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第15次模考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646837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第15次模考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第15次模考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第15次模考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第15次模考语文试题C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第15次模考语文试题C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第15次模考语文试题C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第15次模考语文试题C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第15次模考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B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C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箫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D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2 .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苗圃(p)溃退

2、(ku)迸发(bng)山崩地裂(bng)B簇新(c)胆怯(qi)惧惮(dn)惴惴不安(zhu)C舷窗(xun)蹒跚(pn)胚芽(p)鳞次栉比(zh)D哺育(b)浣衣(hun)溺爱(n)重蹈复辙(zh)二、现代文阅读数字化时代的阅读郭英剑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数字化阅读的时代,手机阅读、电子阅读等已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阅读方式。随着而来的纸质书的大滑坡,书店举步维艰。让很多人深感忧虑,甚至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区分两者。我不否认数字化时代会出现许多信息垃圾,这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我也不认为数字化阅读方式就一定会导致阅读质量肤浅化,先不说电子媒介让经典书籍变得更加便易携带,使人们阅读的

3、机会与时间都可能增加;仅是网站、微博、微信出现的很多非常精彩、非常深刻甚至是振聋发聩的作品和观点,就不能视而不见,数字化时代,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品质的“深”和“浅”。我们不是要否定某种阅读方式或肯定另一种阅读方式,而是要进一步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读什么”和“怎么读”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我还是想说:不要忘记经典。人生太短,好书太多,读什么?读经典,第一经久不衰,第二具有典范性或者说权威性,第三经过了历史选择,是最有价值的书。阅读经典,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路,更能使人学着去“明辨是非,甄别善恶,区分正

4、义与非正义,并且教人从有用之中发现高贵与美”。尤其是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关乎人的成长,包括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应对未来的变化,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等。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山怎么读?这似乎应该不是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看的书很多,记住的知识多,这当然会让其他人肃然起敬。但在这数字化的时代,无论你如何博闻强识,都抵不过一块小小的键盘,更比不过鼠标轻轻一点一切尽收眼底的互联网。那么,在这样一个知识近在咫尺的时代,怎么读才有意义和价值呢?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数字化时代,在面对汹涌而至的各类信息的时候,读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把

5、众多的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思考形成个人的思想和对世界的多元化理解,最终为我所用。在崇尚个性的数字化时代,深入的思考正是体现读者独立存在的价值之所在。最后,我想谈谈阅读之后还有写作。当然,这不是要求每一位阅读者都成为专职作家。而是希望通过写作推进深度的思考、积淀阅读的成果。在电子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为所以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写作,表达深度的阅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操作性。我们可以用三个“勿忘”来总结:第一,在阅读当下作品的同时,“勿忘经典”;第二,在读书娱乐、获得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勿忘思考”;第三,在强调阅读的同时,“勿忘写作”。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虽

6、然纸质书在走下坡路,书店在倒闭,但令人欣慰的是,阅读将是永恒的,欣慰所有的阅读,都是有品质的阅读!(文段有删改)3 . 请根据文章内容,阐述“有品质的阅读”的含义。4 . 文章第三自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5 . 文中很多句子讲究语言的分寸,以避免绝对化,下列选句中没有这种特点的一项是( )A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品质的“深”和“浅”。B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C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D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6 . (小题4)现在,读图成为一种风尚,有人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

7、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因为读图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得不偿失,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表述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我不否认但先不说仅是就泥人王陈州城东门里偏南有一户王家历代以捏泥人为生。陈州泥人、泥狗闻名天下,素有“活化石”之誉,王家泥人自然也算内中一绝。王家这一代的主人叫王二,年近五十,膝下有一双儿女,阖家四口人都会捏泥人。就王家四口人相比,自然要数王二的手艺最为绝。每每捏出好的,他总是舍不得 出售,小心地放在内室的木架上。让它阴干后再认真着色。几代相传下来,内室的木架上便放满了精品。众多的精品摆放在一起。就透出一种气势。王二把这些精品 当作儿女们的“教科书”,没事儿就让他们观赏、

8、琢磨,达到潜移默化之效果。这一年,陈州城来了一位传教士。传教士是位洋人,蓝眼睛黄头发,但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他到陈州不久,便听说了王家泥人。一日,他到了王家,说是要购 买几套泥人。王二很热情,拿出一套,让传教士观赏。那洋人对东方民间艺术像是极感兴趣,爱不释手,掏出银钱,买下王二拿出的几套后,又问道:“我想买你们 祖上传下来的精品,卖不卖?”王二摇头。那传教士说:“能否让我一饱眼福?”王二说可以。王二说完便领那洋人到了内室,拉开了挡架的破布帘几。那洋人见到木架上的精品,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他轻轻拿起一件明朝初年的珍品,抚摸久久,最后央求王二全部卖给他。王二庄重地摇摇头,说:“这是传家之宝,饿死也

9、不卖的!”“我掏大价钱!”传教士双目放出了绿光,说:“可以让你发财的!”王二笑笑,说:“你就是给我一座金山,我也决不会卖的!弄这玩艺儿,并不是为发财!”“为什么?”传教士不解地问。“一是为糊口,二是为技痒技痒,你懂吗?一天不捏泥人,我手要发痒的!卖了这些,我就没了神!人没神是活不下去的!”王二说得很骄傲。那洋人却显得很颓废,贪婪地望了望那些东方瑰宝,恋恋不舍地走了。几天以后的一个深夜。一股水匪从湖上而来,包围了王家,绑了王家大小。但土匪东找西寻,却不见了泥人精品。匪首大惊,问王二道:“你家祖传泥人哪里去了?”王二冷笑道:“就在这屋里!”土匪们又寻一遍。仍不见。匪首发怒道:“你不说我就杀了你!”

10、王二笑笑说:“杀了我你更得不到!不过,你只要告诉我是谁雇你们来的,我就对你说!”匪首迟疑了一下,说了。王二骂了一句那洋教士,对匪首说:“我把它们全与所卖泥人掺在了一起,有眼力就自己挑去!”土匪们自然没眼力,挑来拣去大同小异,又见天色渐明,便带走了王二的独生子,命王二天明交出真货,否则,王家独根儿就血染城湖。万般无奈,王二只得给土匪们送去了祖传泥人。儿子从城湖里回来后,很是抱怨父亲。王二却很高兴,拍了拍儿子的肩头,深情地说:“能和泥人同生死共患难,说明王家的真传你已学到手了!当下,王二寻到那教士,说:“泥人我愿意卖了!”洋教士颇感惊讶,不解地问:“听说你家祖传泥人被强盗抢走了,你还卖什么?”“那

11、是赝品!”王二笑了笑,诡秘地说:“实不相瞒,我知道真品早晚也保不住,不如换几个钱花!你到底要不要?”洋教士疑惑地望着王二,思量了好一会,最后答应明天看货。当天夜里,洋教士派人给土匪送信说:“白给了你们银钱,弄了一堆假货色!”土匪们大骂洋人挑剔,把泥人全都倒进了湖水里。第二天,洋教士找到王二,要求先看货后交钱。王二满口答应,领洋人到了湖边,划出一叶小舟,一直带洋人到了土匪倒泥人的地方,无数个泥人显露出来。通过水的映衬,显得更加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王二指了指水中的泥人说:“喏,全在这儿!”洋教士看到真品被毁,知道上了王二的当,顿如炸雷击顶,白了脸色,双手捧面,痛心地哭了。王二见洋人哭得伤心,颇受感

12、动:“你是真心爱这泥人?”洋教士面对泥人,禁不住双手捶胸,吼道:“艺术!这是艺术!我并不是拿它们赚钱花!”王二怔了,怔得目瞪口呆,好一时,他才脱去外衣,一下跳进水里,连连捞出三套,双手递给那教士说:“这三套,是我送给您的!”那教士接过泥人,像接过一个虚拟的梦幻,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原来那泥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浸泡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已变成了不能摸碰的一堆烂泥,而是完好无损,仿佛比原来更加灿烂夺目!他仿佛是看到了一个极其美妙的童话7 . 小说以“泥人”为线索,情节一波三折,环环相扣,请根据示例把小说故事情节填写完整。(_) 抢泥人 (_)(_)送泥人8 . 赏析文中划曲线的句子。那洋人见到木架上的精品,

13、惊讶得张大了嘴巴。9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卖了这些,我就没了神!人没神是活不下去的!10 .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王二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阅读现代短文,完成小题。论孝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非常注重孝顺,有的甚至“以孝治天下”。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自由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孝顺就不那么看重了。现在,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忙着追逐自己的物质财富,对于孝顺更是越来越淡了。在电视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有多个子女,却没有人赡养,父母和子女因为一些经济纠纷而翻脸,更有甚者,子女殴打父母。当人们看到这些现象时,都很愤慨。其实,自己心中的那份孝顺也不是那么坚定。至于子女应不应该孝顺长辈,在以前

14、,这不是个问题,但现在变得有些模糊。一些人认为,“父慈子孝”,即孝顺是有先决条件的,不是每一个子女都要无条件的孝顺自己的父母。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大都对于自己的父母很有成见,也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安慰。“父慈子孝”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父慈”与“子孝”并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长辈慈爱,在道义上晚辈就应该孝顺,并没有说父不慈,子就可以不孝了。一些人认为,孝顺是封建时期的思想,多少具有一些糟粕,在现代社会,就应该宣扬个性,提倡自由。所以出现了很多具有叛逆性格的人,与父母一些问题上的矛盾,很容易演变成不孝的行为。西方社会的自由思想( 1)要我们不孝顺自己的长辈,(2)坚持自己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说文解字

15、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把子女辛苦养大,子女应该为父母养老送终,这就是孝。子女接受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意志,这就是顺。一些有学问的人,自然有一颗孝心,但比较有主见和想法。当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比较坚持自己的想法,但心底里还是有些心虚,很容易将自己的不顺归结为自己的不孝。有些人,将自己的一颗不顺的心,演变为对于父母的不孝。有一些人,出于物质财富的考虑,直接抛弃了孝,更没有了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把我们辛苦养大,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们养老送终。但是每个生命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都应该收获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其实,孝与顺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意思,作为晚辈可以孝而不顺,但绝不可以不孝。百善孝为先,很多人也许听说过,但未必真正理解。对于一个人来讲,在他的一生中,没有谁能比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恩大,如果对于这样的恩,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