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而

11、人对社会的贡献又分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个方面。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4)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2.人生价值的实现(怎样才能实现人的价值?)(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的价值。(这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

12、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这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3.人生理想(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2)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4.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原理】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更需要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社会是由个人组成

13、的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方法论】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自我设计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追求个性的发展。(四)实践观(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坚持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 要求我们懂得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改革开放要求我们树立劳动观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社会生产,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正确处理读书与实践的关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劳动与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方法沦)世界观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