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646828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1、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经济制度与发展的比较1.1、中国GDP与其它国家GDP的比较1.1.1、 GDP总量的比较1.1.2、 人均GDP的比较1.2、比较结果如果用最小二乘法经行拟合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趋势,这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不过对长期的预测我认为是不准确的。发达国家人均GDP 现在定义一万美元左右,刚算了下刚出布的数据,中国现在人均GDP 4300美元, 差一半还不止,民富则国富才能发达,东洋鬼子人均GDP是我们天朝的九倍,美国佬是我们至少15倍,连韩国都是是我们的两倍半。世界各国消费率演变反映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按照国

2、民经济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由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三者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构成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贡献率。由于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消费率高低不一、特点各异。与此同时,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影响,世界各国消费的相互联系也在日益加深,并在总量上和结构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总体上看,世界各国消费率的增长与GDP同步或略高于GDP的增长,平均世界各国消费率稳中趋升。绝大多数国家在经济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消费率通常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然后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国际消费率比较,我

3、国的消费率显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长期呈下降趋势,明显偏离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和标准结构。因此,积极扩大消费需求,逐步提高消费率,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世界各国消费率变化的基本趋势与特点 纵览世界各国消费率的演变,大体呈现以下基本趋势与特点:一是消费同步或略高于GDP增长,消费率稳中趋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1986-1995年,发达经济体实际GDP年均增长3,私人消费增长31;1996-2005年,发达经济体实际GDP年均增长28,私人消费增长29。在这两个10年中,私人消费均高于实际GDP增速01个百分点,反映了私人消费略微超前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同样,在前后两

4、个10年中,最终国内需求分别增长3和29,也都保持同步或略高于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整体也呈现了类似的趋势。由于私人消费占据全部最终消费的绝大部分,其增长速度整体上快于GDP的增速,世界平均消费率因此总体趋于上升。近年来,这一趋势更为明显:2000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72,2001、2002年分别上升到783和 796。世界投资率的变化也可以反衬出消费率上升的趋势。1990年以来,世界平均投资率已从24降至2002年的199,按照世界最终国内需求基本同步于GDP增长的趋势可以判断,此期间世界平均消费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14个代表性国家中,只有中国投资率呈不断提高趋势,

5、澳大利亚、新西兰、尼日利亚、巴西和美国等5国基本稳定,而英国等其他8个国家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样,储蓄率指标也可以反衬即期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世界平均储蓄率总体上同样在低走,2000年为228,2001、2002年分别降为217和204。二是居民消费增长快于政府消费。发达经济体在1986-1995年和1996-2005年期间,私人消费即居民消费年均增速比公共消费即政府消费分别高09和08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居民消费增速更高于政府消费,即分别高14和18个百分点;欧盟居民消费增速也分别比政府消费高06和 04个百分点。只有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以后,居民消费疲软,而政府为振兴经济极力扩大公

6、共消费,导致政府消费年均增速分别高于居民消费01和13个百分点。发展中经济体总体上居民消费增速也快于政府消费。正是由于居民消费增速较快,其占GDP的比重即居民消费率稳中趋高,大多数经济体都达到较高水平,成为最终国内需求的主体或绝对主体。 三是消费率在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阶段会有显著上升,此后基本趋于稳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在发展的模式 1950-1970年中采用多国模型所给出的标准结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不同水平时的消费变化呈动态分布。以1964年的美元来衡量,居民消费率在人均GNP低于100美元时(中值70美元)为最高,达到779,为贫困型高消费。此后,随着人均

7、GNP提高到1000美元,居民消费率开始直线下降,累计下降162个百分点。但是,当人均GNP迈过1000美元门槛以后,居民消费率的图景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开始步入上升阶段。本文分析中大多采用GDP数据,由于人均GNP与人均GDP的数值差距不大,因此一般认为,消费率与人均GDP的关系与上述结论接近。通过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实证考察,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通向3000美元左右的工业化中期阶段,通常都伴随居民消费率一定程度的攀升。比如,美国1942年人均GDP首次超过 1000美元,到1962年达到3144美元,2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49,GDP总量相应从1618亿美元提高到5865亿美元,增长262

8、倍;同期,人口增加51678万人。按照支出法核算,同期美国居民消费率从1942年的549提高到1960年的63,18年间提高了8个百分点,从占 GDP的一半多一举上升到接近23的水平。 四是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消费结构升级显著加快。根据钱纳里等的标准结构,在人均GNP超过1000美元以后,食品和衣着类等生存型消费比重下降,发展享受型消费比重迅速上升。代表居民食品、饮料、烟草等消费支出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从100美元以下时的532下降到1000美元时的284,降幅达248个百分点。在人均GNP达到1000美元以上(中值15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降幅趋缓,仅下降16个百分点。另据对1

9、7个主要国家、地区数据的分析,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阶段,恩格尔系数平均从41下降到32。其中衣着类消费小幅下降,平均下降 1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发展享受型消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五是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大多消费率偏低。多数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是明显的例外,其消费率居于较低水平,而且没有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3年韩国、香港地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消费率与1985年各自的消费率相比,均有一定幅度下降,其中泰国和马来西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只有印尼和菲律宾消费率居较高水平,并总体呈上升趋势。日本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消费率有明显上升,但

10、在人均GDP处于 1000-3000美元阶段,消费率也不升反降。日本人均GDP从1965年的1071美元增至1973年的3372美元,年均增长15;但 1965-1973年,日本消费率却下降了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也同步下降了5个百分点。 消费率变化的国际比较 通过与国际平均水平和各国消费率的广泛比较,可以发现我国消费率居于世界较低水平,明显偏离了世界消费率变化的一般趋势和标准结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近20年我国最终消费与居民消费年均增速低于GDP年均增速,与此期间世界消费同步或略高于世界GDP增长的基本趋势相悖。据计算,1986-2004年,我国名义GDP年均增长1574,而最

11、终消费和居民消费年均名义增长仅为1455和1448,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分别低于GDP年均增长119和126个百分点。考虑价格因素,1979-2004年最终消费实际增幅更低于GDP增幅24个百分点;进入20世纪 90年代后,消费增长低于GDP增长的幅度进一步扩大。 第二,我国消费率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国际平均消费率高位稳定并趋于微升的趋势相比,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我国消费率仅在 1978-1981年有一定幅度上升,即从621上升到675,居民消费率从488升至531;此后长期趋于下降,1997年最终消费率降至582,居民消费率降至465;2003、2004年最终消费率又进一步降至554和53

12、6,居民消费率则降至433和 419。与此同时,世界平均消费率却从2000年的772上升到2003年的79。与钱纳里等的标准结构中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消费率65相比,我国目前消费率也要低12个百分点。 第三,世界银行关于各大洲26个代表性国家的数据显示,1985-2003年间我国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多数欧洲国家平均消费率在70-80之间,由于它们均属于高收入国家,其最终消费率的一般趋势是高位稳定或略有提高。比如,英国从1985年的 8071提高到2003年的8663,提高将近6个百分点。只有卢森堡是例外,其消费率从1985年的7793降到2003年的 6111,下降

13、近17个百分点,从较高水平行列降到中低水平行列。北美洲三国都在高位稳定的基础上略有提高,其中同一时间美国和墨西哥的消费率分别提高235和81个百分点。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都稳居高位并略有提升,2002年消费率分别达7847和7817。非洲的埃及和南非也是稳中趋升,2003年消费率分别达到8477和8143的高位。拉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四国的平均消费率也分别在70-80之间,虽有一定波动,但始终稳定在高于70的水平。与上述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大约要低10-20个百分点。 第四,我国消费率在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中位列较低。2003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内地最终消费支出在GDP中所

14、占比重为5305,比日本的7443低21个百分点,比韩国、香港地区和泰国分别低15个百分点左右,比马来西亚低46个百分点,比新加坡低026个百分点。 第五,与印度相比消费率也有较大差距。印度同是人口大国,其消费率绝大多数年份一直稳定在77-78之间的较高水平,最低为1995年的7467,最高为1998年8031。而同一时期,我国平均水平不超过60,比印度低近20个百分点左右。 几点启示 世界各国消费率演变的一般趋势和标准结构反映了各国经济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在如何对待和培育消费需求方面,世界各国各地区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从中可以吸取很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逐步提高消费率符合世界经

15、济发展的一般趋势。我们应当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优化消费的制度环境,使消费保持同步或略高于GDP的增长率,稳步提高消费率,使居民消费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过于依赖外需和投资,其本身明显的脆弱性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尽管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由于出口高增长和高投资率的支撑而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增长,但亚洲 金融危机 的教训表明,单纯依赖高投资率,国内消费需求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必然加重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出现风吹草动或出口下降,就有可能引发国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乃至金融经济危机。美国近十年来人均GDP基本没有变化过,唯一变化的就是政府的财政赤字。因为他们是发达国家,就是经济增长乏力的意思。另外一方面他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淘汰工业,导致社会财富转移减少。我从几个观点来阐述下中国近十年GDP增长的决定因素:中国廉价劳动力资源广大 13亿人口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利于开发利用、中国政府大利开放外商来华投资建厂积极有效、中国有效的货币改革推动全面金融发展、中国积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铁路,高铁,高速公路。中国以上30年的发展基本上是靠出口使中国富裕起来的。从人均来看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4000美圆,与日本、美国4万美圆的人均收入比还差相当远。中国30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